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道路铺装设计是城市中心广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创造出生态性的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景观,在分析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在生态性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性设计的原则及要点,即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生态性要求,多应用透水、透气的环保铺地材料,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循环利用部分铺装材料,并以合肥万达广场道路为例,详细叙述了其道路铺装材料的基本形式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在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中比较重要的植物、历史传说、园林建筑、雕塑、道路广场铺装、水体、地方材料七个要素,探讨每一要素各自具有的不同地域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原则,以期为以后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保定市公园、道路、广场等为研究对象,探究地域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保定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主要体现在各式建筑、军事遗址、乡土及药用植物应用、雕塑小品、景墙、地面铺装乡土材料等;保定地域文化的表达途径,主要通过保留历史厚重感和人文气息,展示地域特色,表现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肖生萍  唐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938-3941
以上海市3个居民区绿地为对象,采用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对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表现形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植物、铺装、建筑、水体、道路等景观元素的应用,其中植物、水体、铺装的应用频率最高;阴阳五行理论在景观元素中应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色彩、体量、形状、质地、图案、功能等方面,而色彩是居民选择停留的最主要因素;融合了阴阳五行理论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功能区比例占50%以上,被使用频率也较其他景观空间高,并对居民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对公园绿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公园绿化工程广场和园林铺装工程质量,与整体的园林绿化效果具有密切关系。公园绿化工程广场和园林铺装工程建设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整体艺术效果,给居民带来美的享受。因此,本文通过对公园绿化工程广场和原理铺装施工工艺的分析,探讨园林铺装施工技术,力求提高园林铺装的施工水平,更好地实施园林铺装工程。  相似文献   

6.
以综合公园景观安全性为切入点,对哈尔滨市12处综合公园选取5类景观要素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22%的公园存在地面不平整,铺装材料不合理,台阶设计不规范,植物种植位置不当及景观设施安全性差等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综合公园景观安全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涪陵区6个代表性居住区室外铺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材质、颜色、图案的选择与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居住区铺装现存问题,并总结提出建议,以期为涪陵地区今后的铺装设计提供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南京市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对其道路铺装材料、色彩、纹样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道路铺装材料以花岗岩、青砖为主;铺装色彩以灰色和青色为主色调,掺杂有黑色、白色等辅助色彩;而道路形式及纹样则较为单调。此外对其道路铺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南京市老城南的修复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辉  张显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82-184
以西安市城区中有代表性的道路、居住区、公园、广场、单位等绿地景观类型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的植物及其群落进行物种数、植物配置情况、群落组成、自然度等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西安市城区绿化植物的组成中,有木本绿化植物43科85属124种,占绿化植物总数的89.86%,草本植物9科13属14种,占绿化植物的10.14%.乔木中48种为乡土种,23种为引入种;灌木39种为乡土种,13种为引入种,分别占乔、灌木总数的67%和75%.并提出今后工作中应加强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  相似文献   

10.
园林空间的硬质铺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空间中道路、广场等各种硬质铺装是园林的骨架和网络,铺装本身的线性、质感、色彩、图案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能使人在园林空间中获得行为与心理方面的综合感受。本文着重对铺装设计中各表现要素的运用、铺装的意境和光影效果、与环境的调和、不同空间的铺装要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罗立权  何金春  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75-11076,11123
分析了新疆鸟鲁木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着重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景观乡土植物的配置。探讨了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分析22份新疆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在不同试验点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划分参试材料,为新疆红花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在新疆乌鲁木齐县、奇台县进行试验,记载红花生长发育时期,初花期利用LA-S(万深)植物叶片分析系统,测定参试材料的叶面积、叶色,利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 ChlorophyⅡ Meter、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及光合指标,在成熟后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参试材料。【结果】 不同试验点材料生育表现差异较大,奇台试验点生育期明显增长,全生育期平均132 d,乌鲁木齐试验点全生育期平均94 d;同一材料在不同试验点花色表现一致,叶型差异较大,奇台试验点材料平均周长大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平均长/宽小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叶片颜色较深;材料单株产量试验点间差异不显著,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他主要性状试验点间、品种间、试验点×品种互作差异显著。初花期材料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奇台试验点均高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初花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率奇台试验点明显高于乌鲁木齐试验点,而乌鲁木齐试验点的叶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奇台试验点,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白色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红色花,白色花材料气孔导度在0.013~0.033,红色花材料在0.114~0.196,红色花的叶片气孔导度是白色花的5~8倍。20B040、20B050、20B051叶片光合水分利用率在奇台试验点分别为50.64、58.34、67.67,且均属于白色花类型,而红色花类型在2个试验点均较低,其中乌鲁木齐试验点为0.67~2.37,奇台试验点为2.03~4.71。参试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其中第3大类材料,20B050、20H006、20B007、20H046、20B040,红色花2份,白色花3份,综合性状、生态适应性较好;第4大类20H009、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其中红色花1份,白色花5份,综合性状较好。【结论】 新疆油药兼用红花资源适宜在海拔600~1 600 m区域种植,生育期在130 d左右,植株高度在77.33~116.67 cm,初花期叶片颜色较深。红色花20H009、白色花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光合特性因子得分最高,且综合性状较好,可以作为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鸭跖草科植物叶片颜色丰富,观赏价值高,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通过对广州10个城市公园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常用的鸭跖草科植物的种类及其配置方式,并进行实例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城市公园常用鸭跖草科植物有3属4种,常用的配置方式有路缘配置、滨水旁配置、立面配置等5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城市路网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及最短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rc-Node路网数据模型,建立了基于MapInfo的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路网,利用GIS编程技术完成了路网交点的自动连接和错误处理,以及路段的自动断链技术,从而实现了交通路网拓扑结构的自动建立。以乌鲁木齐市路网为例实现了基于GIS(MapInfo)的最短路径搜索,验证了采用该方法建立具有拓扑关系的道路路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大连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大连市5个公园样地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设置的30个样方内进行了植物组成、生长型、群落密度、乔灌比和覆盖度等的调查。结果表明:(1)配置模式所占比例分别为乔灌草型70%,乔灌型10%和乔草型20%,主要采用乔灌草型;(2)乔木覆盖度是62.94%,灌木覆盖度是6.95%,草本覆盖度是66.51%。总体覆盖度较高,中层结构简单;(3)乔木层的平均密度为每300m214株,灌木层的平均密度为每300m217株,灌木层密度略大于乔木层;(4)应用最多的乔木有水杉和银杏等7种;应用的主要灌木有冬青和小叶黄杨等8种;应用的地被植物有花叶玉簪和矮牵牛等12种;草坪草都是早熟禾。  相似文献   

16.
安宁市八街镇安八公路道路景观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宁市八街镇的整体规划要求,未来的安八公路是八街镇的交通要道、经济大动脉和形象展示窗口。安八公路道路景观规划提出了"充分利用公路两侧农业种植特色,打造优美、秀丽的生态农业景观"的景观规划理念。规划上分别从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植物种植区域、植物色彩、观景设施、农家乐、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安八公路道路景观给予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城市公园绿岛效应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选取石家庄二环内区域2014-2015年4景不同季节的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定量遥感中的地温反演模型、ArcGIS的缓冲区工具以及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对研究区公园绿岛效应的季节演变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范围和幅度有明显季节差异,各个公园的季节差异大小各有不同;2)在夏季,公园是城市绿岛的集中所在地,其他季节则不明显;3)当内部草地和不透水面占比之和超过50%时,公园在春、秋、冬季节的绿岛效应便会明显减弱,超过80%时会成为城市热岛中心;4)当内部林地和水体占比超过55%时,公园在四季均有明显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强调在自然、人文、设施、区位、历史沿革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下,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森林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游憩环境特质。通过对荆州市不同环境特质城市公园游憩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游憩环境特质的城市公园在游憩者组成、停留时间、游憩活动内容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游憩者对环境特质的适应性。游憩吸引物和游憩需求的分布表现出了游憩者对公园环境特质的感知,而游憩满意度分布所揭示的游憩者体验价值与城市公园的环境特质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object vision pathway in the human brai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measure patterns of response in ventral temporal cortex while subjects viewed faces, cats, five categories of man-made objects, and nonsense pictures. A distinct pattern of response was found for each stimulus category.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response to a given category was not due simply to the regions that responded maximally to that category, because the category being viewed also could b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pattern of response when those region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analysis. Patterns of response that discriminated among all categories were found even within cortical regions that responded maximally to only one categor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presentations of faces and objects in ventral temporal cortex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overlapp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