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城市森林发展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森林内涵的不同阐述,连续5届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为中国城市森林发展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指出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2.
把西宁市建成高原森林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文从研究分析西宁地区林业建设现状和建设森林城市的标准入手,提出了西宁市建设森林城市应采取的基本措施,认为西宁市森林城市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全市绿化,第二步城区达到园林城的标准,第三步达到建成森林城市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的概况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阐述了创建森林城市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城市森林”、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森林屏障、务实“森林产业”、宏扬“森林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16-118
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不足,依据“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及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建设3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兰考县国家森林城市的区位特征、资源特征、现状条件和城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对接上层规划,提出“一核一环,一带三区,多廊多点”规划布局,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有效融入各项工程措施,总体布局打破以主城区为核心模式,以森林质量提升为重点,以丰富森林乡村建设为导向,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森林乡村建设示范等具体措施,着力扩展绿色空间,打造桐韵满城、绿意盎然的高品质平原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根据中国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立足国土生态安全,按照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市为“点”,发展城市森林,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建设绿色廊道,形成生态防护林网;以我国八大林区为“面”,强化森林保育,构筑生态安全基石;通过植物材料优化选择和合理配置改善森林结构,开发森林巨大的空间效益,促进“体”的建设;将全国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点、线、面、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全国25个省市共建立了48个长期定位研究站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并且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国家森林城市”与以往人们说的“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等概念不同,其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系统,更加注重城市及郊区各类生态建设和乡村绿化建设。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提出濮阳市要尽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19个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的历程、特征和动因,并针对当前国家森林城市空间分布失衡提出建议,促进协同发展。【方法】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域出发,借助历史研究法及文献分析法划分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阶段及建设观念;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及基尼系数分析国家森林城市的空间演变特征;采用叠置分析、矩阵分析及SPSS探索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宏观发展阶段。此阶段可归纳为基础探索—系统规范—快速发展等3个阶段,建设观念呈现“碎片化—一体化”“过度化—自然风”“绿起来—活起来”三大转变。(2)空间数量演变。建设覆盖面涵盖5个等级,数量分布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集聚热点由少至多。(3)空间态势演变。具有集聚性、方向性、联动性特征,呈现“点上突破—线上衔接—面上拓展”的联动发展模式。【结论】政策调控和观念升级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支持和引导;自然约束力和社会驱动力是创建高质量、低成本的国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条件,决定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演变趋势;城市转变力紧扣群众需求为国家森林城市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切入点。在动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国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梅州市积极开展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并在2019年成功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结合实践,对梅州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为梅州生态林业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重庆”建设是一项提升地方形象、关乎生活品质的宜居工程,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德政工程,承载着“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健康之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多重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城市绿化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城市结构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目标,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河南省中牟县城的绿化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思路、绿化分布与框架规划;构建城区外围“一环二带六面”和中心城区“一横二纵三块多线”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模式;针对不同区域,对绿化树种进行科学规划.整体规划详细、全面、科学,具备可操作性,对城市绿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林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35-136,213
城市林业是对树木和森林进行培育和管理,“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意义重大,有利于城市空气净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满足居民回归自然的需要,更好地建设和谐城市。其建设原则有:生态效益优先、重视乡土树种、形成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群落、城乡造林一体化、以人为本等。在建设城市林业的过程中,要在城区见缝插绿,加大园林投入,重视城市林业发展的法律等制度建设,扶持郊区林业发展,提倡绿色环保交通。  相似文献   

13.
国外城市森林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中期,北美的科学家将“城市”与“森林”结合起来,定名“城市森林”(Urban Forestry),并定义:“城市森林是森林的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在广义上,城市森林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游乐场所、园林设计、城市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素的生产”。 当今城市人口占世界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森林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述了城市森林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城市森林的研究内容和现状;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城市森林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一个既舒适、方便,又清洁、优美、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为此,除了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还必须应用经济生态学原理,通过生物措施,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城市林业。1 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近20年来,美国开展的“城市森林”运动,就是把森林引入城市,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提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首创的森林经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林业建设已经全面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阶段,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已成为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改善森林的结构,加速森林的生长和正向演替,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提升森林质量。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林业建设不同阶段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技术的基础上,对林业建设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阶段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全面回顾,从理论基础、核心技术和应用实践这3个方面重点对“生态采伐更新技术体系”“天然林保育恢复技术体系”及“结构化森林经营理念与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瑞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109-111
通过分析太湖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明确创建森林城市有利条件和存在差距,提出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布局结构,同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保护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以及森林城市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威胁,城市森林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受既有上位规划、气候、河流、农田分布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森林营建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难点,尤其是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建设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技术困难。本文以北京市黑庄户地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其具体营建策略与方案并验证有效性,为此类区域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案例依据。方法通过宏观规划城市森林结构布局、中观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特征以及微观营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运用Ecotect与Winair建立在不同重现期(西北风5、10、15 m/s)下城市森林营建前后的两种3D模型并进行对比。结果(1)结合黑庄户地区现状条件和通风廊道作用原理,构建以宏观规划林地结构、增加林地面积,中观保留生态冷源、明确林廊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宽度大于150 m,微观营建草地型、灌木型结构为主并结合现状地形的植物群落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体系。(2)在西北风5、10、15 m/s条件下,平行于通风廊道城市森林的样带平均空气流速较未改造前提升了0.042、0.033、0.101 m/s;垂直样带平均空气流速提升了0.023、0.059 3、0.075 3 m/s。改造后模拟区域内空气流速均有所增强,总体随着风力增强空气流速增幅也有提高;森林廊道内的空气流速高于廊道外。结论使用多维度策略结合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改造后的区域相对于现状地区的空气流速大幅度提升,充分说明在城市边缘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的营建可有效加速风速,实现换气、降温、排污等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永嘉县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按照浙江省“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标准,结合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实际,科学规划枫林镇域范围内的生态绿地,形成“一心、二廊、三脉、多绿基”的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通过实施建成区与建设区的屏障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生态文化等建设工程,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森林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森林康养是国储林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重庆“储备林+森林康养”项目建设现状、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活用森林康养土地政策、推进森林康养配套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等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储备林+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