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春马铃薯间作春玉米高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种植春马铃薯、春玉米的面积逐渐扩大.2001年种植春马铃薯22400亩,种植春玉米73666亩.为充分利用种植空间,把春马铃薯、春玉米间作,在种植规格和茬口安排上稍作改进后,种植效益有较大提高.马铃薯亩产1650kg、玉米亩产达626kg,比纯作春玉米亩增效益640元,比纯作马铃薯每亩增收626kg玉米.  相似文献   

2.
菜用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冬种主要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总产值近亿元,亩纯收入在700~800元,是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相似文献   

3.
一、2010年秋菜生产特点: 1.面积有所增加.今年我市秋菜的种植数量在58万亩左右,比2009年增加2万亩左右.其中白菜的种植面积在14万亩左右,比2009年的12.62万亩增加了10.9%.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40.4万亩,与2009年持平.大葱的种植面积在3.6万亩.比2009年的3.55万亩增加了1.4%.  相似文献   

4.
王程伟 《福建农业》2006,(10):14-15
马铃薯是我市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4万亩左右,具有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强,容易栽培等优点。且近年来省内外市场需求旺盛,销路畅通,发展冬季马铃薯已成为我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2002年冬季,我站引进试种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紫花851,现已成为我市主栽品种,一般产量1500-2000公斤/亩,在沙壤土栽培条件下的最高产量可超过2000公斤/亩,一般亩产值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宣威市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产,常年种植马铃薯40多万亩,年产鲜薯50万t。由于种植品种抗病能力逐年下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逐年加大,为害损失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阻碍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晚疫病流行年份的2004年,发生30多万亩,大面积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冬种主要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总产值近亿元,亩纯收入在700—800元,是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我市冬季栽培马铃薯有着优越的条件:稻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冬季温度适宜,天气冷凉,基本无霜,光照充足,雨量较少,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市农民有着丰富的栽培经验,生产的马铃薯表皮薄且光滑,色泽金黄,口感好,品质佳,是菜用马铃薯的上品,远销上海、南京、杭州、汕头等大中城市。根据多年来的试验示范和积累的栽培经验,围绕着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我们在大面积推广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平衡施肥技术。 一、马铃薯的施肥原则 马铃薯在我市栽培的生育期一般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我市冬种主要粮菜兼用的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多亩,为了进一步加强秋冬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市从1999年开始引种克新3号、中薯3号、春薯4号等脱毒马铃薯良种,在我市的水头、东田、溪美、罗东、洪濑等乡镇多点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积极引导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 农产”形式,以推动脱毒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我市经几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据示范统计资料显示,脱毒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100.6公斤,比非脱毒马铃薯亩平均增幅20%—25%,增收节支287.5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市沿江地区以沙壤土为主,适宜种植马铃薯.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脱毒种薯的引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0年全市种植面积达9723亩,亩产量500~2300kg,亩净收入200~3500元,远远超过同期种麦效益.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我市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单产2500~350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5000公斤。所用品种主要是弗乌瑞它,占我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90%左右,另有少部分的大西洋和早大白等。近几年来,马铃薯病害逐渐发生严重,主要集中在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严重地块可造成绝产。一、马铃薯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诸暨市主要冬季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0-2.5万亩,亩产1000--1200kg。以前马铃薯主要用于口粮,现在则主要用作蔬菜,从2001年开始统计上归类于蔬菜。种植范围广、品种更新慢、产量和效益差异大,是我市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探索马铃薯利用价值,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效益和品质,我们于2004年11月从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引进7个马铃薯新品种,以“东农303”品种为对照,进行品种产量和特征特性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我市四大作物之一,全市播种面积超过100万亩,主要分布在海伦、北林、望奎、明水、绥棱等县市区.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马铃薯晚疫病逐渐成为制约我市马铃薯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晚疫病又称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害发生时,叶、茎、块均能受害,发病时期如遇低温、100%湿度则会加重病情,损失严重.近两年我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均超过60万亩.为了有效控制此病害的发生危害,我们选择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主要受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水平以及气象条件等有诸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影响发病的因素,我们制定了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既保证了我市马铃薯的生产安全,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逾 30 0万亩 ,已真正形成了地道的地方优势支柱产业 ,也打出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 ,同时安定区和渭源县被中国农学会分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马铃薯种植之乡”。但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 ,我市的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还不高 ,参与国内外市  相似文献   

13.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川、陕、甘3省结合部,是四川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和商品马铃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马铃薯是扶贫救灾作物,我市马铃薯主产区集中在贫困山区和半山区,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由于常年种植,病毒逐年累积,种薯退化加重。适合本地的高产优质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淮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日趋扩大。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发展到十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了克新1号、克新2号、紫花白、克3851等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呼伦贝尔市种植马铃薯124.14万亩,比去年多13.91万亩。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岭西牙克石、海拉尔、陈旗以及额尔古纳部分地区,岭南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和鄂伦春旗南部也有小面积种植区。从马铃薯种植区种植期及马铃薯各发育阶段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综合分析春播期间热量总体正常,基本满足作物出苗需求,进入营养和生殖并进生长阶段水热条件也比较匹配,总体来看,我市今年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长比较有利,属于丰年。  相似文献   

16.
我市地处冀西北山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0余万亩.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水资源日趋紧张,农田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2002年全市稻田面积仅为15万亩.为了优化我市种植结构,稳定发展稻作面积,我们从1998年开始,引进一批旱稻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探索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2002年我市旱稻示范面积已达1000余亩,一般亩产400-500kg,最高达600kg.同时节省了大量农田用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收秤封账清点一年收获的时节,黑龙江省克山农场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喜讯不断传来:克山农场第二十作业区张树华种植600亩马铃薯获纯利近20万元,亩效益300余元;十九作业区刘国平哥仨种植马铃薯的亩效益达到500余元。这是该场依托北大荒13万亩马铃薯产业基地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以来,我市种植马铃薯面积4500亩,每亩纯收益在1700~2500元,是大宗粮油作物的3~4倍。但不同地区产量及收益不平衡性较大,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面积的扩大。本试验旨在探索马铃薯的需肥种类和特点,为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绥化市是马铃薯生产大市,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马铃薯生产的优劣,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为使马铃薯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使农民达到不断增收的目标,本人对多年来我市在马铃薯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是我们国家粮、菜兼用的一种经济作物.作为蔬菜作物,2001~2005年,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年均为7000万亩左右,可与大白菜种植面积竞高低,竞争榜首的位置.受西方快餐业的影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与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马铃薯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现在农村许多农户种玉米、小麦等经济效益不高,种菜又担心市场销路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种植一些市场份额大,易种植,好管理,便于储运的经济作物-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