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 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结论】 97份番茄资源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为5大类群,性状各有优异,通过对优异性状挖掘,用于鉴别特异种质资源,筛选核心种质库及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商品性。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至2006年,以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卡特琳娜为试材,在三个不同栽培密度下,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定植密度对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对冬春季果实的坐果率和单果重影响也很大。不同的部位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构成影响很大。在本实验条件下,北方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在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最适定植密度是不同的。综合比较产量、果实单果重、产值等方面,整个温室最适宜的平均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6cm,其中温室南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0 cm。  相似文献   

3.
番茄品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贤  关文灵  杨磊  杨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68-2269
对11个番茄育种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单株花序数,每花序果数,单果重)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果型番茄的单株产量的规律不同,大果型番茄(var.vulgare)的单株产量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小果型番茄(var.cerasiforme)的每花序果数是单株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单果重是第2重要的因素,单株花序数对单株产量的综合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樱桃番茄品种京丹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营养水平为490.5 kg/hm2条件下,供试番茄株高、叶面积、茎粗、产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等均相对较佳;不施用任何肥料时,番茄植株生长量和产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实现滦平县番茄品种的更新换代、合理布局及番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进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研究,以筛选出适合滦平县露地栽培的适宜番茄品种.方法 对引进的9个番茄品种:广东1号、广东2号、齐研矮粉、森田冠1号、美国大红988、美国大红499、黄冠、西班牙、爱绿特石头,从品种的生育进程、第一花序节位、花序之间间隔叶片数、光合速率、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方面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 美国大红499、美国大红988和森田冠1号从开花到采收历时66~68d,第一花序节位低,花序间叶片数少,为中早熟品种,光合特性、产量和综合抗性优于其他品种.结论 美国大红499、美国大红988和森田冠1号是可以在滦平县推广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清镇地区春夏季设施大棚番茄品种栽培提供参考,对20个粉果番茄品种、23个红果番茄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分析及比较各品种番茄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18S066-粉果番茄、TDR21002-红果番茄2个品种生物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高,可在清镇地区推广种植。其中,18S066-粉果番茄、TDR21002-红果番茄均表现为无果肩,果色分别为粉色和红色,果面光滑脐小,心室数分别为5室、3室;果实横径分别为79.24 mm、74.13 mm,果实纵径分别为62.18 mm、65.64 mm,果形指数分别0.78、0.89,单果重分别为232.66 g、201.88 g,即分别为扁圆形大果、圆形中果;株高分别为178.50 cm、172.00 cm,株幅分别为70.00 cm、67.50 cm,茎基部直径分别为12.02 mm、9.35 mm,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分别为6节、7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5.30%、3.20%;产量分别为6 700.61 kg/667 m2、5 814.14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春、秋季节日光温室内昼间亚高温对番茄(Lycopersic esculentum Mill.)生产的影响,在植株第1花序开花时,分别对其进行5,10,15,20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以昼温25℃为对照,探讨不同天数的35℃亚高温处理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即可导致番茄坐果率显著降低,平均单果重下降,空洞果比例明显增加,导致每667m2总产量降低32.62%,并且亚高温处理的天数越长,果实产量越低、品质越差。35℃昼间亚高温处理5d即可对番茄果实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最终导致经济效益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取田间和塑料大棚2种栽培方式,对5个黑番茄品种的生长发育、植株形态、果实性状、品种产量和抗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晋南地区种植的优良黑番茄品种,并确定适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加工番茄里格尔87—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分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连作和轮作年限下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状况、病害发生及产量、交售等级等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番茄连作年限的增加,其病害发生、农药使用成本、烂果率都随之增加,果实单果质量、产量及交售等级随之降低;轮作技术可有效缓解连作障碍,轮作年限越长,其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加工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生产栽培中采取合理措施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里格尔87-5、新引98-1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纵、横径增长和果实鲜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快”的“S”型曲线,整个发育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其中第二次生长量比较明显,两个品种均达到了总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加工番茄的影响,为其在加工番茄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加工番茄品种H1015和H3402为材料,分析叶面喷施ALA对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果实产量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叶面喷施ALA浓度增加,加工番茄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50.0 mg/L的ALA处理下,H1015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5.12%,而H3402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2.01%;H1015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0.43%;H3402的番茄红素和a/b色差值分别增加14.06%和13.86%。【结论】在加工番茄幼果期叶面喷施ALA后,外源ALA参与了加工番茄叶光合色素的合成过程,促进了叶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了加工番茄叶的光合色素含量,不仅促进叶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叶光合物质积累,促进加工番茄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影响了各组织器官中光合物质的分配,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加工番茄部分品质。  相似文献   

12.
水肥耦合对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水分和肥料与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关系,为温室袋培番茄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室条件下,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材,研究水肥耦合对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番茄品质做多目标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不同处理番茄生产的成本和经济收益。【结果】单株施肥量、灌水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各品质指标影响不同。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肥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Vc、番茄红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肥料浓度下,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硝酸盐、Vc、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含量逐渐降低,表现为“稀释效应”,番茄红素的含量则在中水处理下较高;在单株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其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单株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同样呈现抛物线趋势,施肥量、灌水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影响大小顺序为水分作用>肥料作用>水肥交互作用;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袋式栽培番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单株灌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灌水量水平下,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施肥量和灌水量作为单一因子对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且水分作用>肥料作用,而水肥交互作用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高肥高水处理的净收益最高,为4.98 元/株,与中肥中水处理(4.86 元/株)、高肥中水(4.84 元/株)以及中肥高水(4.80 元/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低肥低水处理的净收益为3.33 元/株,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考虑品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生产等因素,在不显著降低番茄品质和净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中肥(5 1470 mg)中水(120 L)处理作为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滴灌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年内通过三种不同肥料配方在加工番茄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肥料施用于加工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加工番茄的产量,常规滴灌肥和有机无机滴灌肥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8.0;和14.5;.有机无机滴灌专用肥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减少烂果量,同时可提高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改善品质,为加工番茄在新疆塔城地区规模化生产的肥料运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态氮对番茄产量、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不同比例(28.57%和57.14%)的氨基酸态氮分别代替无机营养液里的硝态氮,制成低浓度和高浓度氨基酸营养液。研究了不同浓度氨基酸态氮对番茄产量、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总氮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低浓度和高浓度氨基酸态氮对番茄的增产效应都与硝态氮相当。低浓度氨基酸态氮提高了番茄可溶性糖含量,高浓度氨基酸态氮降低了番茄Vc的含量,氨基酸态氮一定程度降低了番茄的硝酸盐含量。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氨基酸态氮营养液与无机营养液种植的番茄相比,风味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氨基酸可以作为番茄的氮源,但在总氮中的比例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15.
几种钾肥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同氮磷基础上,加工番茄施用等钾量的不同钾肥品种,产量均明显增加,增收903.00~2 563.80元/hm2.以氯化钾效果最好,增产14.58;;氯化钾配施硫肥产量次之,但品质稍优于前者;单施硫酸钾处理增产6.76;,硫酸钾镁肥的产量、品质较硫酸钾处理均有所提高,两个硫酸钾处理产量不及两个氯化钾处理但提高了产品品质,氯化钾配施硫肥和硫酸钾镁肥处理均增加了相对单株果数.  相似文献   

16.
为对比聚磷酸铵复合肥与传统肥料对番茄的肥料效果,对聚磷酸铵复合肥和相同养分的普通复合肥在设施番茄上的施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备改造生产的聚磷酸铵聚合度为3~15,全水溶,适于农用,且生产过程安全、产品质量稳定。聚磷酸铵肥料处理的番茄株高和茎粗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1.2%,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14.7%,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9.5%,显著增产8.4%。研究表明,聚磷酸铵适于农业应用,施用以聚磷酸铵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能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有机基质袋式栽培下,研究有机营养液与水分耦合是实现有机栽培的重要途径。【方法】试验以樱桃番茄为试材,采用有机基质袋式栽培方式,以日本园试营养液配方(F3)为对照,设置2种有机营养液配方处理:F1(有机营养液配方1)和F2(有机营养液配方2);2个灌水量水平:W1(蹲苗期及阴雨天按ET100%灌溉,其他按ET120%灌溉)和W2(蹲苗期及阴雨天按ET120%灌溉,其他按ET150%灌溉)。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营养液配方和灌水量二因素进行耦合,共得6个处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机营养液肥(日本园试营养液)相比,两种有机营养液配方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番茄红素含量,降低了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明显改善了果实品质,并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随灌水量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而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略有下降,表现出一定的“稀释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综合品质进行评价,F2W1处理的综合品质最好,F3W2处理最差;不同肥水耦合处理中,F2W2处理产量最高,除与F1W2处理差异不显著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F2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结论】综合考虑番茄光合、品质、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F2W1处理为最优肥水耦合组合,即蹲苗期及阴雨天按ET100%灌溉,其他时期按ET120%灌溉,同时按有机营养液配方2进行施肥,可以作为全有机营养液肥水管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山核桃蒲壳配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土为对照,以腐熟山核桃蒲壳为主要原料之一,研究了2个配方基质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个配方分别为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体积比为7:3)和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谷壳(体积比为7:2:1)。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配方基质的容重和EC值显著降低,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基质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配方产量达到22.88 kg·m-2,比对照提高了35.9%,果实可溶性糖、Vc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1%、23.6%和122.1%。腐熟牛粪-谷壳-山核桃蒲壳配方产量达到21.86 kg·m-2,增产29.9%,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提高了18.8%。因此,2个山核桃蒲壳基质配方均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9.
从植物生理学入手,以新疆某加工番茄种植地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广泛收集生产管理资料,结合田间试验,分析各影响因素与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应用数学建模技术和控制算法构造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模型,并通过细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来提高模型的精准性,实现加工番茄的单株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番茄果实生长与温度、光照的关系以及建立番茄产量预测的新方法,该研究对不同播期、品种、氮素水平及茬口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反映果实生长与温度、光照关系的果实横、纵径生长模型,以及果实干物质机理性模型和果实鲜重与横、纵径关系的线性模型,并建立了以上述模型为基础的番茄产量预测模型。运用独立数据对产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当利用干物质机理性模型模拟番茄产量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和ADe都小于30 g(每株);当用果实横径经验性模型模拟番茄产量时,RMSE和ADe都小于35 g(每株);当用果实纵径经验性模型模拟番茄产量时,RMSE和ADe都小于40 g(每株)。表明番茄产量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模拟番茄产量,可为设施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其中利用果实横、纵径的线性关系模型来预测番茄产量,具有参数少、不破坏果实活体、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