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英  崔莹  刘志明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536-6537,6685
[目的]对木醋液复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木醋液抑菌复合膜的制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实验室精制木醋液和桉木浆纳米纤维素为原料,制备木醋液复合物,并且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将木醋液复合物与聚乙烯醇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木醋液复合膜。[结果]木醋液复合物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木醋液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木醋液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圈直径高达(21.48±1.02)mm,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圈直径高达(21.21±1.74)mm。[结论]木醋液复合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木醋液复合膜在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多种中药成分的抗菌喷雾的体外抗菌效果并对其抗菌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2种菌,用肉汤稀释法和荧光染色法测定抗菌喷雾对其抑菌活性、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抗菌喷雾对细菌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中药抗菌喷雾在极短的时间内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就能达到100%,滤纸法显示抑菌环明显;MIC和MBC结果说明了中药抗菌喷雾在稀释5倍之后仍对2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喷雾作用后的细菌大量死亡,表面及内部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多种中药成分的抗菌喷雾对E.coli和S.aureus具有显著的联合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球磨生物炭的微生物毒性效应,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等手段研究了500℃裂解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球磨生物炭(BM)的性质,采用毒性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mg·L~(-1))下两种生物炭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C的比表面积为98 m~2·g~(-1),而BM的比表面积提升到309 m~2·g~(-1),球磨可以增加生物炭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在0.9%NaCl溶液中,添加10 mg·L~(-1)的BM时,S.aureus存活率为90.1%,E.coli存活率为98.2%。当浓度增大到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降低为23.5%,E.coli的存活率仍可达91.8%;而在LB培养基中,BM浓度为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增加到58.1%;相同条件下,BM对微生物的毒性显著强于BC,这可能与粒子大小差异相关。而BM对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的毒性显著强于革兰氏阴性菌E.coli,这可能与E.coli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有关;添加活性氧自由基(ROS)消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发现,氧化损伤是造成S.aureus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机械碰撞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是BM产生毒性的原因。研究表明BM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效应,因此在BM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细菌CY04,通过电镜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同已知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度最高,为99%,初步认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没有抑菌活性。培养48 h左右是其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降解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应武  娄恺  李春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3):1009-1015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赖氨酸的α-氨基与ε-羧基通过肽键结合成的同型聚合物,在高温与酸碱环境中很稳定,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已经进入工业化发酵生产阶段。ε-PL产生菌通常在细胞膜上具有ε-PL降解酶,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ε-PL的微生物合成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从ε-PL的理化性质、抑菌活性、菌株分离筛选、生物合成与分子遗传学、发酵工艺优化、分离纯化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ε-PL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动态。  相似文献   

6.
墨旱莲水提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锦慧  周琳  赖颖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56-5057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供试菌,研究墨旱莲水提物的抑菌活性.制备不同含量的墨旱莲水提物的培养基,接种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墨旱莲水提物对大肠杆菌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几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辛夷、艾蒿和黄花蒿精油,选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2种细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3种芳香植物精油对2种细菌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辛夷、艾蒿、黄花蒿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将4种抗菌肽Fowlicidin-2、Cecropin B、Cecropin A(1-8)-Melittin(1-18)和Thanatin串联,并在每种抗菌肽N-末端加上Kex2蛋白酶裂解位点,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化学合成四种抗菌肽(Fusion Antimicrobial Peptides,FAPs)编码基因,连接到pPICZαC载体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经甲醇诱导后,Tricine-SDS-PAGE分析获得与目蛋白大小一致特异表达蛋白条带,每升发酵液上清含量达到32 mg。初步鉴定FAPs对大肠杆菌(E.coli)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25923、鼠伤寒沙门氏菌(S.syphimurium)C77-31和绿脓杆菌(P.aeruginosa)ATCC27853均有抑菌活性,且对S.aureus ATCC25923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0μg·mL-1。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绿萝叶片、枝条、根部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性病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效果的对比和分析。用液体悬浮培养法分别测定了绿萝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绿萝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绿萝不同部位对同一种供试细菌的抑菌活性大小表现为:根与茎的抑菌活性相差无几,且都大于叶片;绿萝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相同供试细菌抑菌活性表现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相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竹纤维素的利用范围,以竹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研制竹纤维素增强复合膜绿色食品包装材料。采用硫酸水解和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竹纤维素,将其作为增强材料分别与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制备成2种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及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竹纤维素形状为棒状,直径约为500 nm,长度为500~600μm,而且其红外谱图显示具有纤维素的特征官能团结构。对壳聚糖-竹纤维复合膜和羧甲基纤维素-竹纤维复合膜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表面粗糙程度随竹纤维素含量增加而增大,并且复合膜的透湿性能和透光性能也会降低。2种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为:随着竹纤维素的加入量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增加,复合膜拉伸模量提高,而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说明竹纤维素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增强材料使用。竹纤维素的加入对壳聚糖-竹纤维复合膜物理性能的改善更明显,壳聚糖-竹纤维复合膜有望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芳  杨立艳  李莉  黄彭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190-192
以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宜宾油樟叶片为研究对象制备纯露,利用GC-MS对油樟纯露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不同季节纯露对大肠埃希氏菌(E.coli)、福氏志贺氏菌(S.flexner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油樟叶纯露中的主要组分为1,8-桉叶油素(57.86%)、α-松油醇(31.74%)和松油烯-4-醇(9.13%);不同季节纯露对4种供试微生物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以冬季纯露效果最好;4种供试微生物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油樟纯露作为油樟精油生产副产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Gap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GapC蛋白,应用PCR方法扩增出S. aureus菌株BMSM855/23-1的gapC基因,随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重组克隆pMD-T/gapC经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gapC基因插入到pQE-30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QE30/gapC.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M15(pREP4),IPTG诱导后,SDS-PAGE鉴定GapC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并克隆了S.aureus gapC,该菌株的gapC基因与GenBank上S. aureus BM10株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9.3%,推导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4%.SDS-PAGE结果表明,GapC蛋白在E. coli M15(pREP4)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条金刚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黄条金刚竹叶的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分别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6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黄条金刚竹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正丁醇提取物对3种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研究可为竹叶提取物抑菌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洋葱在食品工业中的深加工和保健食品功能,为洋葱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浓度生、熟洋葱汁液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洋葱汁液之间以及生、熟洋葱汁液之间的抑菌效果差异均较为显著,高浓度的洋葱汁液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洋葱汁液,相同浓度的生洋葱汁液的抑菌效果优于熟洋葱汁液,洋葱汁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6.
乌桕根皮乙酸乙酯部位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桕根皮乙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以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绿脓杆菌(Bacillus aeruginosus)以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受试菌,测定乌桕根皮乙酸乙酯部位过正相硅胶柱后各流分的抑菌活性。[结果]乌桕根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极性较大的部分,但极性很大的甲醇洗脱部分也没有抑菌活性;乙酸乙酯可溶部抑菌成分较复杂,不同部分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不同,总体来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乙酸乙酯部位经正相硅胶柱层析分离所得不同流分对各细菌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比较元麦β-葡聚糖和其衍生物对这2种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为元麦β-葡聚糖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元麦β-葡聚糖为原料,采用氨基磺酸为酯化剂,制备硫酸化元麦β-葡聚糖;氯乙酸为醚化剂,制备羧甲基元麦β-葡聚糖;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细菌生长曲线来考察元麦β-葡聚糖和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硫酸化元麦β-葡聚糖取代度为0.82,修饰后的β-葡聚糖羧甲基的取代度为0.70,且红外光谱表明,元麦β-葡聚糖分子中已经分别成功引入了这2种基团;对比3种样品的抑菌活性,羧甲基元麦β-葡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均较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0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0 mg/mL。综上所述,羧甲基元麦β-葡聚糖可用作生物抑菌剂。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和明胶来源于天然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是两者的抑菌性能较差,因而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为提高壳聚糖/明胶复合膜的抑菌性,本研究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材料并添加纳米氧化锌为抗菌材料,以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探讨了纳米氧化锌含量对壳聚糖/明胶/纳米氧化锌复合膜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抑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膜中纳米氧化锌含量为0.5%时复合膜抑菌性能最佳,此时其水溶性为17.3%、吸水率为100.0%、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为8.0%、水蒸气透过率为94.72 g·m-2·h-1、透湿系数为2.44×10-12 g·cm-1·s-1·Pa-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8±0.1) mm和(25.7±0.1) m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在食品保鲜膜,特别是水果保鲜液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真菌和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对真菌的抑菌试验中,对芒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率为75.18%;在对细菌的抑菌试验中,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33和34.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健康犊牛粪便中分离益生菌,并分析其益生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其抗菌活性和抑菌物质分析,建立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探究其黏附能力和耐受性,通过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评判其安全性。结果显示,4株益生菌为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和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johnsonii),且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11:K58(B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K99(Escherichia coliK99)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12和30号菌株的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过氧化氢,26号菌株还包括细菌素,14号菌株为有机酸和细菌素,其生长特性和产酸能力良好,具有较强的细胞黏附能力,对胆盐溶液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较强,对抗生素敏感性较强,无溶血性。本研究分离得到的4株益生菌符合寻找替抗物质的需求,为防治细菌性犊牛腹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