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野生稻南宁晚季平均始穗期在9月29日或30日,在不同年度间较稳定。在早季,普通野生稻的抽穗率和始穗期在不同年度间差异较大,抽穗率变化在24.4%至68.7%之间,始穗期差异4至15天,一般早季较迟抽穗的类型晚季平均始穗期略早;遗传纯合性较高的群体早季抽穗率较低或不抽穗,其晚季始穗期也较趋于一致。植株形态为匍匐的类型晚季始穗期比倾斜、半直立和直立类型迟,来源于纬度较高地区的群体,其平均始穗期较早。  相似文献   

2.
2002年浙西地区连作晚稻部分组合生长异常,发生大面积早穗现象,品种主要有协优46、协优963等,主要表现是抽穗提早、始穗不整齐、植株高矮不一、主穗与分蘖穗穗型大小差异明显、成熟度不一致。不同农区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育秧方式与秧龄,早穗程度各异。且秧龄越长早穗现象越严重,并随着秧龄延长,摇风叶及早穗比率递增,而株高、穗长、粒数及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同一品种作单季种植无此异常现象发生。1原因分析1.1气候异常连作晚稻育秧期间受高温天气影响,秧苗生长发育、出叶速度比常年明显加快。与常年同样的秧龄,秧苗叶龄超前1叶以上。据当地…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两年的区域试验表明:品种(组合)中优5617、G98A/04F433、中优158表现为高产稳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Ⅱ优838,可在适宜地区示范种植。其中两年的区域试验中,中优5617生育期适中,有效穗多;G98A,/04F433群体整齐,生育期比Ⅱ优838早5d,后期落色好,结实率较高;中优158生育期比对照早熟4d左右,株高较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此外,黔南502群体整齐,产量性状突出,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株高偏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但该品种高感稻瘟病。  相似文献   

4.
高宏 《种子世界》2002,(8):41-42
1 自交系特征特性 母本:植株长势旺,叶色深绿,成株健壮整齐,秆硬抗倒,根多发达,耐旱;雌雄穗发育协调,雌花花丝抽出时,雄花开始散粉。 父本:植株长势旺,叶色灰绿,成株健壮整齐,雌雄较发达,分枝多,花粉量较大,花期长。雌雄出现……  相似文献   

5.
夏播“京早7号”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玉米植株叶片间的叶绿素含量(a+b,a、b,a/b值)变化有明显的区别.基部第一叶,叶绿素含量高峰出现早,维持时间短,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余叶片为双峰曲线或多峰曲线变化.随叶位的升高而出现高峰期推迟,顶住叶稍晚;中上位叶最晚.全株叶片中,以17叶(穗位上1—2叶)含量最高,其次为以穗位叶为中心的中上位叶.全株叶片在不同生育期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子粒灌浆高峰始期为最高,在此以前又在展2—3叶期,雄穗生长锥伸长——裂片期;雄穗小花分化——四分体期,抽雄——雌穗叶丝期,出现4个峰期.与叶片干物质积累输出动态有相应的变化.不同序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以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而a/b值则以下位叶>上位叶>中位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Hayman(1954)的双列杂交法对小麦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稳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稳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德不孕小稳数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越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株高的狭义遗传率最大.其次为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早代选择对株高有明显效果,其次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92425是改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较好亲本;苏8527是改良每稳粒数的较好亲本:92041是提高于粗重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挖掘适宜南疆地区复播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9-2020年以不同生态区的13个主推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产量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在78~109d,供试材料中6个品种生育期均≤88d(豫谷18,CK);有7个品种连续2年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产量稳定,相比CK显著增产。穗重、穗粒重、成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8个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依次为穗重>穗粒重>穗数>生育期>株数>穗粗>穗长>株高,说明抗除草剂复播谷子品种的筛选应首先关注穗部性状,其次是生育期与株高。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豫谷32、赤谷K1、冀杂金苗、豫谷31和冀谷41等5个较适宜在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抗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郭学鉴  王占文 《种子》1999,(3):74-75
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高低,与玉米穗粒和植株部位的各种性状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但是,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遗传极为复杂,不仅与杂交组合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与生育期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近几年玉米早熟种的选育中,体会到它与中晚熟种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地方。例如,早熟种对温度的反应极为敏感,不同试验地点的温度差异,对生育期的变化影响极大。百粒重的变化也与不同地理位置有明显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早熟种玉米选育时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1供试材料1996年利用一批早熟优良自交系,组配成111个杂交组合。2试验地点试验…  相似文献   

9.
源—库比改变对玉米群体光合和其它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下降,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去叶效应的大小顺序是:去整株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单株籽粒产量减产的最大的是去整株叶,平均减产87%;其次是去穗上所有叶,平均减产51%;去穗  相似文献   

10.
更正     
2006年4月,益阳市大通湖区某菜农向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投诉了一个杂交莴笋品种,经专家鉴定,其中有一项是对植株高度的随机取样33株进行测定,结果表现为:平均高度为47.26cm。其中高度为20.00-29.00cm有7株;高度为30.00~49.00cm有8株,高度为50.00-79.00cm有18株。高矮悬殊较大,表现不齐。投诉者对这所做的结论不甚理解,确切地说,不知是种子的什么原因,能从哪方面找种子经销商索赔。  相似文献   

11.
超级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对来自国外和国内420份超级小麦种质资源在山东泰安市连续二年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这些小麦种质资源中,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低,育种时容易选择。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穗长的增加及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穗粒重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穗长的增加,株高有增加的趋势;株高的增加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多,但千粒重随之下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泰安生态条件、综合性状好的材料27份,其中抗病好的材料10份,大穗大粒类2份,优质类23份,早熟类12份,矮秆2份,抗寒3份,多穗多粒7份。  相似文献   

12.
转反义PLDγ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良的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经特异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筛选出转化体并分析研究了转化株系与受体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 (1) 3个材料扩增出与阳性质粒大小相同的400 bp的目的片段,说明该基因已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获得了转基因小麦植株。(2)转基因株系在农艺性状上与受体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株高、千粒重、单株穗数增加。变化范围分别为79.2~83.8 cm、50.53~52.98 g、5.30~8.86穗,分别比对照提高13.4 cm、6.94 g、3.82穗;而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减少。(3)转基因株系的成熟期明显比受体提早4~8 d;转化株系早代和后代中均存在完全的雄性不育现象。  相似文献   

13.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表现、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差异更为明显,其中群体GP-5和GP-3植株穗位高低适中,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具有较大改良利用潜势;群体GP-4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偏低,GCA正向效应值偏小,但植株较矮,穗位较低,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通过GCA改良和SCA选择有一定利用前景;群体GP-1和GP-2植株穗位偏高,主要产量性状的GCA均为负值,育种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4.
1 选品种育壮苗;品种选择①选用早熟或中晚熟、丰产耐光能力强品种;②选植株开张角度小,分枝性较弱,节间较短的品种;③选用耐寒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当前适宜上述条件的品种:早熟品种:“早粉二号”“北京早红”等;中晚熟品种:“强力米寿”“济南粉红”“农大23”等。;培育壮苗①播期:定植期要求大棚里的土壤温度在一周内稳定在10℃,所以在定植期内适当早定植,但不能过早,否则影响发根。一般在4月20~25日,苗龄一般是早熟品种68~71d,中晚熟品种是80~83d。在大苗龄的基础上栽培,前期产量较高,可提早上市。壮苗标准:叶6~7片,株高20cm左右,并有70%~80%的现蕾。②幼苗管理:防止幼苗徒长,蹲苗,为花芽分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温度:出土之前,日温保持在25~30℃,夜温保持在18~22℃,而出土后,应立即降温,日温保持在20~24℃,夜间16 ~18℃,在子叶展开之前,给幼苗8~12d的低温条件15~20℃,目的是降低第一穗花序的节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验用增产灵和2,3,5-三碘苯甲酸(TIBA)对间作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进行喷施。喷施增产灵后,对早熟矮杆品种各处理均表现增产,其增产幅度为0.37%-6.75%,施用时期以结荚期为佳;早中熟、中杆、生长较为繁茂的品种仅在开花期喷30ppm可增产12.06%;增产灵的增产作用主要是由于提高了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喷TIBA后,对植株主要起降矮壮杆的作用,株高降矮0.52-10.78cm,抗倒能力增强,早熟、矮杆的75-88-13开花期喷施呈减产效应,而结荚期喷施可增产0.47%-3.5%;早中熟、中杆的冬二则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42%.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植株生长至10~12片可见叶期,用0.3%的PC复合生长调节剂喷施上部叶片1次,可显著降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通过对掖单13号、郑单13号、豫玉27号和安玉13号玉米的试验,其成熟期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4.2~50.2cm;穗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4.8cm~27.3cm。但株高和穗位的降低对供试玉米的百粒重和穗粒重等某些主要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的分析结果表明,PC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可明显引起供试玉米体内生理生化水平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试验品种(含两个对照品种)共22个,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组和中迟熟组。1.1.1早熟组品种有陆两优1733、株两优606、中嘉早17号、益两优88、优I608、五优156、株两优4024、株两优6108、陵两优942、株两优22,中早35为对照(对照1)。1.1.2中迟熟组品种有荣优9号、中2优308、协优洲156、陵两优7108、早丰优402、荣优608、中2优280、欣荣优5号、欣  相似文献   

18.
早稻旱育苗增产早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优质旱籼和早粳采用旱育苗的处理平均亩产438.67kg,比旱苗(对照)增产5.32%,差异极显著。其中早籼稻的增产幅度大于早稻;早播早栽的又叁于迟播迟栽处理。可见,当地早播早栽的绿肥或冬闲田早籼稻,采取旱育苗方式有着显著的增产效应;改良育苗则以迟播迟栽的增产显著。早播早栽情况下,旱育苗比对照早熟2-3天。但比当地生产上迟播迟栽的对照(早籼和早粳)全生育期长9天和11天,早熟7天和5天  相似文献   

19.
香白糯是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育成的果蔬型糯玉米新品种,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的鲜果穗蒸煮后表现子粒鲜嫩柔软、皮薄、具有浓郁的玉米香味,适口性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品质优、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的特点,中早熟,春植生育期72—78d,秋植66—75d。植株整齐高大,株高180—200cm,穗位高80—90cm;主茎叶数16—17片,且叶片平展宽窄中等;叶鞘浅紫红色,叶色翠绿,生育后期叶片边缘稍有黄色;茎秆坚硬,根系发达,耐肥抗倒,抗多种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省12个水稻品种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穴穗数呈显著负相关。选育高产品种为穗粒数多即大穗型的,分蘖力、结实率和千粒重中等的,但穗不宜过长,稻穗长会影响结实率。植株高、稻穗长会使糙米率、精米率下降,垩白大,品质下降;分蘖力强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穗粒数多垩白大,直链淀粉含量高,品质下降;长宽比大的品种胶确度长;选择品质好的品种为株矮、穗短、穗粒数少、结实率和千粒重中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