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赤红土和石灰性土中,钙镁磷肥及其镁磷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赤红土中施钙镁磷肥于水稻优于施过磷酸钙,其中镁和磷对水稻的生物产量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在石灰性土中,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稍差,但二者未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酸性土壤上早稻施用钙镁磷肥与过磷酸钙比较,证明施用钙镁磷肥较过磷酸钙能促进早稻提早分蘖,增强稻株抗纹枯病性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并能缓解土壤酸化,根据试验结果,拟定在本地条件下钙镁磷肥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钙镁磷肥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钙镁磷肥是一种富含磷、钙、镁、硅等营养元素的碱性矿质肥料,可补充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改良酸性土壤、有效减轻重金属污染和提升作物营养与品质。一直以来,钙镁磷肥仅被认为是低含量的磷肥,产销量从高峰时期的近千万吨,下降到近年来的百万吨左右,市场占有率仅为磷肥总量的1%左右,且售价不高,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本文从植物营养角度,分析了钙镁磷肥中养分的有效性,肯定了钙镁磷肥作为肥料的必要性;从钙镁磷肥的产业现状入手,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钙镁磷肥近年来的产量和市场情况;从产品技术改造方面提出了助推钙镁磷肥提质增效的思路。钙镁磷肥中除含有12%~20%的枸溶性磷外,所含的钙、镁、硅的有效性高于绝大多数工业炉渣。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开始时有效磷量较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效磷量明显提高,在酸性土壤中肥效优于过磷酸钙。发展钙镁磷肥产业,不仅可充分利用我国的中低品位磷矿资源,还可以补充我国大面积酸性土壤中的盐基离子,提供水稻、甘蔗等需硅量大的作物的硅营养,是不可多得的兼具多元素营养与土壤改良功能的肥料产品。钙镁磷肥提质增效的思路包括:1) 在钙镁磷肥中添加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使得钙镁磷肥从单一的肥料产品定位升级为具有调理土壤和调理植物的功能化产品;2) 产品外观由粉状改为颗粒状,以适应机械化施肥和掺混肥需求;3) 制定产品新标准,体现出钙镁磷肥产品优势;4) 加强钙镁磷肥多产品性状的施用方法研究。今后应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并结合营销创新,助力钙镁磷肥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磷肥品种对苋菜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以苋菜(Amaranshus mangostanus L)为供试作物,在两种酸性土壤上施用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4种不同磷肥,探究其对苋菜生长及其磷、镉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种酸性土壤中施用磷肥显著增加苋菜生物量,降低苋菜地上、地下部镉含量。与其他施磷肥的处理相比较,黄棕壤和赤红壤中钙镁磷肥处理的苋菜地上部镉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58.4%和77.7%。在两种土壤类型上施用不同磷肥苋菜的磷、镉累积量都增加,黄棕壤中,过磷酸钙处理的地上部、钙镁磷肥处理的根部镉累积量增幅最大;赤红壤中,磷酸氢二钾处理地上部、钙镁磷肥处理根部镉积累量最大。结果表明:在两种酸性土壤上分别施用不同种类的磷肥,苋菜对镉、磷的吸收和累积具有差异性。与其他处理相比较,在黄棕壤中施用过磷酸钙,苋菜地上部镉累积效果较好;在赤红壤中施用磷酸氢二钾,苋菜地上部镉累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对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约149%和119%;施磷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其中钙镁磷肥高、低施肥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和20.9%,过磷酸钙高、低量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0%和5.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明显高于过磷酸钙处理,施磷可导致小白菜对砷的吸收总量显著增加(P〈0.05),施用钙镁磷肥处理的小白菜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大。磷肥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施用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一锟  蔡泽江  冯固 《土壤学报》2023,60(1):235-246
南方红壤区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提高磷肥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猪粪、钙镁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肥梯度(常规施磷、减磷20%、减磷30%)以及调控措施(石灰、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秸秆)对红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索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各磷肥品种间,以猪粪处理土壤有效磷、地上部生物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等指标最高,土壤有效磷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32%和241%,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73%和510%,两年的磷肥累积利用率分别为16.4%和26.5%;伴随磷肥用量的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而对油菜生长、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影响;与单施钙镁磷肥相比,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土壤磷素盈余量等指标。添加石灰可提高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油菜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猪粪替代化学磷肥可达到减施增效、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且以减磷30%为宜;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可推荐为磷肥调控...  相似文献   

7.
磷肥对棉田土壤有效磷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用量对棉田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量施磷(600 kg hm-2)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适量施磷(150 kg hm-2)苗期和蕾期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增加。3种磷肥对土壤供磷能力表现为美国生产磷酸二铵略优于中国生产重过磷酸钙,而两者显著优于中国生产磷酸二铵。棉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变化规律一致,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可以作为土壤磷有效性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有关磷肥肥效问题,近年来国内已进行了不少的试验研究。就缺磷的酸性土壤来讲,几乎各种类型的磷肥(包括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磷灰石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肥效,只是增产的幅度随作物种类和农业技术措施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碱性材料对修复与改良酸性硫酸盐土壤障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琼  唐拴虎  黄旭  李苹  张发宝  杨少海 《土壤》2016,48(6):1277-128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碱性材料(石灰、自研改良剂、钙镁磷肥)对酸性硫酸盐土壤主要障碍因子的修复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碱性材料对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水稻生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自研改良剂(SAM)和钙镁磷肥(CMP1)处理土壤p H增加了1.25和0.92个单位,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1倍和2.6倍,土壤有效铁、有效锰、交换性H+、Al3+含量均大幅下降。SAM与CMP1处理通过提供足够的有效磷并补充钙、镁等元素,有效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从而有效控制铁、锰、铝等元素向地上部转运,进而对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SAM和CMP1处理较NPK处理有效促进了关键生育期水稻根系活力并显著增加了水稻籽粒产量,增幅分别达121.1%和105.1%。石灰效果次之。综上,初步认为碱性材料改良酸性硫酸盐土壤的关键在于保证了充足有效磷的同时,提高了土壤p H,降低了土壤金属的毒害。本试验条件下,钙镁磷肥对修复和改良酸性硫酸盐土壤障碍因子效果非常明显,但其成本是自研改良剂的3倍,因此,基于改良剂的成本与长期适用性考虑,自研改良剂可能是该类土壤改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邱慧珍  张福锁 《土壤通报》2002,33(4):295-299
用土培方法研究了两种磷肥 (枸溶性钙镁磷肥CMP和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SSP)和两种非水溶性磷肥活化剂(无机矿物活化剂IA和有机活化剂OA)在石灰性土壤中对不同磷效率小麦苗期生长和基因型差异以及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SSP和CMP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但对植株磷效率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SSP可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 ,CMP对提高植株的磷利用效率更有效。不同磷效率小麦生长的基因型差异在所有磷肥处理中均表现 ,但在CMP处理中的差异最大 ,不同溶解性磷肥品种可作为小麦磷效率基因型的鉴定材料。两种非水溶性磷肥活化剂对钙镁磷肥均有效 ,但作用大小和方向因小麦基因型不同而异 ,OA有利于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生长 ,IA对磷低效基因型小麦的生长则更加有利 ,其效果甚至超过水溶性磷肥。经IA处理的CMP能明显提高小麦植株的磷含量和吸磷量 ,并能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中南丘陵旱地磷肥减量对不同形态磷素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南方旱地土壤氮磷盈余问题,以湖南省浏阳市河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玉米减量施肥旱地磷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T1)相比,各施肥处理径流总磷,可溶性磷,颗粒态磷流失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常量钙镁磷肥(T2)和常量过磷酸钙(T3)2个施肥处理之间相比,施用钙镁磷肥的流失风险相对较大,而施用过磷酸钙可降低总磷流失13.69%。与施用常量过磷酸钙(T3)相比,磷肥减量10%~30%各处理(T4、T5、T6)的总磷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了4.18%,10.31%和24.30%。另外,可溶性磷中,以可溶性有机磷为主,与常量过磷酸钙相比,磷肥减量10%~30%的3个处理(T4、T5、T6)的可溶性无机磷流失分别降低了14.96%,19.11%和22.16%,可溶性有机磷分别降低了0.16%,21.60%和24.34%。另外,各施磷肥处理(T2、T3、T4、T5、T6)的渗漏流失总磷及可溶性磷量均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T1),说明施磷肥是导致磷素流失增加的重要因素。与常量过磷酸钙相比,磷肥减量10%~30%后的总磷及可溶性磷渗漏淋失量均显著减少,且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减少淋失量而不断降低,其中渗漏总磷分别降低了18.38%,22.06%和31.62%,渗漏可溶性磷淋失量分别减少32.81%,40.63%和46.88%。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改良剂对叶用莴苣吸收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以叶用叶用莴苣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人工配制的Cd污染土壤上,采用温室盆栽土培的试验方法,用粉煤灰、草炭、鸡粪、硅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为改良剂,观测改良剂对栽植于Cd污染土壤上叶用莴苣Cd吸收的影响,目的是探寻切实可行的改良剂及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对叶用莴苣生物量、可食用部分Cd质量分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大于对应的单一改良剂;Cd污染土壤改良剂效果由大到小排序为:粉煤灰+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粉煤灰+鸡粪>钙镁磷肥>粉煤灰+草炭>硅肥>鸡粪>粉煤灰>草炭。不同改良剂对叶用莴苣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而施加量对叶用莴苣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改良剂种类和施加数量对土壤pH值均无显著影响。粉煤灰与过磷酸钙质量比值为5∶1时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态磷肥的径流流失特征及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方法研究不同形态磷肥的流失特征、流失量以及对氮钾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的流失途径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TP)流失量的61.6%~83.1%,是磷流失的主要途径;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土壤对氮钾元素的保持能力,减少氮钾元素的流失;磷肥的施用提高了小油菜的产量,并促进了小油菜对氮钾元素的吸收;微晶化磷矿粉可以有效减少磷的流失,在等磷量下,微晶化磷矿粉中的磷流失量分别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54.2%和69.4%。在一定范围内,随微晶化磷矿粉施用量的增加,磷的流失量增加,但流失率减小,对促进土壤保持氮钾能力及小油菜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改良剂对反酸田土壤性质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在反酸田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土壤pH在3.47~4.90范围内,pH与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效铁和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改良处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质方面较对照处理与NPK处理效果明显,且钙镁磷肥、自研改良剂、石灰及碱渣等无机改良剂改良效果显著高于添加腐植酸、精制有机肥、碱性有机肥处理。其改良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含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效钙和有效镁的含量,改善根系生长环境,增加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和水稻籽粒产量。综上,初步认为酸害(包括活性酸和潜在酸)是反酸田土壤最主要的限制因子,钙镁磷肥、自研改良剂和石灰等偏碱性且富含有效钙或磷的无机矿物质是农业生产中改良反酸田的适宜改良剂。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盆钵培养方法,在等养分条件下研究三种不同水溶磷含量(WSPC)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在两种缺磷土壤和一种中度缺磷土壤上对冬小麦、水稻的不同反应。试验表明,硝酸磷肥中WSPC不同,在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效果亦不同,尤其与供试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在极缺磷土壤上应施用高WSPC的硝酸磷肥;同一土壤旱作时应选用高WSPC的硝酸磷肥,而水作时WSPC可适当低些。中度缺磷土壤,低WS  相似文献   

16.
刘光崧  周伟金 《土壤》1961,4(9):13-16
根据现有的试验材料看来,在江苏省农业区磷肥有明显功效的是宜兴、溧阳、金坛、高淳的酸性土壤,特别是这些地区的旱作区。在一般农家施肥情况下,加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通常得到显着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钙镁磷肥的活化机理及其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四种不同的活化剂(WZ、SMS、MSN、FM)对钙镁磷肥进行活化处理,通过红外光谱和菜心盆栽试验,分别探讨了活化钙镁磷肥的活化机理及其肥效。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四种活化钙镁磷肥中的HPO42-特征吸收峰的透过率明显降低,说明它们的HPO4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由活化剂SMS和FM分别制得的活化钙镁磷肥(SMSCMP、FMCMP)出现了新的HPO42-特征吸收谱,使其中的磷向有效态转变。菜心盆栽试验表明,与钙镁磷肥相比,活化钙镁磷肥的生物量均提高,最高增幅达20.0%,植株的磷、镁含量均显著提高,吸磷量的增幅为4.8%~24.3%,减少了磷的流失;同时活化钙镁磷肥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后效足。  相似文献   

18.
磷肥肥粒对周围微域土壤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洪  李庆逵 《土壤学报》1987,24(3):226-231
本文报告了常用的三种国产磷肥的饱和溶液的性质、组成及其施入土壤后对肥粒周围微域土壤pH的影响。普钙饱和溶液是强酸性的,pH为2.5左右,施入土壤后降低了所有供试土壤之微域pH值。钙镁磷肥饱和溶液则是强碱性的,pH为9.7左右,施入土壤后提高了所有供试土壤的微域pH值。而磷铵肥料的饱和溶液是中性的,pH为7.5左右,施入土壤后使黄土性土壤的微域pH下降但使中性水稻土和酸性红壤的微域pH上升。无论何种磷肥、何种土壤,其施肥前后微域pH变化值(△pH)之大小与土壤质地、缓冲性能及原来土壤pH值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柳绕地区的氟状况及磷石膏施用对土壤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绕地区北部为新构造振荡上升的倾斜平原,沉积盖层较薄,地下水垂直排泄强烈,造成土壤盐渍化。潜水在碱性条件下氟的浓度增加,使本区北部成为氟中毒区,局部为重度病害工。酸性物料改良碱性氟中毒区土壤,可以抑制氟的活动性,即使施用含氟的磷石膏也不增加土壤的水溶性氟和速效性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土壤酸化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土壤酸化后,水稻产量下降,其品质也受到影响。本试验选取酸化土壤,应用调酸剂对其进行改良,进而进行水稻产量及质量的试验研究。选用钙镁磷肥和石灰氮作调酸剂,以过磷酸钙为对照。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石灰氮可促进水稻增产,其中钙镁磷肥处理产量比对照产量高12.6%;对水稻收获后的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表明,施用调酸剂使土壤的p H值升高0.2~0.3,而不施用土壤调酸剂(对照)处理的土壤p H值比作物收获前降低0.2;施用调酸剂使水稻籽粒样品中的铬、镉含量明显降低,降幅为26.85%~68.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