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育苗 (1)秧田选择及床土配制 全部采用大棚育苗,大棚宽10米以上、长50米以上.秧、本田比例1:80-100,每公顷本田需秧田面积100-120平方米.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纯水田在本田采用50厘米高台做苗床,进行秋整地秋做床,秋施农肥.采用夏天备苗床土,用15公斤壮秧营养剂与1000公斤床土混拌均匀,平施在40平方米的苗床上.  相似文献   

2.
一、主要技术措施 1、育苗前准备 (1)秧田选择 育苗温室:在自家园内,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方搭建育苗温室. 育苗大棚: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做秧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纯水田区在本田采用了50cm高台做苗床.  相似文献   

3.
1主要技术环节 1.1培育壮秧 1.1.1苗床准备 选择好育秧田,浅耕10~15 cm,清除根茬整平床面,进行消毒处理,苗床要高出地面8~10 cm.大棚育苗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偏酸性地块做育秧田,秧田最好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各棚之间要有排水沟.  相似文献   

4.
<正>1培育壮秧a.苗床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便于管理的旱田地块作育苗田。b.建育秧棚采用大棚育苗,棚架采用玻璃钢或钢架结构,大棚宜南北走向,一般为长20m、宽5~8m、中高1.8~2.2m。每公顷本田需秧田80~100m2,应按本田面积确定秧田面积的大小。一般在3月中旬提早扣膜,使床土提前融化。  相似文献   

5.
一、西瓜育苗(一)育苗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二)育苗设施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小拱棚上夜间覆盖草苫),大棚高1.7m左右,宽5.5m左右。内套1.5m宽、0.5m高小拱棚,两个小拱棚在大棚中间相距0.5m。长度以依育苗数量而定,一般每667m2有1000棵营养钵苗,需10m2苗床。(三)品种选择以京欣等早熟品种为主。(四)营养土准备将苗床内的表层土打碎过筛,装满营养钵,摆放在小拱棚内。(五)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苗移栽技术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7天。易于管理,易于防治病虫害,便于施肥、除草。适期播种,适期移栽,能够保证插秧密度。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一、苗床地选择、做床1.育苗方式。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育苗方式。不宜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育苗方式进行水稻育苗。2.苗床地选择。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  相似文献   

7.
1 大棚培育壮秧 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0 d,叶龄4.0~4.5片,苗高16~18cm,根数16~18条,百株苗干重5g以上. 1.1整地做床及床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纯水田区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台做苗床.秧田长期固定.在上年秋天前作收获后,每平方米施人10~15kg腐熟的农家肥料,于春季播种前10~15d扣棚提温,把苗床浅翻15cm,反复耙耢,然后整平压实,等待播种.并要在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这样可以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等,然后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  相似文献   

8.
贾平 《河南农业》2010,(9):37-37
一、培育壮苗 (一)苗床制作。丹参需要育苗移栽。育苗可采用露地、阳畦和小拱棚育苗3种方法。播种前施足苗床肥,精细整地。一般畦宽1.2m、长7~10m,每畦施入经充分发酵腐熟过的农家肥100kg,或腐熟后的饼肥30kg且与床土混合均匀,苗床做好后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9.
番茄进行扦插栽培,可缩短育苗时间25~35天,且秧苗健壮,花芽分化良好,开花期、坐果期、上市期相对集中。一、扦插育苗1.苗床设置。选择大棚内光照好,温度稳定的地段做苗床,苗床长5米,宽1.2米,土埂高25厘米,将床底搂平踏实。床土按大田土、腐熟的有机肥、细油沙6∶3∶1配制,拌匀  相似文献   

10.
正1.品种选择品种应选择市场前景好,抗病,高产的品种,如巨丰牛角椒、赤选牛角椒、银川羊角椒等。2.育苗2.1育苗时间:露地栽培育苗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5月中旬定植,要求苗龄80天左右。2.2冷床拱棚育苗:选择避风向阳地块,东西向作畦,畦宽1.5m,长10m,深15cm。亩栽苗需苗床0.1亩,拱棚高1.5m以便于管理。2.3营养土配制:选用未种过茄科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三年的不同棚式水稻旱育秧对比试验,得出采用大中棚(大棚床宽6~7m,床长40~60m,拱高2m,边高1.2m左右;中棚床宽5~6m,床长20~30m,高1.5m.)水稻旱育秧具有操作方便、增温、增光等特点,从而使秧苗根多、根壮,插秧后发根快,返青期短,分蘖早,生育旺盛,早熟高产。大中棚育秧秧龄大,一般35d以上,叶龄4叶以上,带蘖率高,有利于应用水稻超稀植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1育苗前准备1.1苗床地选择苗床是秧苗生长的基地,是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的基础。要选在房前屋后或村屯周围,灌排方便,地势平坦,背风朝阳,土壤性状良好,微酸性,杂草少,茬口为蔬菜、大豆、…  相似文献   

12.
杉木引种育苗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育苗床准备及种子处理1.1育苗床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地块做育苗床。先平整土地,同时用呋喃丹消灭地下害虫,用多菌灵600~800倍液消毒土壤,然后平土,覆盖薄膜。育苗床面宽1m,长根  相似文献   

13.
一、培育壮秧技术 (一)壮秧的标准 秧龄30-35天,叶龄3.5-4.0片,苗高12-14厘米,根数9-10条,带蘖率80%以上. (二)育苗前的准备 1、秧田地的选择及秧本田比例的确定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偏酸性或中性的园田地、旱田地做永久性秧田,连年培肥地力.秧本田比例为1:100.2、大棚规格 大棚规格:高2.2米、宽6-7米、长度40-60米,棚间距1.5米,中间挖排水沟.  相似文献   

14.
一、育苗 1、苗床准备:在大棚内建造苗床,苗床为平畦,宽1.2米,深10厘米,育苗用营养土为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草木灰1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千克),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充分混合后装入营养钵密排在苗床上。  相似文献   

15.
正一、育苗1.品种选择:选用适于温室栽培的高产、耐寒、耐弱光、抗病的优良品种,有秀光、佳粉15、中杂9号、l402等。2.夏季采用搭遮荫棚方法来育苗。3.苗床营养土的配制及苗床制作:用6份肥沃过筛田土+4份圈粪混合,每立方米混合肥土中加入1.5千克二铵、草木灰15千克、0.5千克的多菌灵,土、肥、药混合均匀,苗床面积每亩苗需5平方米,将配好的营养土制成畦宽120厘米、长600厘米、高10厘米小高畦备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育苗1.品种选择:选用适于温室栽培的高产、耐寒、耐弱光、抗病的优良品种,有秀光、佳粉15、中杂9号、l402等。2.夏季采用搭遮荫棚方法来育苗。3.苗床营养土的配制及苗床制作:用6份肥沃过筛田土+4份圈粪混合,每立方米混合肥土中加入1.5千克二铵、草木灰15千克、0.5千克的多菌灵,土、肥、药混合均匀,苗床面积每亩苗需5平方米,将配好的营养土制成畦宽120厘米、长600厘米、高10厘米小高畦备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大棚标准化育苗是水稻提质增效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大棚育苗水平明显提高,只有严格按照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育苗,才能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给农民增加收入. 一、苗床规格 大棚育苗,棚架采用玻璃钢或钢架机构,秧棚规格20-30米,宽5-8米,中高1.8-2.2米,大棚宜南北走向,一般每公顷需秧田80-100平方米,3月5日-15扣膜.  相似文献   

18.
一、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杂草少,土质肥沃疏松的中性、偏酸性园田地或旱田地做育苗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纯水田地区,可采用高台育苗.秋整地、秋打床、秋施农肥,以便抢农时,早育苗.每667 m2秧田备20 m3草炭土,打碎过筛装好盖严防雨、雪,放在背风向阳处备用.秧本田比例以大苗1∶20,中苗1∶100为佳.  相似文献   

19.
一、育苗前准备1.秧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园田地做育苗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纯水田地区,可采用高于田面50cm的高台育苗;苏达盐碱土地区,育苗床应设隔离层。2.秧本田比例。中苗1:80~100,1hm2本田需育秧田100~120rn2。3.整地做床。提倡夏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15e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小棚开闭式育苗,床宽2.0~2.8m,棚高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纸筒和育苗时间要选择标准的甜菜育苗纸筒,垄作每亩地移栽田需用纸筒4册,每册有1400个单筒,长116cm,宽29cm,高15cm。当平均气温达到0℃时开始播种育苗,我县的育苗时间一般在4月5日~4月15日,时间的早晚根据当地气温来定。二、选地建棚要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方便管理、便于运输的房前屋后小园内。采用双层拱棚育苗,棚高1.5cm、宽4m、棚架间隔1m,棚内摆放两排苗床,每排苗床再扣上小拱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