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是应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种的关键环节,对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最终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进展及在基因转化、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诱导小麦赤霉毒素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浓度水杨酸 (SA)分别在小麦开花前和开花后进行处理 ,研究水杨酸对小麦离体穗的赤霉毒素抗性诱导和对小麦赤霉毒素胁迫下离体穗的幼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0 0 5~ 0 1mmol·L-1水杨酸处理小麦 ,可使小麦离体穗在小麦赤霉素胁迫下延迟衰老 ,离体穗的百粒重比对照提高 9%以上 ,幼胚培养的绿苗率显著下降 ,愈伤组织出愈率显著上升。低浓度水杨酸对离体小麦抗赤霉毒素诱导无显著影响 ,高浓度水杨酸对离体穗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棚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在襄阳地区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了小麦去雄授粉技术、小麦杂交穗离体培养技术、大棚玉米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整穗+嫩龄剪药"得胚率可达31.3%,比常规去雄法增加8.2%,前者可作为一种高效去雄技术在小麦单倍体育种中进行推广应用;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离体穗培养,2个批次的得胚率分别为24.3%和23.9%,比在大棚自然条件下的得胚率分别增加4.9%和8.2%,因此前者更适于进行杂交穗的离体培养;2020年暖冬气候条件下大棚玉米异常健壮,得胚率较以往年份显著提高,说明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积温可有效提高现有大棚玉米的生长健壮程度,进而影响玉米花粉对小麦单倍体胚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4.
以西农1376和小偃22两个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幼胚进行脱分化、再分化培养,分析不同胚龄的小麦离体胚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胚龄22d时,西农1376和小偃22胚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频率最高,胚龄26d胚发芽率最高,胚龄16d愈伤组织再分化率最高。在小麦离体胚组织培养中,胚龄是影响小麦胚离体培养特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3-17
以济麦22和临麦4号小麦叶片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试验,通过添加1/2MS、霍格兰营养液(Hoagland)、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麦离体叶片叶绿素及植物总蛋白的变化,建立适用于两个品种的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筛选的培养体系中1/2MS液体培养基最适用于济麦22和临麦4号,叶片离体培养10 d内可保持生理活性稳定;霍格兰营养液仅适用于临麦4号;1/2MS液体培养基添加6-BA后叶片SPAD值及总蛋白含量增加,浓度25 mg/L时效果最佳,离体培养14 d叶片仍可保持良好的生理活性。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济麦22和临麦4号的叶片离体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小麦抗病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处理的离体试验及田间对比试验,对离体鉴定技术应用于小麦抗叶部根腐病(H.sativum)育种的可行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证明:应用离体技术鉴定小麦叶部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同时,采用离体鉴定的方法对参试的2632份材料进行抗性评价,从中筛选出8份高抗和60份中抗的材料,其中17分来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1份来自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基,选用两个春性小麦品种的幼胚置于L3、MS和B5三种基本培养基上,经过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分化培养,对成愈率与分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L3D2,最佳分化培养基为L3D0 1ZT1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和幼胚-愈伤组织成苗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培养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苗率为28.71%,胚拯救成功率为13.04%,移栽存活率为28%;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苗率为38.83%,胚拯救成功率为17.51%,移栽存活率为34.21%。采用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方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愈率为16.67%,移栽存活率为88.41%;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愈率为1045%,移栽存活率为89.29%。说明通过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健壮再生植物,是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麦幼胚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幼胚为外植体进行小麦组织培养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了解小麦幼胚培齐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着重综述了小麦胚龄、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预处理等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叶树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的针叶树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的基础。综述了针叶树种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几种方式及其研究进展,提出当前针叶树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黑小麦76"是山西农科院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和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连续、定向选样育成.于1997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它的育成填补了黑色食品中没有"黑小麦"的世界空白.  相似文献   

12.
小麦单倍体育种是一项周期短、效率高的育种技术,但由丁小麦单倍体幼胚力导种胚乳发育异常,不能为幼胚生长发育提供养分,所以必须进行离体培养,而影响离体培养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幼胚大小。陈新民等经过试验认为小于300μm的幼胚培养不能成曲,陈刚等对400~1050μm的幼胚进行培养获得了34.8~50.8%的幼苗产生率。为了确定培养效果最佳的幼胚大小,2001~2004年在陕西西安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13.
LED具有低能耗、体积小、单色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普通人工光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LED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简要分析了LED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 品种来源 绿粒小麦新品种绿优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空间作物研究室采用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保健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引入景泰县试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件对8个品种(系),1817个幼离体培养的结果发现,幼胚在培养基上放置的方向与其是诱导出愈伤组织,还是直接萌发出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麦基一号培养基,完全没有必要附加激素即可正常进行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辐射处理剂量对冬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一定的影响。该试验还证培养基的组分是提高未熟胚诱导成苗率的关键。也验证不同品种(系)辐射处理冬小麦种子的剂量和培养其中的激素,都会对未熟胚的离体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黑小麦76"是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和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过连续、定向选择,最后选育成功的.1996年,"黑小麦76号"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它的育成,填补了黑色食品中没有"黑小麦"的世界空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玉米花粉诱导普通小麦产生单倍体,经过幼胚离体培养及人工加倍快速获得小麦稳定的纯合体,则是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的途径之一,是育种家为了提高小麦育种效率而找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麦胚胎离体培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收稿日期:1996-04-20邹继军(东北农业大学)集中的利用少数种质资源,导致了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从而容易丧失抗病性,并限制了产量潜力的发挥。为提高小麦育种工作效率选育高水平的新品种,除了更广泛地筛选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JYP97系列、常规材料小披白粒,9312(Z)、贵农、恒丰1号和四倍体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HB系列(12号、11号、13号、26号)等不同倍性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与玉米加-1、超-1、加-6、综-1、701,703等杂交,采用1/2MS培养基,剥取胚龄为14 d、大小为0.4~1.0 mm的小麦杂种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24~25℃黑暗条件下2~3周,置于温度为(26±1)℃、光照为1800~2 000 lx的条件下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诱导六倍体普通小麦得胚率为5.4%,明显高于四倍体,玉米花粉诱导雄性不育系的得胚率为3.2%,高于常规材料。混合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4.6%,高于单一玉米花粉。采用未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选取14 d胚龄0.4~1.0 mm的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为81%,显著高于前人所采用的其它培养基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核生2号吕善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济南250100)核生2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利用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在愈伤组织阶段经60C。—γ射线照射处理选育而成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新品种,属高新技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