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陆地棉体细胞植株再生及其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张家明  孙济中 《作物学报》1994,20(2):210-216
以7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为材料,对体细胞植株再生及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含IAA和KT和0.5ppm的MSB培养基上,Coker312、Coker201、鲁棉1024、冀合3016和河南79等5个品种能形成数量不等的胚性愈伤组织,中棉12和邯郸14的愈伤组织继代后便褐化死亡。胚性愈伤组织振荡培养1个月以上转移到成熟培养基上获得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经抗性培养基筛选得到抗性胚性愈伤组织,进而嫁接得到抗性植株。通过对抗性植株进行PCR以及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了Bt基因已经整合至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通过对这些转基因植株进行室内抗虫性鉴定,调查棉铃虫幼虫的死亡情况、幼虫对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取食情况以及幼虫的生长状况为指标来综合评价其抗性程度,结果表明,6棵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均具有一定的抗性,5号及6号植株抗性级别达到了抗。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高效规模化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解决棉花转化率受基因型限制、转化效率低以及转化苗畸形率高等问题。以棉花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入海岛棉棉花品种‘新海16号’,在提高海岛棉遗传转化效率的同时,建立了相对高效地转基因再生植株成苗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分3次依次继代于具头孢霉素浓度梯度的抗性愈伤增殖培养基,较3次均继代于含500 mg/L头孢霉素(Cef)的抗性愈伤增殖培养基MS2,抗性愈伤增殖速度较快。且60天添加1次50 mg/L Kan时,转化苗成苗率达到最大值。降低NH4+/NO3-水平对提高体胚发生率具有有效促进作用。选择继代90天后的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率可达到最大值;继代180天以上的愈伤组织可以摒弃。经转化后所获的子叶畸形胚,具有较强再生能力,其产生的次生胚经再次培育出正常转基因植株这一途径可有效缩短转化周期。  相似文献   

4.
绿色棉新彩棉7号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色棉新彩棉7号的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MSB(MS培养基附加B5维生素)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组合,诱导愈伤组织及调控分化,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0.1 mg· L-1 KT(Kinetin,激动素)+ 0.1 mg·L-1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2,4-二氯苯氧乙酸)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植物激素组合,不同外植体处理出愈率均达到100%,但下胚轴纵切面背向培养基放置培养更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分化调控阶段的最佳植物激素组合为0.15 mg·L-1 KT+ 0.3 mg·L-1 IBA(Indole-3-butyric acid,吲哚丁酸),胚性愈伤分化率可达23.33%; MSB中去除NH4NO3同时KNO3加倍,附加0.5 g·L-1Asn(Asparagine,天冬酰胺)和lg· L-1 Gln(Glutamine,谷氨酰胺),胚性愈伤可进一步分化获得体细胞胚,将成熟的子叶胚接种于1/2MS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本研究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获得了新彩棉7号的再生植株,为天然彩色棉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棉花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胚胎发生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不同盐浓度对棉花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胚胎发生及发育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盐浓度对棉花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胚胎发生和发育的影响不同,低浓度时抑制作用软弱,高浓度时抑制作用较强,甚至低浓度的盐对棉花胚胎发生还具有某些促进作用,不同基因型对盐胁迫的反应不同,泗棉3号对盐胁迫的忍耐力较强,其它3个品种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和新彩棉7号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激素组合对两者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影响,以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和新彩棉7号在2,4-D+KT的激素组合下出愈率均为100%,降低2,4-D浓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分化率分别达到60.0%和7.5%;在IBA+KT的激素组合下出愈情况相对较差,分别为72.5%和85.0%;继代几次后,两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可分别达到45%和55%,新陆早33号和新彩棉7号分别在DK和IK激素组合下更有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进一步观察发现,新彩棉7号分化形成胚状体的能力比新陆早33号更强,两品种均能在6个月内获得再生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新疆棉花开展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用BADH基因转化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是一种严重障碍作物生产的环境因子,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可赋予植物渗透调节抗性的基因。本研究用基因枪法及农杆菌介导法向小麦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导入了BADH基因。用PDS-1000/HE基因枪轰击2933块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出了45株再生植株,分化率为1.53%。PCR分析表明,其中的5株为BADH基因转化植株。用PPT涂抹其叶片,进一步证实了PCR的结果。以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转化1968块愈伤,仅再生出了5株绿苗,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对其转化愈伤组织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在受体细胞中实现了整合。以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转化2933块愈伤,共再生出了21株绿苗。对其进行PCR检测,仅有5株为BADH基因转化植株。转化处理过的幼胚愈伤组织的绿苗再生率(0.72%)高于成熟胚愈伤(0.25%)。与对照相比,所有的转化植株均能够在0.5%NaCl(w/w)条件下正常生长,表明外源BADH基因已经整合并表达。  相似文献   

8.
35S启动子甲基化引起棉花转基因沉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带PBI121质粒的农杆菌LBA4404菌株转化泗棉3号胚性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进一步对gus和nptⅡ基因进行PCR跟踪检测,共得到97株阳性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检测发现,97株转基因幼苗中有10株GUS检测阴性,嫁接后,只成活一株。利用来源于同一愈伤系的GUS检测阳性植株作为对照,对这一GUS检测阴性的植株进行gus基因沉默机理研究。Southern分析表明,该GUS检测阴性植株与GUS检测阳性植株有相同拷贝数。GUS组织化学检测和RT-PCR分析显示,gus基因在GUS检测阴性植株中没有表达,而nptⅡ基因在这两株转基因棉花中都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法分析35S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现:GUS检测阴性植株35S启动子区TATA box的HapII/MspI酶切位点发生甲基化,而GUS检测阳性植株该位点没有甲基化。以上研究表明,这株gus沉默的转基因棉花可能是由于其35S启动子区甲基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大麦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麦成熟胚的初代愈伤组织是水质、柔软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能以一定频率出现胚性愈伤组织。本文研究了基因型、有机添加物和胚切割等因素对大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大麦品种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上有显著差异;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酷蛋白、L-脯氨酸以及提高维生素B1和肌醇的浓度可以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胚芽段比全胚或胚根段更易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转入无  相似文献   

10.
唐菖蒲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唐菖蒲无菌试管苗叶片、茎段、幼芽为外植体,探讨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极低。茎段愈伤多为黄色致密的非胚性愈伤,幼芽愈伤多为乳白色胚性愈伤。幼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以及分化速度也均高于茎段外植体。初步表明幼芽是建立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良好外植体。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2,4-D4.0 6BA0.5。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及其转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叶兴国  王艳丽  康乐  杜丽璞  徐惠君 《作物学报》2005,31(12):1552-1556
利用C58c1农杆菌菌株(其携带的pPTN290质粒载体上含有nptⅡ 基因和GUS基因)为供体材料和小麦幼胚为受体材料,对我国35个春小麦基因型进行了农杆菌敏感性研究和转化研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M97034、P187、巴140105、扬麦158、新春9号和克丰6号等基因型农杆菌感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了15.0% ~ 30.0%,显著高于模式基因型Bobwhite。其余幼胚分别在含10-25mg/L G418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抗性再生植株经ELISA检测、PCR检测、叶片离体退绿检测、X-Gluc染色检测和Southerm blot检测,最终从新春9号和PM97034的农秆菌转化效率高于Bobwhite. Southerm blot检测结果同时表明,外源基因在多数转基因植株中表现为单拷贝整合。T1代植株ELISA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个别株系中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而在多数株系中的分离偏离了孟德尔遗传规律。阳性植株与阴性植株分离比经X2。适合性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多数株系中的遗传符合3:1分离规律。本文首次对不同小麦基因型进行了农秆菌敏感和转化效率研究,筛选到新春9号和PM97034两个对农杆菌比较敏感且转化效率比较高的基因型,可望广泛用于小麦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12.
Lei  Zhang  D. Wu    Li  Zhang  C. Yang 《Plant Breeding》2007,126(4):428-432
Transgenic Japanese lawngrass plants containing a synthetic cryIA(b)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maize ubiquitin promoter were developed by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 total of 1540 embryogenic calluses derived from dormancy-removal mature seeds were co-cultured with the disarmed strain EHA105 harbouring the binary vector pKUB. Three days after co-culture with EHA105 in the dark at 21°C, transient β -glucuronidase (GUS) expression frequency was 74.2%. After selection with 100 mg/l hygromycin B, a total of over 50 independent resistant cell clones and 25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cryIA(b) gene into the genome was confirmed in 22 regenerated plants by the GUS histochemical assay, PCR amplification, Southern blott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with a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1.4%. The entire process from callus induction of mature seeds to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lantlets was 80–100 days. T1 progeny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these transgenic lines demonstrated that 59.1% of the transgenic events were inherited in a typical Mendelian fashion.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的外植体建立棉花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cv.Cok-er3 1 2和 G.hirsutum.晋棉 7号 ,冀合 3 2 1 ) 8~1 2 d无菌苗侧根 1 0 mm切段作为新的外植体与农杆菌 L BA440 4 p BK9(3 5 s∶∶ LUC∶∶ Nos)共培养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 ,成功的获得转基因工程植株 ,提高了愈伤组织和转基因工程植株的转化效率。 p BK9质粒上携带的萤光素酶基因 [Lucif-erous(lux) ]为报告基因 (reporter gene)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pt II)为选择标记基因 (markergene) ,经选择获得的转基因工程植株通过 VedioImage System进行整株活体萤光素酶基因 (lux)活性表达检测 ,获得 To 代和 T1代萤光素酶基因(lux)阳性表达植株。进行 DNA分子杂交 (South-ern blot)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转基因工程植株萤光素酶基因 (lux)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pt II)在自交后代中得到保持 ,外源基因呈核基因单一位点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4.
以棉花胚性愈伤组织作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菌株为A1)将质粒载体pSG529上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导入4个陆地棉品种,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的遗传转化效率并建立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的有效成苗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转化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转化效率差异较大,豫早1号和珂字201的遗传转化效率及植株再生能力显著高于豫棉4号和鄂棉23。降低培养基无机盐浓度,用Phytagel固化,能够提高胚萌发成苗率,降低畸形苗频率,在生根培养中添加少量活性碳提高了根系活力。再生植株长到3~5片真叶时,可以切除发褐根系,转移到新鲜的低盐培养基中,重新生根。在试管苗移栽过程中,采用逐步揭开封口膜,炼苗的措施,可以提高试管苗的环境适应能力,显著提高移栽成活效率。  相似文献   

15.
糖基转移酶(glycosytransferase, GT)是催化活化的供体糖基转移到特异受体生成糖苷键的酶类, 在应答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陆地棉品种Coker 312基因组中分离克隆了GhGalT1基因的启动子, 序列长度为539 bp, 命名为pGhGalT1。启动子分析软件PlantCARE分析表明pGhGalT1含有CAAT-box、TATA-box核心元件, 以及响应干旱、热、脱水、防御与胁迫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MBS、HSE、MYCCONSE、TC-rich repeats和CGTCA-motif等。因此将pGhGalT1构建到启动子检测载体pBI101-GUS上, 形成pBI101-pGhGalT1-GUS融合表达载体, 以检测其启动子活性。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PCR检测成功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对T3代转基因拟南芥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显示该启动子主要在生长5~15 d的幼苗主根及侧根根尖表达, 在子叶及莲座叶边缘也有微弱表达。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后的组织化学染色、GUS酶活性及GUS基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hGalT1基因的启动子受盐、渗透胁迫和激素(6-BA、MeJA、BL)的诱导, 该结果为合理选用启动子改良作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以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研究了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AS)等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AS不影响转化效率。2.2万个花药愈伤组织经EHA105菌株侵染后,转入未添加AS的培养基,22℃共培养6d,通过50mgL-1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叶片GUS染色、uidA和NptII基因PCR特异扩增、PCR产物测序及NptII基因Southern检测,鉴定出11株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嫁接和次生体胚发生,获得来自8个转基因株系的681株转基因植株,移栽成活253株。  相似文献   

17.
卡那霉素叶片涂抹法田间筛选转基因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田间生长的苜蓿为材料进行Kan涂抹叶片筛选转基因植株最佳浓度和适宜观察时间的研究,并对筛选的抗性植株进行了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Kan叶片涂抹田间筛选的最佳浓度为1000mg/L,观察时间以12d为宜;经PCR检测验证,Kan筛选抗性苗的阳性检测率达到93.8%。研究建立了一种在田间对转基因苜蓿进行大量筛选的简便方法,对于转基因苜蓿材料的选育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转蚕丝芯蛋白轻链基因棉花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GAE6-3A驱动的蚕丝芯蛋白轻链基因(FBN)转入陆地棉R15中。T0代转基因再生株FNB基因PCR检测阳性率达70%。随机选取4个转基因株系T1代材料的Southern杂交显示,3个为双拷贝插入、1个为单拷贝插入;Northern分析结果证实FBN基因在转基因棉纤维中表达。转基因后代的纯合选育主要以田间卡那霉素检测结合实验室内GUS组织化学检测进行,其中4个株系已获得了T3代转基因材料,其他若干个转化子也获得T1代和T2代的不同材料。对6个转基因棉花株系后代纤维检测结果表明,蚕丝芯蛋白轻链基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对纤维强度的改良。H18、H32、H34株系转基因棉花后代纤维强度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H18纤维强度提高12.3%。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冬小麦品种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消毒后用解剖刀挑取幼胚,盾片朝上接种于MS+2,4-D 2 mg/L+肌醇100 mg/L+MES 400 mg/L+CH 100 mg/L[7]+40g/L麦芽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 每两周继代一次,将诱导出的淡黄色、颗粒状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分化培养基(MS+ZT 1 mg/L+IAA 1mg/L+ MES 400 mg/L+CH 100 mg/L+麦芽糖40g/L+gelrite 2.6g/L,PH5.8)上培养2-3周,然后转接到再生培养基(1/10MS+NAA 0.5mg/L+KT 0.5mg/L+蔗糖30g/L+ gelrite 2.6g/L,PH5.8)中进行再生成苗。接种1229块幼胚,得到987块愈伤组织, Hyg抗性愈伤组织123块,抗性再生植株34株。在建立了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US基因导入幼胚愈伤组织,抗性植株的PCR检测呈阳性。X-gluc染色表明, 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蓝色晕斑,说明GUS基因已经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