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投资误区 一些养牛户不考虑实际条件,盲目追求规模、档次,有的还钻政府扶持养殖业优惠政策的空子,搞短期行为.一排排"豪宅"式牛舍拔地而起,看起来很气派,但到购牛时则拿不出钱来买牛或买好牛,造成有场无牛、有牛不优和无钱购置饲料的局面,只好使牛舍闲置起来不能充分利用,发挥不出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投资误区 一些养牛户不考虑实际条件,盲目追求规模、档次,有的还钻政府扶持养殖业优惠政策的空子,搞短期行为.一排排"豪宅"式牛舍拔地而起,看起来很气派,但到购牛时则拿不出钱来买牛或买好牛,造成有场无牛、有牛不优和无钱购置饲料的局面,只好使牛舍闲置起来不能充分利用,发挥不出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民养奶牛发展迅猛,有不少养牛户从中受益,脱贫致富,奔上小康路。然而,有些养奶牛户和一些准备投资养奶牛的农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技术也很不规范,有的已出现亏损。当前,在发展奶牛养殖中主要存在三大误区和七大技术缺陷。(一)三大误区误区之一:养奶牛收入高。目前,有些地方为了突出形象工程,宣传说养1头奶牛一年能获纯收入1万元,其实这种宣传有些夸大其辞。那么,养1头奶牛一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呢?我们对农村养奶牛户做了详细调查,以中上等奶牛测算,年可产鲜奶7500千克,除去一年的饲草料、水电费、人工费用约需9500元,而牛的鲜奶收…  相似文献   

4.
掌上灵通之所以能把自身所具备的实力与优势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在于其能用简单的故事作为卖点。触类旁通.畜牧企业在寻求发展.吸引投资时,可从中汲取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尽管养鸡户对消毒、预防免疫、用药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对鸡病的防治仍有不少误区。1消毒误区1.1大部分养鸡户的鸡舍进出口无消毒池,仅撒一些生石灰,或虽有消毒池,但消毒液长期不更换,形同虚设;外人不经消毒随便进入鸡舍。1.2对鸡舍不坚持定期消毒,认为经喷洒、熏蒸消毒后就万事大吉,而忽视环境的清扫和管理。如粪便到处乱堆,水槽、食槽不消毒;病死鸡在鸡舍内不及时处理而又继续污染环境,舍不得花消毒药的钱,而等到爆发疫病时则措手不及地花大量的钱买药治病,这种现象普遍存在。1.3长期滥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记者在一些会议上经常遇到一些养殖户诉苦,"我买的兽药用了之后根本控制不了病情。"、"我买的疫苗是假的,用了之后一点作用都没有。"、"厂家说这个品种的鸡能提高饲料转化率10%,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别人说用了这种饲料能够降低料蛋比,结果不但没降,反而增加了。"……等等,类似的抱怨比比皆是。也有  相似文献   

7.
正有句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通过对《蜜蜂杂志》等书刊中知识的学习和走访养蜂户,我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增加了不少知识,也产生了一些看法,我愿向蜂农朋友提出来探讨,难有不当,请斧正。1"数天不管不问也没关系"能养好蜂吗?我以为非也。这样说很不专业,不能当经验介绍。尤其对想要养蜂的人或初学养蜂者会造成错觉和危害,或许起到"靠天"也能"吃蜜"等的误导作用,不可小视。这样说也很不负责任。其实几位尊师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有两句很重要的话.政府是投入的主体.农民是建设的主体。作为投资主体的地方财政多数都很困难.拿不出钱.作为建设主体的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离开了农村.进城打工挣钱去了.他们不是不参与.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2005年增长了17%.今后这个亮点会更亮。中国农业靠什么?用更通俗的话说,农业靠口号、靠人多,你不生产.他生产.就能养活中国人。农村人口减少一半也要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和城市是国家建设的两大类区域.都需要农民。  相似文献   

9.
到华龙集团二部采访,恰巧碰到来自山城镇的养鸡户李萍。提起华龙集团.李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华龙人是正直、善良、热情的.华龙集团与养鸡户是心心相通的。”她如是说.“1995年7月26日,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给华龙集团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损失.我们养鸡户也格外担心,口收的毛鸡款能不能按约付给?当时我的一个弟弟患重病住院,手头上很紧张,而华龙集团在资金紧张的境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主动把钱送到我手上,解决了我弟弟住院无钱的当务之急。”李萍养鸡.得从她的小弟弟患病无钱医治说起。李萍家住清原草市,是白云机械厂的一名…  相似文献   

10.
在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部分投资者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存在地址选用不当、畜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绿化面积太少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使大家对规模养殖场建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以期建成后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饲料业发展迅速.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一些企业的营销人员的待遇往往与销售额挂钩.营销人员采取各种各样的促销方案.为了占取市场和获取利润企业采取正常的促销手段无可厚非.但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大不应该了.如何规范饲料营销规范管理模板化平台.希望本文能给从业者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是控制蜂病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很多蜂友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却仍是"蜂亡群衰".有的虽然幸免于难,但免不了多投资、少收入.我发现一些蜂友用药防治时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3.
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是控制蜂病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很多蜂友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却仍是"蜂亡群衰".有的虽然幸免于难,但免不了多投资、少收入.我发现一些蜂友用药防治时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经历的这一场禽流感已经被业界人士与“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联系了起来.不仅仅是今年能养多少鸡,能赚多少钱的事情.因此产生更多的是畜牧业的进出口贸易问题、期货套期保值、商业信用、保险以及行业预警等问题。业界目前正在反思的畜牧业产业重组、改变国内饲养方式和规模.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思考,也随禽流感的发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下村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在鸡病防治的全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药混乱、滥用药、误用药十分普遍由于本地绝大多数养鸡户没有经过科学、正规的培训、学习,所以,对鸡病的防治以及投药、用药的禁忌和药物的配伍等知之甚少,加上平时又不注意观察鸡群,故极易出现偏差。关于用药方面存在的误区有:1.1用药总比不用药好笔者下乡时了解到许多养鸡户家中都常备有一些抗生素和抗菌药,他们从鸡苗接回来第一天起至肉鸡出售为止,连续不间断地用药。养鸡户反映1羽鸡在1个养殖周期中平均要花掉1元多钱药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建设的方式、资金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国家投资,也有地方集资,既有股份制形式,也有国外贷款的形式。投资的作用不仅要有益于社会,投资者也要有利润回报,工程质量是影响投资效益的关键问题。把好质量关是工程的关键,工程实行监理  相似文献   

17.
1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养奶牛收入高 目前。个别养牛户误听谣传,有此地方为了突出形象工程。宣传说养一头奶牛年能获得纯收入1万元。那么。养一头奶牛一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呢?通过对农村养奶牛户所做的详细调查.以中上等奶牛测算,年可产鲜奶7500千克。除去一年的饲草饲料费、水电费、人工费用约9500元,牛的鲜奶收入和牛粪收入共计12200元,在加上产牛犊的收入,养一头奶牛年可获纯收入4500~5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您觉得您的企业是谁的?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个人一生当中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我、我的、我是、我干嘛、出自于我",任何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办的企业也自认为是自己的企业,我们通常也是这样称呼的,自然而然也就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自称企业是你的,别人都是为你打工的、干活的,特别是我们中国封建社会这么多年,我们往往没有钱的时候都痛恨那些有钱人,痛恨那些地主,痛恨那些资本家,但我们一有钱,马上就把自己变成地主,认为别人都应该给自己卖命,别人必须忠于自己。很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愿意跟员  相似文献   

19.
现我国各地养鸡状况差别较大,不同地方市场需求不同,气候条件不同,饲养的品种不同,饲养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更是参差不齐。正规的鸡场,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鸡抗体消长规律和抗体监测水平,制订合适的防疫程序。但大多数的农村养鸡户,总是照搬照抄别人的防疫程序.也有极个别病痫工作者.根据片在经验想当然地制订防疫程序,误导养鸡户。  相似文献   

20.
追求     
《水禽世界》2012,(3):1-1
有三个关系亲密的大学毕业生,坐在一起高谈未来。谈来谈去,话题集中在"你最需要什么"上。A说:"我最需要钱,让别人求助于我。"B说:"我最需要名气,让别人崇拜我。"C说:"我最需要一位漂亮的妻子,让同伴羡慕我。"十年后,三人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A下海到深圳,凭着丰富的学识和聪明才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年利润上百万。现在,A在当地已是腰缠万贯、以车代步的富翁。B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全国知名的报社,凭着智慧,很快出了本书,在海内外一发行,便引起轰动。现在,B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作家。C毕业后通过几年拼搏,娶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