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西南地区玉米主要2种套作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 为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四川2个玉米主产区, 通过连续4年的大田试验, 对比研究了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和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玉/豆模式下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模式增加7.11%, 氮收获指数增加2.00%左右, 氮素吸收效率增加7.83%, 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增加1.76%, 而叶、茎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分别减少5.85%和2.75%。分带轮作后, 由于不同前茬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同, 再加上套作优势, 玉/豆模式下玉米在生长前期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到收获期植株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增加11.85%, 氮素吸收效率增加11.84%。在玉米氮素积累关键时期, 玉/豆模式在低氮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显著高于玉/薯模式相同施氮处理, 而在高氮处理下2种模式间差异不大或者表现相反, 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也有相似的结果; 玉/豆模式在180 kg hm-2施氮量下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籽粒中氮素的分配量, 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利用效率, 在180~270 kg hm-2施氮量处理下较高; 花后氮素同化量玉/豆模式显著高于玉/薯; 2种模式均以施纯氮180~270 kg hm-2处理有利于氮素转运和花后氮素同化量积累。  相似文献   

2.
南方丘陵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的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模式,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扩大绿色面积,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两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的配套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型套种模式麦/玉/豆采取良种配套、科学运筹施肥、优化种植,结合深浅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充分利用双层空间,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多年旱地耕作改制试验示范,成功实现了寡照地区年总产值突破3·16万元/hm2,模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丘陵区光热资源较丰富,旱地农作物两熟有余、三熟不足,实行多熟间套种植增加复种指数是确保四川省丘陵区粮食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并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提高了玉米产量,比"麦/玉/苕"传统种植模式玉米增产9.07%,三季作物全年产值增加4 715.25元/hm2,增幅为18.83%。  相似文献   

5.
<正>帝玉及变种帝玉锦、紫帝玉,近似种凤卵、青鸾等多肉植物,形态奇特,形像元宝,花朵硕大,色彩鲜艳,适合用小盆栽种,清丽雅致,可用以点缀阳台、窗台、几案等处,颇具特色。帝玉为番杏科对叶花属多肉植物,植株无茎,肉质的叶交互对生,一株往往有1~2对叶组成,叶卵形,基部联合,在生长期上部拉开很大一段距离,使植株酷似元宝,而到了休眠期老叶逐渐干枯萎缩,仅剩中间的一对叶,而且呈闭合状。叶缘钝,表面平,背面圆凸,  相似文献   

6.
与它结缘,是它最衰弱的时候。以后的日子,我施外力,它发内力,走过了一段由弱及强的艰难时光。这个如今每年开花7次的花,就是花朵金黄、球体深绿、软刺披身的大凤玉。  相似文献   

7.
玉/豆套作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玉/豆套作模式中不同玉米株高与幅宽的空间配置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玉米植株高度与大豆干物质积累量、LAI和NAR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矮秆玉米下的大豆开花后平均干物质量分别比中、高秆玉米下的大豆高26.05%和29.16%,LAI分别高7.68%和27.49%,NAR分别高36.86%和40.30%.比较不同幅宽的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幅宽1.67m/0.83m(大豆/玉米)下的大豆花后平均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幅宽下的大豆27.84%~42.61%,LAI高6.89%~31.68%,NAR高4.1%~30.37%.  相似文献   

8.
帝玉的栽培     
帝玉是著名的多肉植物,属番杏科对叶花属,原产南非。它外观圆整,株形较大,表皮淡绿色,春季多开出橙黄色的花。帝玉的栽培跟多数番杏科植物一样,具有典型的夏休眠特征,除夏休眠时期栽培管理较困难外,常规栽培还是比较容易的。  相似文献   

9.
从国外邮购种子时,外国友人赠送了5粒种子,颗粒极小,似剪碎的头发末,焦黄色。种子袋上只写了拉丁文,是风铃玉属的种子,没有别的说明。2001年3月28日播种,得苗4株。其苗极小,月余后用放大镜观察,小苗上有金属般的光泽,嫩绿色,证明是风铃玉的种子,苗体符合风铃玉的特征。仔细养护后,到2003年夏天,都长到较大的花生  相似文献   

10.
玉扇与万象     
玉扇和万象是近年来很受大家欢迎的十二卷属植物,有必要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一下。玉扇(Haworthia truncact),百合科十二卷属珍稀名种,1910年命名为截形十二卷,取叶的顶端截断之意。1933年,日本在《多肉植物之研究》杂志上为其征名,同年6月,评出“玉扇”这一俗名。玉扇原产于南非开普省,植株小巧奇特,表体坚固并发着幽光。叶子肉质化,无柄,长约5厘米,中间宽约1.2厘米。每片叶的顶部像被切成的截形,截面半透明,称为“窗”。“窗”面有白色条纹,一般  相似文献   

11.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竹  杨文钰  吴其林 《作物学报》2007,33(9):1502-1507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荫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地新3熟“麦/玉/豆”种植模式集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为一体,具有抗旱节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生产能力,改革耕作和收获方式、保护性耕作土壤等特点,以及省工节本增效和肥地环保生态等优点;四川省多年多点示范推广表明:该模式较传统模式经济益高140元/667m2以上,少施尿素4~6kg/667m2,易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大豆产业化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种植体系,即单作豌豆(solepea,SP)、单作蚕豆(solefaba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 SS)、单作玉米(sole maize, 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间作作物增产率、豆科对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 A)、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净效应(net effect, NE)、补偿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CE)和选择效应(selectioneffect,SE),以明确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在3个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中的角色。结果表明:4年平均, M/P、M/F和M/S的LER分别为1.30、1.31和1.13,大豆偏土地当量比小于0.5,豌豆和蚕豆偏土地当量比大于0...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15.
豫玉23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以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4年和1995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试(直播一组),供试26个杂交种,全省14处汇总,平均单产7609.5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大区生产示范(直播组),供试13个杂交种,全省18处汇总,平均单产6837.9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12增产9.…  相似文献   

16.
锦玉29是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自选系G285为母本、B29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中晚熟耐密玉米杂交种。2011年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10]477号。目前,该品种正在辽宁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王辉 《中国种业》2014,(7):72-72
克玉1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HA25母本,KL45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玉2014046),适宜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具有高产、优质、耐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山东登海宇玉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 SX2281 为母本、SX5835 为父本培育了玉米新品种宇玉 812,2021 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10499。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机收等多方面优良性状,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龙輻玉1号     
“龙辐玉1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于1984年,以甸骨11A为母本,与辐746突变系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 该杂交种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46~2400℃。幼苗健壮,株高232~240厘米,穗位72~90厘米,粒行12~14行,  相似文献   

20.
玉米新品种合玉2616是以合系728为母本、合系7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早发性强、产量高、抗逆性较强,脱水速度较同熟期品种快,适宜机械化收获,推广前景广阔。2022年10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20038。对合玉2616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制种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早熟地区玉米育种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路,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