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低酚、植株有酚的棉花新品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湘棉 10号与中 5 65 5杂交子代中选育出植株有酚、种子低酚的棉花新品种湘棉 18。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显性遗传的无腺体品种中 5 65 5为母本 ,以湖南省主栽品种湘棉 10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杂交子代再以湘棉 10号为母本回交 3次 ,从 BC3F4 中选育到根、茎、叶有腺体、种子无腺体的突变株 ,经单株自交纯化 ,于 1995年育成湘X962 8。湘 X962 8棉籽的棉酚含量为 0 .0 3 0 4 % ,低于国家食品标准。 1997~ 1998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 ,湘X962 8的皮棉产量达 1882 .2 kg/ ha,列参试品种首位 ,分别比常规有酚棉对照湘棉 10号 ( CK1)和有酚杂种一代对照湘杂棉 1号 ( CK2 )增产 15 .81%和 6.77%。湘 X962 8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2 0 0 0年被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湘棉 18。湘棉 18是一个集粮、棉、油生产为一体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用二氧化氯处理中等浓度含酚废水,效果明显,脱酚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超声提取法,并用正交实验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找到了最佳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总酚的组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经优化的超声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适用于实验室提取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沉积物中的三氯酚和五氯酚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沉积物中三氯酚和五氯酚经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1+1)提取,Florisil柱净化,并用气相色谱法(带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方法检出限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分别为0.011,0.006μg/kg,精密度分别为4.85%和4.38%,加标回收率为91.2%~98.6%,均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对永济市涑水河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测定发现,表层沉积物中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8,22.8μg/kg,中位数分别为6.32,18.1μg/kg,变化范围分别为0~73.2,5.74~56.4μg/kg。  相似文献   

5.
以苦荞品种‘昭苦2号’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技术研究苦荞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苦荞芽菜的深度加工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苦荞籽粒萌发到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萌发2~6 d快速提高,在第6天分别达到109.27 mg/g和137.73 mg/g。游离酚和游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酚和总黄酮一致,萌发至第6天分别是萌发前苦荞籽粒的4.08 倍和4.53倍。芽菜形成过程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显著提高,但与总酚和总黄酮的比值较小。在苦荞籽粒萌发前后提取物中鉴定出6种黄酮单体,分别为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游离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芦丁和槲皮素,其中芦丁的含量在萌发6~7 d增加缓慢,第6 天达到50.80 mg/g,而槲皮素的含量在萌发1 d后不断降低。结合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表儿茶素和芦丁。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综合评价不同萌发期苦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苦荞籽粒萌发后游离、结合及总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萌发至第6 天的苦荞芽菜具有更广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了解天女木兰中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天女木兰叶片中游离酚、结合酚和酯化酚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在10种检测酚中,天女木兰叶片中含有香豆酸和绿原酸2种游离酚,含有咖啡酸、香豆酸、香豆素和表儿茶素4种结合酚及香豆素和香豆酸2种酯化酚;各种形式的香豆酸广泛存在于叶片中。[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女木兰叶中游离酚和结合酚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降酚细菌的分离驯化及其降酚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受酚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3株对酚降解能力强的细菌S1、S2和S3,28℃振荡培养,在酚浓度为500mg/L培养液中6h降解率大于50%,24h降解率均为100%。酚深度为1000mg/L、1500mg/L和2000mg/L时,24h降解率分别为:S1依次是84%、71%和75%;S2依次是81%、67%和73%;将株细菌按平均比例混合接种时降解率提高。经初步鉴定,3个菌株分别是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和  相似文献   

8.
冯思琦  魏炜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66-569,583
[目的]从自然土壤中筛选出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酚菌并研究其降酚特性。[方法]采用逐量分批驯化筛选降酚菌,通过紫外诱变技术,进一步提高苯酚降解能力。[结果]筛选出1株可降解高浓度苯酚的菌株,经鉴定为酵母菌(Pityrosporum sp.),菌株最高耐酚浓度为1800mg/L。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如培养温度、pH值、转速、接种量等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温度为28℃、pH值6.0、转速130r/min,在有氧条件下,48h内对500mg/L苯酚降解率可达96.3%,经过紫外诱变后36h内可将500mg/L苯酚完全降解。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降酚条件为温度28℃,pH值6.0,NaCl浓度1.0g/L,装瓶量50ml。[结论]经过紫外诱变技术构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其降酚性能比野生菌株有较大提高,可为合酚废水的工业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丰富速溶咖啡和槟榔产品的种类,以咖啡粉、槟榔多糖多酚、核桃粉和白砂糖为主要配料,研制风味独特的槟酚咖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槟酚咖啡的配方。结果表明,槟酚咖啡的最佳配方为咖啡粉20%、槟榔多糖多酚2%、白砂糖42%、核桃粉33%。在速溶咖啡的基础上添加槟榔多糖多酚可以提升咖啡的果酸味和愉悦感,从而改善了传统咖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 酚醛树脂以其特有的耐热、耐水性能在人造板工业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在其制备、使用、改性等方面已经作出了较多的研究并获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但是对如何降低游离酚含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却研究甚少,而至今人造板工业的废气、废水中酚类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国内将近三百家纤维板生产厂,凡施加酚醛树脂的厂家,废水排放无一达到国家工业废水中酚含量<0.5mg/1的排放标准,一般均高于标准的10倍,甚至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腹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腹泻作用,并提出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胃肠蠕动;作为Ca2+拮抗剂,阻断Ca2+通道;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我校环境工程系陈信常副教授等同志承担的"含酚废水脱酚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取得成果,通过了国家机械委和国家经委主持的鉴定,并获得机电部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烟煤冷煤气站洗涤水是水质复杂、毒性大、污染严重的含酚版水,治理此废水是个老大难问题.本成果所采用的工艺是:在封闭循环的基础上,经预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与焦油,再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脱酚.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鹏  姜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40-9140,9159
[目的]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用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79:21:0.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柱温为23℃。[结果]RP-HPLC法测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浓度在6.25~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和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58%;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5%,RSD为1.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藿香正气水的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李玉贤  王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1-12132
[目的]优选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丹皮酚的提取量/率为指标,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提取溶剂浓度(氯化钠溶液)、料液比对提取量/率的影响。[结果]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氯化钠溶液浓度3%和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丹皮酚的提取量和提取率分别为0.964 0 g和85.69%。[结论]超声波提取对丹皮酚的提取量/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丁香芹酚防治番茄灰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芹酚是大连永丰农药厂自主研发的一种纯天然植物源高效广谱杀菌剂,属于纯中草药制剂,以丁香、藿香为主方与多种天然植物中药材进行科学配制而成,具有广谱、内吸性,无药害、不产生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综述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腹泻作用,并提出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胃肠蠕动;作为Ca2+拮抗剂,阻断Ca2+通道;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新技术》1989,(10):24-30
  相似文献   

20.
浅析甘蔗组培中的酚害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甘蔗组培中的酚害(又称酚污染或褐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蔗基因型、外植体来源以及外源激素不同其褐化程度也不一样,温度升高褐化加重。继代培养时,交替使用高低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可以减轻甚至消除酚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