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青贮饲料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饲料来源,但修建青贮饲料池费时、费力、投资大。袋式灌装青贮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青贮饲料贮存于塑料袋中,每袋可贮存40多吨。袋贮技术是灌装机将切碎青饲物料以高于窖贮的密度和均匀性,压装入大容积、阻气、遮光的青贮袋内,封口发酵。其技术包括:提供比窖贮更高的厌氧发酵环境、全套机械作业、较高作业效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对引进的9个饲用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的基础上,2006年选择有潜力的3个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花单、新青3号、渝3137均高产,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优良的青饲(贮)玉米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青饲玉米津农青饲1号于2004年组配,组合为Wrsm/WBD.该品种具有全株收获鲜重生物产量高、优质、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较理想的青饲(贮)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青饲玉米"津农青饲1号"于2004年组配,组合为Wrsm/WBD.该品种具有全株收获鲜重生物产量高、优质、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较理想的青饲(贮)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纸箱包装片烟无内衬塑料袋贮存技术在卷烟原料仓贮规模化应用的适用性,选取4个产区6个等级烟叶采取无内衬袋和有内衬袋对比贮存,测定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经过18个月的存贮,与有内衬袋贮存的片烟相比,无内衬袋贮存片烟外观颜色变化较轻,化学成分更协调,感官质量较好,可为提升片烟醇化养护质量、优选仓贮醇化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施氮时期对玉米鲁单 5 0饲用营养价值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以及饲用营养品质。拔节期 1次施用氮肥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 ,有利于提高作为青饲 (贮 )饲料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在拔节、大口 (或开花 )期 2次或拔节、大口、开花期 3次施氮肥 ,有利于提高作为粮饲兼用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施氮时期对玉米的生理特性有着显著影响 ,拔节、大口 (或开花 )期分 2次或拔节、大口、开花期分 3次施氮肥的玉米 ,从乳熟期到蜡熟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 ,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较高 ,生育后期尤其明显 ,利于玉米籽粒产量的提高和饲用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多草少、饲草料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为解决草畜矛盾,保证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福海县积极引进玉米青(黄)贮种植技术,实施以农养牧,农牧并进的发展方针,从根本上解决饲草短缺问题。现将青(黄)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饲草料来源基本是田间地头的杂草和春小麦复播普通高梁的副产品(麦秸和高粱秆),其营养成分、供应都不稳定。而饲用高粱“大力士”属禾本科一年生饲草作物,茎和叶均可作为饲料,既可青饲,也可青贮和干贮。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2):62-62
受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由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对我院农学系王鹏文教授承担的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热带、亚热带育种材料利用和青饲(贮)玉米新品种选育”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在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后做出如下结论。该项目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常规玉米自交系中,创建了青饲(贮)玉米自交系选育的基础群体,选育出5个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和36份有利用价值的高世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从播种前土地整理、种植品种选择、一体化播种、杂草防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混收混贮等关键管理环节详尽介绍了青贮玉米/饲用高粱带状间作技术。系统介绍宁夏灌区青贮玉米/饲用高粱带状间作混收混贮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对青贮玉米/饲用高粱带状间作混收混贮技术适宜推广应用区域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1.
本技术是通过控制贮藏室中空气的成分和温度,使柑桔的呼吸、蒸发作用降到最低而又不致窒息,达到保鲜的目的。分为库贮和袋贮两种。1.库贮柑桔①建库。沼气保鲜库距沼气池应在30米以内,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库容宜为30立方米,面积10~15平方米。设贮藏架4层,1次贮果3  相似文献   

12.
一种自动计量、供家庭使用的贮米器在浙江研制成功,日前获国家专利,并投放市场。三咪牌贮米器取代了以往传统米袋、米罐、米桶等陈旧贮米用品,采用先进的自动计量方法,根据用量多少,只需要一揿按钮,米即从贮米器下端自动流出,能始终保持用粮新鲜。密封度好,能防霉变、虫蛀、鼠患,一次可存贮大米50公  相似文献   

13.
高功 《农家致富》2015,(6):46-47
一、秸秆青(黄)贮技术1.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秸秆青(黄)贮技术又称自然发酵法,把秸秆填入密闭的设施里(青贮窖、青贮塔或裹包等),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处理方法。秸秆青(黄)贮的原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给有益菌(乳酸菌等厌氧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嗜氧性微生物如腐败菌等在存留氧气被耗尽后,活动减弱直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多种微生物、保  相似文献   

14.
可用于窖贮、袋贮和堆贮等方法。将鸡粪与切短的青玉米秸混合均匀,鸡粪可占30%,玉米秸占70%。操作方法与普通青贮类似,边填装边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邳县北部农村利用袋贮玉米秸喂牛方法好,易于农民接受推广.具体方法:选用0.8~1mm 厚的聚乙烯袋形无毒塑料薄膜,做成长170~220cm 的青贮袋,每袋可以装成切短(一般3~5cm)的青料200~250kg,装时,将袋边用脚踩住,用手提拉袋口,不留皱折,原料一层一层地装入袋中,一边装填,一边压紧密封,最后袋口鹅颈式折回,用绳子系扎好,要注意保护好塑料袋不被破坏.塑料青贮袋应放在不被阳光直晒、取用方便的地方,存放地面要平,可用绳子将塑料袋套稳,不要随地移动,防止塑料袋损坏.贮后1~3天,袋内会出现水珠,这是正常现象,切忌打开袋口.这是由于袋内原料发酵产热,液体蒸发的缘故.根据水珠可以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如有破损处,应及时用胶水粘合补  相似文献   

16.
    为资源化利用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米,将废米粉按比例混入麦麸作为基础物料,接种黑曲霉固相发酵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得到麸米比7∶3的最佳配料;纯麦麸发酵3 d后2种酶的产量为353.8、343.8U·g-1干曲.在对发酵时间、配料含水量、补充氮源、微量元素、拌料水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及pH值等单因素分别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产酶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硫酸铵添加量、拌料水的吐温80浓度和pH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组合为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2PO4和1% (NH4)2SO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 5.经3次重复试验验证,用最优组合配料接种后在25 ℃下发酵54h,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SD)分别达到(716.1±9.2)、(453.0±62.5)U·g-1干曲,远高于优化前相同麸米比配料的酶产量.这一结果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用的配套技术,使饲用酶制剂生产节约麦麸30%.  相似文献   

17.
<正>青饲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就是利用青饲收获机械将青饲玉米切碎、挤压和揉搓后装入密闭的容器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可长期保存的饲料。在发达国家,玉米秸秆青饲收获机械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发展历史,种类齐全,配套性能高,可实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正是由于机械化水平较高,使得发达国家的玉米秸秆几乎达到100%的再利用(秸秆还田部分除外)。不仅秸秆可  相似文献   

18.
鲜稻秆青贮收获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鲜稻秆切碎袋贮、整株打捆袋贮、整株打捆窖贮收获工艺,从青贮质量(青贮成分)、青贮成本、收获效率等方面对3种稻秆青贮收获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株打捆窖贮收获工艺在有青贮窖的地方可行,整株打捆袋贮青贮收获工艺在我国农村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金艾588,蒙审玉(饲)2016001号,内蒙古金葵艾利特种业有限公司;青贮808,蒙审玉(饲)2016002号,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佰青131,蒙审玉(饲)2016003号,北京佰青源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京九26,蒙审玉(饲)2016004号,北京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巴麦13号,蒙审麦2016001号,巴彦淖尔市农牧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牧,补饲组家畜饲喂燕麦青干草,试验为期135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放牧牦牛减重(-12.4±1.13)kg/头,减重比例为12.5%;补饲牦牛增重(8.4±0.76)kg/头,增重比例为8.92%;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2放牧藏系绵羊减重(-5.7±0.51)kg/头,减重比例为20.5%;补饲绵羊增重(7.9±0.73)kg/头,增重比例为31.3%;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3随冷季延长,放牧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减重呈增大趋势,补饲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增重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4收益核算显示,放牧牦牛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347.2±31.7)元/头,补饲牦牛的净收益为(103.5±29.56)元/头(P0.01);放牧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25±13.3)元/头,补饲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54.7±10.2)元/头(P0.01)。研究结果显示粗放补饲燕麦青干草的收益相对较低,应进一步优化冷季饲养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