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樟子松木蠹象幼虫和成虫,效果显,用3.75%灭幼尿Ⅲ号防治幼虫杀虫率达94.7%,处理后的幼虫表现出生长和发育受阻而死亡。用15%灭幼脲Ⅲ号处理成虫,使成虫产卵降低43.3%。61.4%,孵化率降为O;而对照组孵化率为85.8%。  相似文献   

2.
1987年,我们在1986年大面积防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人工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侧柏毒蛾残效期观察,结果如下。试验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器械为上海前进微电机厂生产的3WCD—5型手持式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防治对象为侧柏毒蛾3~5龄幼虫。室内试验,分幼虫、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稀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加白僵菌9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少28.4%以上,幼虫僵白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与白僵菌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烯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省得.4%以上,幼虫僵虫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5.
灭幼脲Ⅲ号防治蜀柏毒蛾试验刘良才,周波,唐献春(中江县林业局)前言应用灭幼脲Ⅲ号对蜀柏毒蛾的室内和林间试验,分析出灭幼脲对蜀柏毒蛾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5.03±0.159ppm,10ppm~20ppm处理3~6龄幼虫取食量减少22.54%~38.47...  相似文献   

6.
用3.75%灭幼脲Ⅲ号油剂防治樟子松蠹象幼虫,杀虫率达94.75%;用15%灭幼脲Ⅲ号油剂处理成虫,可使雌虫产卵量降低43.3%-61.4%,卵孵化率降为0。用该种方法处理饵木,6月份饵木不需要剥皮处理,可提高饵木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防治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白蛾采用高渗苯氧威、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3号、吡虫啉等药剂,在不同虫龄期进行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田间和室内药剂防治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虫龄越小,防治的效果越好,幼虫在3龄前防治效果好;高效氯氰菊酯800~15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同时高渗苯氧威+灭幼脲3号与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3号的防治比单一药剂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是无公害生物杀虫剂。笔者采用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对为害麻栎的舞毒蛾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与来福灵、敌敌畏和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灭幼脲3号和阿维菌素与其它三种化学农药具有同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3种粉剂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2.5%甲基对硫磷,90%灭幼脲Ⅲ号原粉和3%敌死蜱,分别用陶土稀释5种浓度防治鞭角华扁叶蜂1-6龄幼虫,试验结果表明,72h死亡率,用2-8倍陶土稀释的2.5%甲基对硫磷达87.6%~97.9%,用25-250倍陶土稀释的90%灭幼脲Ⅲ号原粉达85.6%-97.1%,用2-8倍陶土稀释的3%敌死蜱粉剂达85.4%-99.2%,2.5%甲基对硫磷,90%灭幼脲防治成本分别为21.65-23.5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25%灭幼脲Ⅲ号及常规农药对膜翅目松扁叶蜂幼虫对比防治试验,得出25%灭幼脲Ⅲ号防治效果显著,低毒、高效,且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防治用药成本低,可在松扁叶蜂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1 500~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地面杀虫效果可达90%,对松毛虫的幼虫、蛹、成虫、卵有连续的灭杀作用,成效显著,而且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易形成胶膜而不易被水冲刷,残效期较长,成本低,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灭幼脲Ⅰ、Ⅲ号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在仙居县萍溪林场采用灭幼脲Ⅰ号(每公顷用量150、205、300g)和灭幼脲Ⅲ号(每公顷用量225、300g)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144小时的校正死亡率为92.6%~99.3%。灭幼脲Ⅲ号每公顷用量300g对虫卵孵化抑制率59.4%~76.0%。  相似文献   

14.
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示范区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越冬成虫能使产卵量明显减少。灭幼脲Ⅲ号亩施40毫升产卵量降低76.5%;灭幼脲Ⅰ号亩施15毫升降低52%;随药剂后效作用的发挥,可使总产卵量降低73—93%。用上述药。防治1龄幼虫,灭幼脲Ⅲ号死亡率为82%以上;灭幼脲Ⅰ号死亡率为82—87%。但对天敌昆虫,如异色瓢虫、中华草蛉、蠋敌、啮小蜂基本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III号(Dimilin III)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III减少松毛虫取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在取食经50 mg/kg灭幼脲III胶悬剂溶液浸泡处理的松针3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d后,用50 mg/kg和250 mg/kg灭幼脲III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的幼虫均体重分别下降了62.09%和89.95%。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III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效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飞机防治美国白蛾林间持续药效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飞机喷洒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第1代美国白蛾以及对第2代幼虫的持续控制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对第1代美国白蛾1~3龄幼虫喷药后,两代幼虫取食后8天的防效均达100%,而且与人工喷药防治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林间喷洒不同浓度的灭幼脲 3号、阿维菌素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结果显示 :30 0 0 ,35 0 0 ,4 0 0 0 ,4 5 0 0倍防治效果均达到 79.7%以上 ,其中灭幼脲 3号 35 0 0倍液防效达 97.5 % ,可适用于大面积生产性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88—1990年在福建漳浦县设点进行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用药量少,对天敌杀伤作用小,对松毛虫成虫羽化、产卵量均有抑制作用;但触杀效果不佳、药效较慢。在闽南地区防治3—4龄马尾松毛虫,浓度以1250倍~2500倍为宜;防治越冬代幼虫,施药时间最好在11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19.
红云翅斑螟Salebriasemirubela(Scpoli)在鲁东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以幼虫危害柳梢,幼虫一生共转移危害3~4次,取食叶片60~80片。6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用25%灭幼脲Ⅲ号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飞机低容量喷洒25%的灭幼脲对农桐间作区大袋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和Ⅰ号3克防治效果最好。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防治25万亩,平均杀虫率92.3%。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大袋蛾对农、林、果树和农作物的危害,而且兼治了农林作物上同期发生的其他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