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建立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以扬麦158和郑麦9023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Dicamba和2,4-D及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Dicamba和2,4-D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88.7%,最高可达95.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激素诱导的愈伤组织在添加KT的培养基上分化时,再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因型小麦用Dicamba诱导的愈伤组织比2,4-D诱导的愈伤组织具有更高的再生率。在分化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5mg·L-1 KT比添加3mg·L-1的分化效果更好,但不同浓度KT对愈伤组织分化的效果因诱导激素的配比和基因型而异。扬麦158的综合指标更优,平均再生率可达20.1%,比郑麦9023高6.6%;采用4mg·L-1 Dicam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配合5mg·L-1KT分化培养更有利于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普通小麦抗赤霉细胞工程育种中抗毒素细胞系选择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离体培养条件下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茵毒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毒害作用,这种毒害作用降低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质量,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再生频率。同时禾谷镰刀茵毒素胁迫降低了幼胚愈伤组织产量,并随胁迫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产量迅速下降。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基因型间的差异,对感病基因型的毒害作用远大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ABA和AgNO3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河南小麦生产上三个主导品种(豫麦18号、豫麦49号、兰考906)生物技术改良的技术瓶颈问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BA和AgNO3处理对上述三个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mg/LABA的诱导培养基以及在添加0.1mg/l ABA的基础上再添加2.5mg/L或5.0mg/LAgNO3的诱导培养基对幼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最为有利,但不同基因型在相同的处理下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以小偃22、西农1376、西农1012和西农1013为材料,对各小麦品种(系)的幼穗、花药、幼胚和成熟胚组织的培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与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以幼穗和花药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均最高,达98.97%和3.85%,成苗率和花培效率均值亦最高,达12.83%和2.39%;以幼胚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也最高,达99.27%,西农1012平均成苗率最高,达51.03%;以成熟胚为材料,小偃22平均出愈率最高,达93.22%,西农1376平均成苗率达19.78%.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的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和分化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1.0~3.0 mg·L-1 2,4D浓度能较好地诱导4种离体组织愈伤的产生及分化.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在2,4-D最佳诱导浓度上也有差异.供试小麦4种离体组织培养再生特性比较表明,离体幼胚培养再生效率最高,成熟胚次之,幼穗最差.  相似文献   

5.
东北玉米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取授粉10~15d的幼胚,经常规消毒灭菌,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15d后愈伤诱导率可达92%以上,但胚性愈伤诱导率因幼胚基因型、幼胚放置方向、大小、培养基成分及激素种类、配比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适时的将幼胚夹碎和及时的继代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6.
小麦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小麦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对6个小麦品种的幼胚、幼穗以及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外植体以及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幼胚、幼穗以及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在90%以上,且差异不大,而分化率和再生率却表现出很大差异.总体来说,供试外植体幼胚再生率最高,幼穗次之,成熟胚最低.绵阳19幼胚再生率最高,为54%,其最佳激素培养基为MS KT 1.0 mg/L IAA 1.0 mg/L;其次为小偃107和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幼穗愈伤组织中绵阳19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为27.5%,其次为洛阳8716.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中陕354再生率最高,为25.1%,优于其幼穗愈伤组织,其次为绵阳19的成熟胚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的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并筛选优良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以12种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对其成熟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分化和再生的研究,探讨了不同2,4-D浓度下3种诱导培养基(MS2、L32、N64)、以L3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分化培养基以及以MS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生根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基对成熟胚愈伤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差别不大,而主要影响愈伤质量和生根效果。3种诱导培养基的平均诱导率均超过85%,N64的最高(90.13%),L32培养基的愈伤质量最好,诱导效果最佳。不同激素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但不同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添加0.5mg.L-1 IAA和1mg.L-1 KT的分化培养基L2的平均分化率最高(55.68%);添加0.2 mg.L-1 IAA和0.5 mg.L-1 MET的生根培养基MX1的平均生根率最高(37.02%)。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胚芽率、分化率、生根率差异显著,筛选出鲁麦14、良星99、济麦21、山农20、良星66等5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优良的转基因成熟胚受体材料,并初步建立起适于它们的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幼胚再生培养体系优化及优良转化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适于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以20个优良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对以幼胚为外植体的愈伤诱导、分化和生根壮苗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添加500 mg/L水解酪蛋白、100 mg/L脯氨酸、100 mg/L谷氨酰胺,并以40 g/L麦芽糖为碳源的MXD2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愈伤质量最好.以大量元素减半的1/2 MX为基本分化培养基,添加1 mg/L ZT和0.5 mg/L IAA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最好,分化率最高达到83.0%.以1/2 MX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IAA和0.5 mg/L MET的生根效果最好,且移栽成活率高.不同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差异显著,筛选到扬麦158、南农9918、济麦20、宁麦9号等8个基因型可作为优良的转基因受体材料,并初步建立起适合于它们的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从优良小麦品种中筛选出高再生率基因型,选用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胚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成熟胚脱分化率及形成愈伤组织质量的影响,6种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的影响及2种生根培养基的生根效果;并对参试品种中的高再生率基因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用纵半切的全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最好;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在以下3种激素配比,即:B.IAA 1.0 mg.L-1+ZT 2 mg.L-1;E.2,4-D 0.1 mg.L-1+ZT 10 mg.L-1;F.6-BA 1 mg.L-1+NAA 0.3 mg.L-1+KT 4 mg.L-1的培养基上分化再生成苗率较高;再生苗在不加生长素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很好。在供试的20个小麦品种中,有12个小麦品种的再生成苗率达到20%以上,其中西农928、宁春16和西农889的再生成苗率分别高达77.6%、52.7%和36.9%。B分化培养基对大部分基因型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具有比较好的通用性。本研究从黄淮麦区推广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的一些高再生率的基因型可以用作该地区小麦转基因研究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2,4 D和干燥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西北地区小麦栽培品种高频再生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不同品种、不同2,4-D浓度及对愈伤组织的不同干燥处理时间为变量,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栽培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春24、甘春20、西旱1号在2,4-D浓度为2.0~5.0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较好,2,4-D浓度为5.0mg·L-1以上愈伤组织容易褐变,分化能力减弱,成苗率低;在转入胚性诱导培养基前,12h的干燥处理能促进各品种愈伤组织分化;通过正交设计分析,甘春24在2,4-D浓度为2.5mg·L-1,12h干燥处理条件下所建立的再生体系最好,是转基因中良好的受体;甘春20在2.0mg·L-1 2,4-D、12h干燥处理下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较好;西旱1号经3.0mg·L-1 2,4-D、12h干燥处理,能显著提高其愈伤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4-D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0.5%,胚性愈伤率为80.0%。愈伤组织分化过程在添加0.25mg·L~(-1) IAA的MS培养基中加入0.5mg·L~(-1) 6-BA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能达到50.7%,成苗率为26.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遗传转化提供更好的受体,从而降低离体芽转化直接成苗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细胞分裂素TDZ(噻二唑苯基脲)浸泡预处理及激素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DZ浸泡预处理降低了小麦胚萌发率,但显著提高了小麦茎尖丛生芽的分化,在TDZ最佳浓度5mg·L-1时,4种供试小麦材料的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均达到最高,其中扬麦18最优,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分别达到了50.9%和2.82个;萌发培养基中的TDZ浓度为4mg·L-1时,小麦茎尖丛生芽的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最高;诱导培养基中TDZ和6-BA(6-苄基脲嘌呤)浓度均为3mg·L-1时,诱导小麦丛生芽的效果最佳,并且TDZ诱导效果优于6-BA;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合诱导时,在TDZ/IAA(吲哚乙酸)为6、6-BA/2,4-D(2,4-二氯苯氧乙酸)为60时,诱导效果较好,但低于细胞分裂素单独诱导的效果,且随着比值的进一步增大,其诱导效率急速下降;同时基因型对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有重要影响,供试的4个材料中,扬麦18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扬麦12次之,西农183、小偃22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高效的节节麦幼胚再生体系,以节节麦幼胚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探索基本培养基、2,4-D、碳源、KT等因素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中,基本培养基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最显著(P0.05),2,4-D浓度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也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3.0mg·L~(-1) 2,4-D的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高,淡黄色,表面呈不规则颗粒状,质地致密,再生频率可以达到17.62%。KT浓度对节节麦愈伤分化影响最显著,基本培养基、2,4-D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分化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碳源对节节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均不显著,为节约成本可直接选用30g·L~(-1)蔗糖作为碳源。节节麦幼胚组织培养的最佳组合是: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3mg·L~(-1) 2,4-D+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15g·L~(-1)蔗糖+15g·L~(~(-1))甘露醇+1.0mg·L~(-1) KT。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成熟种子为材料,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酒精、双氧水不同的灭菌时间和不同氨基酸组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75%酒精浸泡时间控制在180 s、30%双氧水灭菌时间15 s以上时和当30%双氧水消毒时间控制在180 s、75%酒精浸泡时间15 s以上时,成熟胚均不会出现污染。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是小麦成熟胚诱导的必须氨基酸。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最佳的氨基酸配组为甘氨酸60.0 mg·L-1、天冬氨酸2.0 mg·L-1、脯氨酸2.0 mg·L-1和亮氨酸0.1 mg·L-1。利用该培养体系,小麦成熟胚的出愈率达到97%以上。本研究优化了小麦成熟胚的培养体系,也为研究小麦氨基酸代谢的生理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以8个小麦杂交F1代为供试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噻重氮苯基脲(thidiazuron,TDZ)探讨其对小麦花药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TDZ的作用与添加剂量及小麦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TDZ对基因型中麦875/郑豫麦043具有负向调控作用,但对兰考198/黄明118、郑麦7698/西农979以及天禾7号/0836H-3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TDZ的最佳添加剂量为0.05mg·L-1,可显著提高3个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率,其中兰考198/黄明118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率最高,分别达到25.1%和8.7%。同样,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剂量的TDZ,对4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分化均表现正向促进作用,TDZ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5~1.0mg·L-1,以添加0.5mg·L-1的处理表现最优,能够显著提高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白苗比率;基因型兰考198/黄明118的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白苗比率最高,分别达50%和1.87。研究还表明,在诱导培养基或分化培养基中添加TDZ还能够促进绿苗增殖,提高单倍体自然加倍效率。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小麦花药培养技术的优化,进而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愈伤组织再生马铃薯脱毒苗生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茎尖、茎段、全叶、半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根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马铃薯脱毒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马铃薯茎尖、茎段、半叶、全叶在MS+6-BA1.5 mg·L-1+NAA1 mg·L-1+3%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97.3%、75.6%、96.8%、97.4%;(2)在MS+6-BA1.5mg·L-(1或ZT2.0 mg·L-1)+NAA0.5 mg·L-1+GA3 5 mg·L-1+3%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中不同外植体芽诱导率在15.4%~67.7%,根的分化率21.3%~88.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麦品种对除草剂炔草酯的耐性与抗氧化特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对除草剂敏感型品种宁麦16、中度敏感型品种扬麦15和耐药型品种淮麦23为材料,测定了炔草酯制剂处理后三个品种幼苗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GST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炔草酯120mg·L-1处理15d后,宁麦16药害最重,MDA含量增加了56.41%,叶绿素含量下降了68.58%,SOD、POD和GSTs活性分别上升130.75%、123.06%,和23.33%;扬麦15叶片MDA含量增加32.05%,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OD和GSTs活性提高29.77%和28.30%;淮麦23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GSTs活性无显著变化,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了225.96%和63.87%。当药剂浓度为240mg·L-1时,淮麦23叶片GSTs活性提高了41.11%,增幅高于宁麦16(16.67%)及扬麦15(23.58%)。说明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炔草酯的反应在抗氧化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耐药型品种可能通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除草剂的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