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壤中钾素的缺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耐低钾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水稻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机制以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以期为水稻耐低钾研究及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丽  刘清  黄志刚  彭春霞  杨毅  彭克勤 《作物研究》2011,25(3):202-204,208
以2个耐低钾基因型水稻N18,N19和1个低钾敏感型水稻N27为材料,在缺钾条件下,分析耐低钾基因型水稻籽粒在成熟期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即缺钾条件下,耐低钾基因型水稻籽粒中总淀粉含量较低钾敏感型的略有增加,且直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比例低于钾敏感型;耐低钾基因型水稻籽粒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低钾敏感型的高,但是钾元素的含量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基因型地上部钾素累积和转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水培苗期筛选后选用对低钾胁迫抗性不同的9种水稻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低钾胁迫减少水稻体内钾的累积量,增加体内钾的运转速率。不同钾处理间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和同一处理内不同水稻基因型间吸钾能力在生育前期差异均较大,后期则相对较小。水稻体内钾累积与运转能力的基因型差异非常显著。与钾低效基因型相比,钾高效基因型低钾胁迫下苗期地上部钾素累积量较大,孕穗期上位叶和下位叶中钾含量均相对较高,上位叶、下位叶间钾含量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水稻氮钾吸收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和钾都是水稻生长的大量必须营养元素,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本文在综述水稻氮、钾吸收的机理上,探讨了氮素对水稻钾素吸收的影响,以及钾素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钾肥施用量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为副处理,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钾素需求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施钾量为90 kg/hm~2和135 kg/hm~2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3%和11.5%,且此时钾肥利用效率高;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水稻在生育期内对钾有明显奢侈吸收现象,产量比对照增产7.6%。由此可见,苏北贫钾地区适宜的施钾量为90~13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秸秆的发酵分解,对水稻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钾胁迫对耐低钾基因型杂交水稻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钾胁迫对耐低钾基因型杂交水稻呼吸代谢的影响沈伟其,陈建荣(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宁波315101)关键词:杂交水稻;低钾胁迫;呼吸代谢EffectofPotassiumDeficientStressonRespiratoryMetabolism...  相似文献   

7.
经水培苗期筛选后选用对低钾胁迫抗性不同的 9种水稻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低钾胁迫减少水稻体内钾的累积量 ,增加体内钾的运转速率。不同钾处理间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和同一处理内不同水稻基因型间吸钾能力在生育前期差异均较大 ,后期则相对较小。水稻体内钾累积与运转能力的基因型差异非常显著。与钾低效基因型相比 ,钾高效基因型低钾胁迫下苗期地上部钾素累积量较大 ,孕穗期上位叶和下位叶中钾含量均相对较高 ,上位叶、下位叶间钾含量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正> 东沟县是辽宁省的重点稻区,有水田面积70余万亩。60~70年代水稻单产居省内前列。但是,近几年来水稻单产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其原因之一是土壤肥力下降。据县土肥站测定,土壤速效钾每年以8PPM、速效磷以0.2PPM,全氮以0.04%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田间低钾胁迫条件下水稻对钾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程度低钾胁迫条件下,杂交稻和常规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在连续8季施氮、磷肥而不施钾肥的严重低钾胁迫条件下,施用钾肥使稻谷产量、水稻钾吸收总量显著增加而钾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同时表现出明显的耕作历史同施用钾肥间的交互作用。从幼穗分化期到抽穗期,水稻钾的积累量约占总积累量的一半以上,为水稻积累钾的关键时期。水稻对钾肥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在供钾充足条件下,杂交稻协优46的钾吸收量显著大于常规稻秀水11,但其钾利用效率却显著低于秀水11,表现出对钾的奢侈性吸收;在缺K条件下,杂交稻的钾吸收量低于常规稻,其钾利用效率与常规稻无明显差异。运用混合型离子交换树脂球测试法,可以了解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钾的动态变化特征,原地埋置7 d的树脂球的钾吸附量同水稻地上部分钾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27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低钾、中钾和高钾3种施钾水平下.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教、乳熟期的SPAD值。根据这些品种对施钾反应的敏感程度,按快速聚类法对27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了系统分类。结果表明:施钾对水稻上述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钾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27个供试水稻品种对施钾反应的差异最终可将其分为钾素敏感型、施钾反应中间型和钾素钝感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水稻籽粒钾和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对低钾胁迫敏感程度不同的3种水稻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 以研究水稻籽粒中钾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水稻籽粒中钾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谷壳中钾含量高于米粒中钾含量,米粒中钾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钾高效基因型在低钾胁迫下谷壳和米粒中具有较高的钾相对含量,其米粒中的粗蛋白相对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下2个杂交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积累特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个杂交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钾吸收积累。结果表明,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叶、穗各器官内的氮、磷、钾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叶的氮含量最高,茎+叶鞘的磷、钾含量最高;成熟期,叶的氮含量、茎+叶鞘的磷含量、穗的钾含量均下降。抽穗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红泰优996高于粤优589,磷吸收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磷吸收量2品种差异不明显。2个杂交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对氮、磷、钾积累量比例的变幅范围均在高产水稻积累变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农化角度,探讨了杂交水稻对钾素营养的需求特性、土壤钾库对杂交水稻吸钾的贡献以及肥料钾在土壤中的去向,进而探索杂交水稻实现高产高效所相适应的有效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5,(3):58-65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昌点水稻成熟期氮和磷的平均总积累量小于雅安点,钾平均总积累量略高于雅安点;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表现为西昌点明显高于雅安点。随密度增加,水稻氮、磷、钾总积累量增加,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及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密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膜下滴灌水稻苗期分2次随水滴施腐植酸钾,研究腐植酸钾对膜下滴灌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腐植酸钾的膜下滴灌水稻比对照提前5 d成熟,苗期水稻根长增加1.09 cm、根质量增加0.03 g,水稻成熟后株高增加2 cm,实收产量增加51.9 kg/667 m~2。故在膜下滴灌水稻出苗水、头水分别增施0.5、1.0 kg/667 m~2腐植酸钾,可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生育期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水稻齐穗期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对防治水稻早衰及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齐穗期分别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的8000、10000和12000倍液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水稻千粒重和产量。说明喷施适宜浓度的寡聚酸钾泡腾片可以延缓水稻衰老,防治水稻早衰,提高水稻灌浆速度和产量。其中,以喷施8000倍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钾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提高植物含氮量,增强阳离子渗透性等生理作用。阐述了水稻中钾的来源及水稻施钾的效益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 合理施肥在于以适宜用量而获得高额产量,是当前水稻高产,减少消耗,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多而必要的元素,它随土壤肥力,品种及其计划产量的高低而变异,是一个较大的可变因素。氮磷钾用量的多少,配合用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和生产成本,因此,对氮磷钾最佳用量和其最佳配比的研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土壤、气候、品种以及农业技术条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钾量级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洋  陈秋雪 《北方水稻》2012,42(4):26-28
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级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钾量(K2O)为5.25 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35.6 kg/667 m2;当施钾量为3.5 kg/667 m2时,品质各项指标均较好,可以确定施钾量在3.5~5.25kg/667 m2时产量及品质各项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总结了我国开展的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养分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速效钾丰缺指标出现了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以缺素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Olsen-P和NH4OAc-K含量变幅为2.5~46mg/kg和21~202 mg/kg;除辽宁、福建、广东和云南等省外,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尚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水稻土壤缺磷缺钾较为普遍,第2~4级为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70%~10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养分施用量与土壤养分丰缺级别呈线性负相关,与水稻目标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养分当季利用率呈线性负相关;当磷素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4.5~15.0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水稻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20~68、41~135、61~203、81~270、101~338和122~405 kg/hm~2;当钾素当季利用率50%、目标产量4.5~15.0 t/hm~2时,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第1~7级的水稻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22~72、43~144、65~216、86~288、108~360和130~43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