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MaxEnt预测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在美洲地区引起橡胶树严重的落叶病害,是亚太地区国家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在MaxEnt预测全球范围内气候条件适宜该菌存活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寄主分布推测该菌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显示,在54个天然橡胶种植国家或地区中,除了该菌目前分布国家或地区、几内亚比绍和马里,其余33个国家或地区气候适宜值大于10的区域为该菌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加强这些区域的调查监测对保护当地橡胶种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MaxEnt的麦瘟病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麦瘟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新病害,明确该病害在全球及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有效控制此病害在全球的扩展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麦瘟病在全球及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 南美中东部、非洲东南部和中西部、南亚东南部和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是该病害在全球的主要适生区;而该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仅包括云南、广东和海南等省的少数地区。[结论] 该病害在我国的适生区较小,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该病原菌的潜在分布范围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2004年比较了浙江省4个橘园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差异,仅发现LC50相差1.1~1.4倍。同一地区的全爪螨田间种群在1998-2004年间对该杀螨剂的敏感性也基本保持不变。结果表明:浙江橘区的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仍未产生明显的抗性,仅部分用药较多、用药历史较长地区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连续4年停用炔螨特后的橘园,其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4.
苹果全爪螨是重要的蔷薇科果树害虫之一, 具有体型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点。该螨以若螨和成螨取食苹果叶片和嫩芽, 影响果树生长发育, 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在我国果园的发生逐年加重。国内外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螨剂, 由于化学杀螨剂长期不规范的使用, 致使该螨对多种类型的化学杀螨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苹果全爪螨的发生、为害、抗药性现状及其抗性机理, 同时结合国内外苹果全爪螨抗药性和防治相关研究, 提出该螨抗药性治理策略, 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柑橘园主要害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空间相关性,变程介于1.10 ~21.0 m,其半变异函数主要符合高斯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中3月、8月和9月的聚集强度较大;种群空间格局动态显示,4月、10月为该种群的两个发生高峰期,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快速上升扩散。地学统计学方法能够应用于柑橘全爪螨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并有助于对该害螨进行发生预测与控制处理。  相似文献   

6.
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我国及世界各柑桔产区最为重要的害螨之一,除危害柑桔外,还对梨、苹果、苦楝、桂花等多种植物产生危害.近年来,该螨对多种杀虫杀螨剂产生了抗性,危害呈日益加重的趋势.哒螨灵和阿维菌素属于新型杀虫杀螨剂,是目前桔园中广泛用以防治叶螨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省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8.
在5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探讨了吉林延边地区果园苹果全爪螨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苹果全爪螨夏型卵发育起点温度是7.79℃,全世代有效积温是202.16日度,在延边地区可发生5~6代;延边地区果园苹果全爪螨种群密度在1年内出现2次高峰,第1次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次高峰出现在8月初。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栗园种植黑麦草及其不同刈割方式对针叶小爪螨及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耕对照区针叶小爪螨发生高峰期,树上该害虫的数量为每叶55.06头,而黑麦草种植区该害虫的数量为每叶2.68头。两种处理栗钝绥螨与针叶小爪螨的益害比分别为1∶144.9和1∶8.9。与对照区相比,黑麦草种植区夏季可降低树间气温2.5-3.8℃,提高相对湿度2.0%-5.3%;可显著改善田间小气候,创造不利于针叶小爪螨种群增长而有利于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增长的田间小气候。在针叶小爪螨的发生高峰期,全割处理区树上该害虫的数量为每叶4.78头,而条割处理区为每叶1.62头。6月8日至7月21日,全割处理区的益害比为1∶3.4-1∶34.1,而条割处理区为1∶0.91-1∶6.75,后者的益害比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桔全爪螨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桔全爪螨是四川柑桔上的重要害虫,每年3月上旬开始为害,3—4月为害严重,春秋季出现几次螨口高峰。越冬基数大,春季3、4月份温度较高(周平均最高温25℃),适宜的日照和相对湿度。天敌较少,以及正值桔树发芽抽梢期等是形成春季第一次螨口高峰的主要条件。测报时应分析这几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使桔全爪螨在螨口高峰形成之前及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中欧山松大小蠹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osae Hopkins)是严重危害松类针叶树种的蛀干害虫。本文基于气象数据,利用BIOCLIM生态位模型对中欧山松大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小蠹能广泛分布在华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和西南的部分地区,提供了ArcGIS适生区预测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柑橘冬生疫霉( Phytophthora hibernalis Carne)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主要危害柑橘类作物, 在我国尚未有分布报道。本研究在柑橘冬生疫霉的生物学数据和中国748个站点的气象数据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CLIMEX 2.0和ArcGIS 9.0软件对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程度和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性较高, 适生范围涉及20个省、市(区), 其中, 中、高度适生区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台湾、香港。本研究明确了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性, 对科学制订针对该菌的检疫政策和措施、防范其入侵和进一步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Pyrenophora semeniperda, the causal agent of leaf spotting in many annual and perennial grasses, currently occurs in Europe or Asia. However, there is potential phytosanitary concern that the importation of infected commodities could resul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fungus into Eurasia, putting crops at risk and possibly resulting in economic losses. To assist in assessing the risk of geographic range extension of P. semeniperda, an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based on climatic suitability.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data for P. semeniperda in part of its current range were used to fit parameter values in a CLIMEX pest risk assessment model, and the remaining distribution data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CLIMEX model correctly predicts that virtually all locations where P. semeniperda has been found are climatically suitable. Only five locations worldwide where the fungus was recorded present are predicted as being unsuitable. These "outliers" may have been transient populations occurring during a favorable season and then dying out. Exploratory adjustments of the model to accommodate these records created unsatisfactory distortions in the projected climatic suitability surfaces, extending the suitable climatic zone beyond well-established traditional range boundaries. We are therefore confident that the model is credibly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P. semeniperda worldwide. The CLIMEX model suggests that P. semeniperda could potentially extend its range throughout Europe and temperate regions of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Our heavy reliance upon geographic data to build this CLIMEX model departs from most previous published examples in plant pathology, which have depended primarily upon experimentally derived physiological data to estimate model parameters. The use of geographic data to infer climate parameters is popular in CLIMEX models of weeds and arthropod pests and can provide decision-makers with early risk assessments of potential pathogen invasions, particularly where the pathogens have long, or difficult-to-study, lifecycles.  相似文献   

14.
黄刺蛾是新疆重要入侵检疫性害虫之一。为明确其检疫性,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黄刺蛾在新疆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新疆存在一部分地区适宜黄刺蛾生存区域,主要位于环塔里木盆地地区,吐鲁番盆地、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及昌吉州地区。建议应加强监测,防止其扩散。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是新疆草原主要优势蝗虫之一,每年给新疆畜牧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气候变化对其潜在分布影响的预测对其科学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意大利蝗的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结合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了BCC_CSM1.1气候模式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工作报告(IPCC AR5)采用的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情景在2021-2040年(2030s)、2041-2060年(2050s)和2061-2080年(2070s)的意大利蝗新疆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BCC_CSM1.1的各情景下,意大利蝗适生区在北疆及天山一带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高度适生区面积都有所增加,其中在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意大利蝗中、高度适生区范围将向更高海拔区域蔓延,在北疆阿勒泰地区高度适生区明显增加。极端水分条件和水热条件对意大利蝗在新疆潜在分布发挥主要作用,其中4月、10月、3月和11月降水量对意大利蝗在新疆潜在分布影响最大,因其直接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从而决定意大利蝗卵的存活量。  相似文献   

16.
苹果异胫小卷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没有发生,但近几年我国口岸已多次截获。本研究利用CLIMEX 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 GIS 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目前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苹果异胫小卷蛾可能在我国南部地区适生,总的适生面积约为18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9%。高度适生区主要为云南大部分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部等地区,以及这些省份以南的所有地区;中度适生区分布范围较小,低度适生区面积与高度适生区分布范围面积相差不大。鉴于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结果,针对其传入和定殖的能力,建议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控策略,加强苹果异胫小卷蛾检疫力度,严防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梣粉虱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果树和园林植物害虫,2010年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发现其严重为害梨树。本文介绍了梣粉虱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寄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范围和防治措施,为预防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北美刺龙葵 Solanum carolinense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及对我国玉米种植区的影响,使用集成模型预测其在全球的适生区,并结合玉米收获面积对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潜在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集成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真实技巧统计(true skill statistic,TSS)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值均大于0.9,预测结果可靠;北美刺龙葵适生区遍布世界各大洲,在我国的适生区遍布18个省(区),其中部分适生区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及南方丘陵玉米区有重叠。鉴于北美刺龙葵的适应能力和危害特点,建议对内加强适生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外加强口岸检疫,谨防其再次传入扩散。  相似文献   

19.
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是危害沙棘果实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在收集和整理沙棘绕实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与该虫发生相关的11个关键环境变量,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以及我国的适生区和适生程度。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的适生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温带地区,在我国的适生范围较广且适生程度较高;在2050年的两种气候情景下,沙棘绕实蝇在全球的适生区北界均向北移动,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均略有扩大且适生区向西南部拓展。建议我国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针对沙棘绕实蝇的入侵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