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  相似文献   

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1~3月龄的仔猪。3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还是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拥挤、饲料或饮水供给不良、断奶过早、突然更换饲料、气候突变等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3.
仔猪急性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由于它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因而也称仔猪副伤寒,是仔猪的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1流行特点病猪及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健康猪采食了被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导致经消化道感染;另一种是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病菌,在猪体质变弱,抵抗力降低时,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导致内源性感染,该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成年猪及哺乳猪很少发生。该病通常呈散发性,若有恶劣因素的严重刺激,也可呈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阴雨连绵季节更为多见。2症状2.1急…  相似文献   

5.
李世江 《中国猪业》2008,3(2):44-45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且世界各地都有。  相似文献   

6.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7.
张冲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193-193
猪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多发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病猪及某些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通过粪尿排泄到外界环境中,污染饲料、饮水、食槽及周围环境,经过消化道感染发病.还有的少数可通过带菌母体子宫感染或脐带感染.本病于各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气候寒冷多变及潮湿季节发生较多.虽然我国采取了预防注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但依然是潜在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健康猪常有带菌现象 ,长途运输或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猪舍潮湿、阴暗及过早断乳等 ,均可引起本病流行。1 流行情况 本病多发于 2~ 4月龄猪 ,无季节性 ,但寒冷、潮湿季节 ,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等情况发病较多。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发病率 1 0 %左右 ,死亡率 70 %以上。2 发病症状 急性型 :病初体温升高至 4 1~ 4 2℃ ,停食 ,精神沉郁 ,拱背 ,腹泻 ,2~ 3d后体温下降 ,肛门、尾、后肢等部污染混有血液的粘稠粪便 ,有时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 ,耳尖、四肢、胸腹等处变成暗红色。慢性型 :病…  相似文献   

10.
丘陵地区生猪养殖很容易受到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入春时节气候变化较多,若养殖管理跟不上变化,易引发细菌性疾病,2~4月龄仔猪最易感染沙门氏菌,成年猪发病较少。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急性副伤寒会造成仔猪死亡,但临床较多的是慢性副伤寒,病猪  相似文献   

11.
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环境卫生差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致病诱因存在。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等途径发生感染。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很多,几乎温血动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  相似文献   

13.
1流行特点和病原 本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常存在于猪的粪便、各脏器以及被污染的土壤里.其病原体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个月至1年以上.往往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的猪则少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节多见,多雨季节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4.
杨廷灿 《畜牧市场》2010,(12):49-49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的仔猪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急性型病例为败血型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病猪及某些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  相似文献   

15.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小猪。通常呈慢性经过,使病猪生长受阻和增重缓慢,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笔者在我市的沿山镇的古山、沙坑等村相继发现6窝仔猪(均在60日龄以下)发生一种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据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1.1 发病情况 6窝仔猪发病日龄均在60日龄以下,最大的56日龄,最小的38日龄,平均42日龄。且均于25日龄时进行过猪瘟疫苗免疫。6窝仔猪共计76头,发病53头,…  相似文献   

16.
猪沙门氏菌病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病变,2~4月龄断奶仔猪最易感。本病无季节性,气候骤变,温度变化较大,猪舍拥挤,潮湿,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等都易引发本病。本病发生后,如采取的防治措施得当,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四、仔猪副伤寒病的防治。仔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本病易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2~4月龄仔猪多发,所以称为仔猪副伤寒病。 1.流行特点:仔猪副伤寒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很多动物和健康猪的肠道及粪便中,都有本菌存在。当小猪母乳不足,营养不良,消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因管理不当,如饲料突变、猪舍潮湿、受凉、长途运送猪苗等不利因素时,猪体的抗病力减低,存在于体内的沙门氏杆菌大量繁殖,进入血液,使猪只发病。病猪再排出毒  相似文献   

18.
更正启事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本病分布极为广泛,以1~4月龄多发,发病动物及带菌者均可成为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造成外源性感染,另外健康猪体内往往有病菌潜伏,一旦遇到饲养管理不当,不良应激等因素,就会造成猪只抵抗力下降引起内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仔猪副伤寒也称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以10—15kg仔猪为重点发病猪群。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笔者收治多例仔猪副伤寒病例,通过综合防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1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