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1、农业已经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近10亿的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9亿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到2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到5亩地.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当超过4000万人.按每个农户3口之家计算,约1.2亿农业人口,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我国10亿农民,其中至少80%即8亿农民,属于“多余”人口,应当转移出来.他们要想在农村就地消化,就地脱贫,永远不可能.尽快的、大规模地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近10亿的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9亿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到2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到5亩地.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近10亿的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9亿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到2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到5亩地。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当超过4000万人。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应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致富农民,必须降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1.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载体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乡镇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改变过去以“公”为主、贪大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8亿多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认为只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对策是:选择以大中城市作突破口,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挖掘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潜力;改革户籍制度,促进社会合理流动;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打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群鹏 《河南农业》2012,(14):16+22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中原经济区战略运行的重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推行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甘肃农业》2007,(10):41-4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渠县有133万人口,劳动力60万个,人均耕地仅占520米~2,常年剩余劳动力近25万个,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劳动力转移,每年转移23万人左右,仅劳务收入一项每年全县达到9亿元,人平782.6元。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农房改造率达到58.7%。1998年,农民群众自愿投资1200万元,建设小康庭园、富裕文明新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容量、多层次的转移,我们做到四个结合: 1.转移与产业化结合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就地消化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这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发展农村教育,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我国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肩负着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责任。直接关系到中原崛起,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9800万河南人民特别是7000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文根据近年来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才能更好更快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事关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出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是中国实现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子猷 《农业考古》2005,(6):316-317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虽多但不能充分就业,大量农村副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步伐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安置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河南省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河南省的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