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科牧草是我国牧草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大多数品种均为蜜蜂非常喜欢采集的的蜜粉源植物。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红三叶种子的产量,提高紫花苜蓿和红三叶的千粒重,提高红豆草的单蘖结籽数。另外,通过蜜蜂授粉所生产的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红三叶的种子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普通种子。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浸提液对受体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紫花苜蓿根、茎、叶、土壤浸提液对蒙古冰草、红豆草、新麦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土壤浸提液对不同受体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很大,根、茎、叶和土壤浸提液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而对蒙古冰草、新麦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淡甘肃省牧草种子繁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淡甘肃省牧草种子繁育体系建设周多虎王立耕(甘肃省牧草种子公司兰州730030)1现状分析80年代在中央和省地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牧草种子繁育体系建设起步较快,先后在全省20多个县建立了紫花苜蓿、红豆草、草木樨等牧草种子繁育基地20667hm2,...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红豆草苜蓿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高寒牧区,进行了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单播和混播模式下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混播是高寒牧区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单播红豆草,单播苜蓿产量最低.混播第2年干草产量达到12 136 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单播苜蓿提高14...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甘肃临夏州高寒二阴地区牧草品种单一、蛋白质饲草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方法]临夏县二阴地区开展了不同播种模式对紫花苜蓿与红豆草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混播第二年产干草12136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提高14.5%和42.0%,差异极显著(P0.01);混播第三年产干草13 286kg/hm2,比单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高分别提高22.8%和71.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甘肃临夏州二阴地区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混播是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红豆草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6.
红豆草和紫花苜蓿在同仁县生产性状的初步比较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林 《青海草业》2001,10(2):14-16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仁县的隆务河谷地区有灌溉的条件下 ,红豆草在种植前两年的生长速度和产草、产籽量均明显高于紫花苜蓿。红豆草在种植当年就可以收到部分成熟种子 ,如果收草用 ,当年可刈割两茬 ,但越冬率较苜蓿差 ,第 2年可刈割三茬 ,每公顷产鲜草 962 82kg/hm2 ,产种子 1 1 35.5kg/hm2 。紫花苜蓿产鲜草 731 97kg/hm2 ,产种子 1 99.5kg/hm2 。红豆草较紫花苜蓿更适合于隆务河谷较阴湿的荒山荒坡 ,房前屋后及田埂地头上种植 ,既美化环境又可获取较高产量的牧草  相似文献   

7.
老化处理对几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彦荣  余玲 《草业学报》2001,10(1):64-70
探讨了不同老化处理对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老芒麦和苏丹草种子萌发过程中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及乙烯释放量和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35℃高温、10 %种子含水量条件下 ,不同贮藏时间的老化处理对 4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有显著影响 ,所有供试种随种子劣变 ,乙烯释放量下降 ,且释放高峰推迟。在测定期内 (2 2 h) 2种豆科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和高峰出现的时间分别高于和早于 2种禾本科牧草 ;未处理种样平均每百粒种子乙烯释放总量 ,按供试种样计算为光叶紫花苕 (56 .0 nl) >紫花苜蓿 (2 0 .0 nl) >苏丹草 (17.4 nl) >老芒麦(10 .7nl) ,而按发芽种子计算为光叶紫花苕 (6 7.5nl) >紫花苜蓿 (2 5.8nl) >老芒麦(2 2 .3nl) >苏丹草 (2 0 .2 nl)。 4种牧草种子乙烯释放量与发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0 .0 5) ,其决定系数 (r2 )从高自低依次为紫花苜蓿 0 .980、光叶紫花苕 0 .96 0、老芒麦 0 .952和苏丹草 0 .94 1。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种子生产,历史上曾以紫花苜蓿、草木樨、燕麦等草籽的优质高产著称子全国。每年约有上千万斤种子销往西北、华北各省区。近几年来,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方针的贯彻执行,种草面积大幅度增加。种草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牧草种子生产的急剧上升。目前,商品草籽除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外,还有红豆草、箭舌豌豆、毛苕子,老芒麦、披硷草、燕麦、沙蒿等。年生产量在2000~2500万公斤之间,除自产自种者外,商品量在1000万公斤左右。草籽生产不但保证了种草事业的发展,而且使群众取得了经济效益。特别是红豆草种子在有些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正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4种豆科牧草抗寒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紫花苜蓿、鹰嘴紫云英、红豆草、百脉根越冬前后形态、生理指标比较,研究4种豆科牧草抗寒能力。结果表明,各牧草的抗寒性能与牧草的根茎直径、越冬芽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最后通过对各牧草各项指标作出了综合性价:紫花苜蓿、百脉根抗寒性能明显高于红豆草和鹰嘴紫云英,同时提出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几种牧草在本区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红豆草与紫花苜蓿的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种植豆科牧草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的产草量和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当年红豆草产草量大于紫花苜蓿,分别为3 273.0和860.5 kg/hm2,种植次年产草量均有增加,但紫花苜蓿增加明显,分别为3 548.0和1 454.5 kg/hm2,种植第3年红豆草的产草量开始减少,为2 908.0 kg/hm2,紫花苜蓿继续增加至3 535.0 kg/hm2.种植2种豆科牧草均有培肥地力的作用,种植年限越长,有机质和氮素的积累越多,且红豆草培肥作用强于紫花苜蓿.种植2年后.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的耕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比试验初增加0.74和0.54 g/kg.全氮增加0.466和0.317g/kg,水解氮增加7.9和5.6 mg/kg.2种豆科牧草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的磷素越低,种植2年后,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的耕层速效磷分别减小4.1和4.6 mg/kg,因此建议每次刈割后结合中耕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1.
红豆草别名驴食豆、驴食草,是豆科红豆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抗旱能力强,产量高,种子成熟早,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有价值的牧草之一。红豆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各种氨基酸,饲用价值高,其适口性比紫花苜蓿和三叶草好,牛、羊、猪、兔均喜食,且食后不易得膨胀病。其根上有根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除草剂胁迫对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采用不同推荐剂量的草铵膦和草甘膦分别处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测定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化感效应值对牧草的化感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牧草田的杂草防治及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最大根长及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最大根长的影响最大;受2种除草剂胁迫后,供试牧草的化感作用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其中草甘膦胁迫后的表现更为明显,其对供试牧草化感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综上,除草剂胁迫下可明显增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返青期醉马草株体对几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采自新疆天山北坡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株体为供体植物,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3种补播牧草及醉马草自身为受体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返青期醉马草不同营养器官水浸液在0.2、0.1、0.05和0.025g·mL-1 4个浓度下对这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醉马草株体水浸液对4种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醉马草无芒雀麦红豆草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醉马草水浸液化感作用强度为茎叶根;醉马草株体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低浓度(0.025g·mL-1)促进、高浓度(0.2g·mL-1)抑制的作用,而对无芒雀麦、红豆草和醉马草种子,则不同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因此,建议使用紫花苜蓿等耐受性较好的牧草来对醉马草爆发区进行春季补播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混3-1(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混3-2(鸭茅、无芒雀麦和红豆草混播)、混4-1(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红三叶混播)、混4-2(鸭茅、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混播)、混5-1(鸭茅、无芒雀麦、猫尾草和紫花苜蓿、红三叶混播)、混5-2(鸭茅、无芒雀麦、猫尾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混播)和混6(6种豆禾牧草混播)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的混播草地连续2年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建立了包含牧草产量、牧草营养品质、种间相容性和群落稳定性在内的生产性能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混6组合具有较高生产性能,且高于其他混播种类组合,而不同混播比例组合生产性能相差不大;根据各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可将21个混播组合分为3类,生态稳定型(混6)种间相容性、群落稳定性及产量均较高,适宜长期持续利用;产量型(混5-2、混4-2和混3-2)产量较高,牧草品质较差,特别是叶茎比较低,适宜放养耐粗饲牲畜;营养品质型(混5-1、混4-1和混3-1)产量较低,牧草营养品质较高,特别是具较高叶茎比,适宜放养对牧草品质要求较高牲畜。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分布着多种不同种类的牧草,因此也是良好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紫花苜蓿、草木樨、燕麦等草种以悠久的栽培历史及优质高产而著称全国。近年来随着草地畜牧业及草业科学的发展,又有红豆草、箭舌豌豆、毛苕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黄土区优势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枯落物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百脉根(Lotusc corniculatu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四种常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铁杆蒿对这几种豆科牧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总体上均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效应;紫花苜蓿综合化感效应在不同处理中均受到抑制,随着铁杆蒿枯落物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红豆草和沙打旺在30 g铁杆蒿枯落物浓度时促进效应最强,百脉根在60 g时促进效应最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有铁杆蒿分布的草地不适合种植以及补播紫花苜蓿,而适当密度的铁杆蒿分布有助于种植以及补播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川草生态草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下属的集草业科技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有一支由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组成的科技队伍,拥有上万亩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同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专业化草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经销和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经销有紫花苜蓿、菊苣、黑麦草、披碱草、红豆草等百余个牧草和草坪草草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红豆草等禾本科牧草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甘肃省通渭县三泰农牧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饲草对比在同等的饲养管理水平下不同青贮产品在肉羊育肥上的增重效果。本试验选择体况中等、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4月龄30只羔羊作为试验羊。试验处理分为四组:50%紫花苜蓿+50%红豆草(带籽)、50%野草+50%燕麦草、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料、紫花苜蓿+红豆草+燕麦草+野草各25%的裹包青贮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20.
1我国牧草种质资源 1.1优良牧草种类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草木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