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03-106
在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南京江宁区为例,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了2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对2个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耦合协调度分为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5个阶段;2005—2008年处于失调阶段;2009—2011年由濒临失调转向2012—2014年的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值虽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在此结论基础上就促进江宁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地处秦巴腹地的汉中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4年汉中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16—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三系统综合效益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关联度较高,旅游效益、经济效益指数交替平稳增长,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波动较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稳步增长态势,经历了衰退失调(2000—2009年)、濒临失调(2010—2012年)和勉强协调(2013—2014年)发展阶段。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621、0.674、0.730、0.791、0.855、0.924,发展态势良好,系统步入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耦合模型和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测度黄山市在2003~2012年间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定量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2003~2012年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改善,表现为2003~2007年的失调阶段以及2008~2012年的协调阶段;2当前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仅为初级协调,显示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拮抗和摩擦,政府应加强协调和监测,促进两系统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在分析全域旅游发展与就地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域旅游与就地城镇化两大系统耦合指标体系,并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7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就地城镇化2010-2017年间耦合度持续保持0.9以上,两个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两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2014年之前,全域旅游发展滞后于就地城镇化,2014年之后,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指数开始高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实践证明,产业融合和统筹规划可以进一步提高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  相似文献   

6.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是两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桂林为例,依据耦合协调理论,分析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并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系统指标权重,据此定量计算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参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划分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2001—2012年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分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度的变动区间很小,而耦合协调度则呈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表现出2001—2007年的失调发展向2008—2012年的初步协调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伟  刘海杰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315-323
以河南省省域范围内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地2017—2018年区域城镇化数据和旅游目的地系统指标数据,并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系统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发展上尚处于拮抗时期;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除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处于协调等级范围,其他城市还处于轻度或中度失调水平,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上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的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每个协调度等级提出一些具体改进措施,以期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2000—2011年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区域协调度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耕地-粮食协调水平总体不高,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从时间序列上看,2000—2011年各市协调度C值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波状起伏变化,协调关系稳定性较差;从空间序列上看,协调度等级在地域上呈不规则分布,地域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协调关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交通网络的演化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联系密切。依据延边地区旅游业和交通的实际情况,基于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延边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延边地区交通网络可达性与旅游经济收入构建评价模型,对延边地区8县市交通网络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吉市、敦化市旅游经济收入与交通可达性耦合协调度D值取值0.5D≤0.8,属于高度耦合协调度;珲春市、龙井市、图们市、安图县属于中度协调耦合区;和龙市、汪清县属于交通网络与旅游经济低度协调耦合区。要促进二者向优质协调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交通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延边地区交通发展水平,并加快旅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通过建立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其农旅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选取宜春市2009—2018年农业与旅游产业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农旅产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得到其指标权重,再结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农旅产业耦合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8年宜春市农旅产业耦合度一直处于[0.4,0.6],2个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两者相互影响作用刚刚凸显.宜春市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由2009年严重失调发展到2010年中度失调,2011—2013年逐渐发展为轻度失调,2014—2015年处于失调边缘,为濒临失调等级,从2016年开始其耦合协调度等级变为勉强协调,再发展至2017—2018年的初级协调等级.总体来看,宜春市农旅产业耦合协调状态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东省实情,构建该省2008—2017年21个城市经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对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且借鉴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其经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给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城市经济-旅游-环境耦合程度较高,且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不具有对应性;珠三角地区经济-旅游-环境协调度相对较高,达到中度和高度协调发展水平,为环境滞后型,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旅游-环境发展不均衡,分别为旅游滞后型和经济滞后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保障。通过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天水市2009—2017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①天水市2009—2017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超前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旅游经济滞后;②2009—2017年,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得到优化,2017年天水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较2009年均增长30%以上;③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融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等级较低,2009—2015年均为失调状态,2016年后勉强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3.
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其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精准扶贫等问题。本文以产业耦合协调理论为基础,以具有重要价值的茶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研究的突破口,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中国18个产茶省份的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表明,中国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步协调的趋势,但整体而言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除浙江省达到勉强协调外,其余17个省份均为失调状态,其中浙江等8个省份属于茶叶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山东等10个省份属于旅游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产业间深度融合互动、加强政府引导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低碳发展的视角,建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01-2010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濒临失调类型。主要受区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短板"影响,北京市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链,促使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探索京津冀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以增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综合评价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维度建立了评价农业现代化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27%,乡村旅游系统呈持续上升趋势,增幅为134%,综合水平增幅表现为乡村旅游>农业现代化;京津冀地区农业现代化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度状态由磨合阶段上升为良性耦合,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从濒临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研究期内始终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短板,总体表现为乡村旅游滞后状态,但差距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新疆地区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波动状态,并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耦合发展度从协调发展、低水平发展、轻度失调发展、低水平协调发展再度更替为协调发展,2000~2002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现协调发展,2003~2009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从低水平发展到轻度失调发展更替变化,其中2004年耦合发展度达到最小值,2010~2013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再次过渡为协调发展,耦合发展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经济体系促使两者耦合趋于协调,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采取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4年为协调发展阶段。(3)从空间发展来看,广东省21地市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而生态环境变化呈现出持续上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3种趋势。21地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前大部分城市主要受旅游经济滞后的影响,而2014年主要受生态环境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绩效水平和要素水平两方面分别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2010-2018年期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长期高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加强,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河北省人才结构、产业结构适配状况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根据2012—2018年间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耦合关联度总体有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呈逐年递增趋势,耦合协调等级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协调的转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的灰色关联度为0.679,耦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采取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4年为协调发展阶段。(3)从空间发展来看,广东省21地市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而生态环境变化呈现出持续上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3种趋势。21地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前大部分城市主要受旅游经济滞后的影响,而2014年主要受生态环境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