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的8个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横侧比(横径/侧径)、青皮厚度以及鲜坚果(去除青皮)单果质量]进行了测定,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基于青果的8个性状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果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945%~34.62%之间,各性状依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果单果质量>鲜坚果单果质量>青皮厚度>青果纵径>青果果形指数>青果侧径>青果横径>青果横侧比。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青皮厚度与鲜坚果单果质量相关性小。8个性状均可以作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的衡量指标。96份种质聚类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具有青果单果质量大、鲜坚果单果质量大、果形指数大(长果形)的特征,第Ⅱ类群具有青皮厚的特征,第Ⅲ类群具有果形指数较大、青皮较薄的特征,第Ⅳ类群具有果实小、青皮薄、果形椭圆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薄壳山核桃营养物质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叶片营养与种仁营养积累之间的关系,为薄壳山核桃果实营养积累、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大小年现象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品种为试材,连续2 a对其结果期全过程的果实和叶片进行动态取样,测定种仁和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测定指标包括脂肪、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水分及P、K、Ca、Mg、Na、Mn、Fe、Cu、Zn、Se等的含量。同时,对种仁及叶片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薄壳山核桃种仁2 a的脂肪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种仁矿质元素在95~125 d表现出剧烈变化,而叶中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平缓。【结论】果实发育早期至中后期(95~145 d)是薄壳山核桃营养物质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是果实品质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以山核桃为母本,薄壳山核桃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对收获果实和种子进行各性状测定,然后利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对播种苗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授粉坐果良好,4个组合均收获大量果实,收获果实颜色、形状发生较大变异,性状测定发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壳厚、壳质量、仁质量等都显著优于山核桃自然授粉果实;播种幼苗表型与母本一致,AFLP和SSR分子标记对后代鉴定发现授粉后代不是真杂种,果实变异为花粉直感效应。山核桃可能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4.
核桃青果与坚果外观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了5个青果外观性状和7个坚果外观性状,分析了青果性状、坚果性状及青果与其坚果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青果外观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核桃坚果三径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坚果鲜重与坚果三径和坚果仁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坚果仁鲜重与坚果三径、坚果鲜重和坚果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坚果壳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坚果出仁率仅与坚果仁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坚果壳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坚果纵径呈显著正相关;坚果壳厚与坚果横径、坚果纵径、坚果仁鲜重及坚果出仁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坚果线径呈显著负相关;核桃青果5个性状与坚果三径、坚果鲜重、坚果仁鲜重及坚果出仁率等6个坚果外观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坚果壳厚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列出了各个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产量相关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澳洲坚果种质主要果实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澳洲坚果生产和高产育种借鉴。【方法】以来自世界各地的45份澳洲坚果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2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表明,12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61~17.83%,果仁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7.83%,果仁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61%。相关分析表明,澳洲坚果各果实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且多个性状影响产量,鲜果质量与壳果质量、果仁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45个澳洲坚果的12个果实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9.55%。聚类分析将45份澳洲坚果种质材料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果实较大,近球形;类群Ⅱ:果实均匀,近卵圆形;类群Ⅲ:果实较小,但果实出种率和出仁率高。【结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表现,这将为澳洲坚果果实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形状、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澳洲坚果的有效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0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果实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质量性状中果仁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4.23%,最小的是坚果横径,为6.04%;营养成分中Ca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4.47%,最小的是脂肪含量,仅为2.93%。果仁营养成分均以脂肪为主,含量(w)最高的种质是GR1,为78 g·100 g-1;最低的种质是A4,为69.90 g·100 g-1。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将果实质量性状与营养成分进行综合品质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0.793%。根据以上5个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计算种质综合品质排名,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种质为GR1、HJ、JW、B3和B7。【结论】鲜果纵横径、坚果单果质量、坚果横径、壳果干质量、出仁率、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含量和Zn含量10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澳洲坚果种质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出果实质量最高的HJ、B4、GR1,氨基酸、P含量和出仁率较高的JW、A4,果实数量性状高的GR1,可溶性糖和Ca含量高的B4,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高的HJ、B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酿酒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香宝馨(Chambourcin)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以及它们的正反交后代为试材,对其果粒质量、大小等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遗传倾向分析,并初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单株。【结果】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变异较为广泛;单粒质量、果粒横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以及种子数在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单粒质量、果粒横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以及种子数的平均值均小于亲本中亲值,表现出趋小的遗传倾向;单粒质量、果粒横径、种子数都整体表现出趋中偏低的遗传倾向,果粒纵径、果形指数表现出明显偏低遗传的倾向,果皮厚度表现出明显的趋中遗传倾向,果粒形状、果皮颜色、果皮涩味、果肉香味遗传倾向于亲本,果肉质地遗传倾向趋向于亲本赤霞珠,果肉颜色遗传倾向则趋向于亲本香宝馨。【结论】通过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观察初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单株XC090、XC120、XC215、XC252、CX032、CX070、CX073、CX095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8.
以胡颓子属(Elaeagnus Linn.)5种落叶植物为试材,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系统聚类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间果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果高、果形指数、果质量、果肉率的差异极显著。5种胡颓子属植物中,毛木半夏的果径变异系数最大,其它种以果质量变异系数为最大。聚类分析表明银果牛奶子与江西羊奶子果实性状较相似,较其它3种具有果形指数高、单果质量大、果肉多的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9.
‘浙林山3号’是从浙江省天目山区山核桃天然群体中选出的早熟新品种。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至9月初。坚果综合性状优,单果质量3.98 g,果形指数1.08,出仁率43.79%;种仁含粗脂肪68.73%。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在中国浙江、安徽海拔100 ~ 800 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较好的沙壤土至重壤土的山区、半山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硒处理对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硒处理对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矿质元素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 a(年)生盛果期薄壳山核桃‘威斯顿’嫁接株为试材,用0 mg·kg-1(CK)、20 mg·kg-1(T1)、40 mg·kg-1(T2)、80 mg·kg-1(T3)、160 mg·kg-1(T4)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薄壳山核桃果实,采样测定薄壳山核桃果实各项生理指标。【结果】160 mg·kg-1硒处理后,薄壳山核桃的鲜果质量、果质量、仁质量分别为31.20 g、10.80 g、5.45 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91%、6.73%、11.22%。硒处理促进种仁中Se、Zn、Mn、Mg含量的积累,抑制Cu、Fe、K、Ca含量的积累。随着硒处理质量分数提高,种仁Se含量极显著提高,160 mg·kg-1硒处理后,Se含量(w,后同)为0.50 mg·kg-1,较对照极显著增加了49倍。硒处理与种仁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160 mg·kg-1硒处理后,Zn含量较对照极显著提高了11.16%。硒处理对种仁Cu、K、Ca含量的抑制作用随着硒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而硒处理对种仁Fe含量的抑制作用随处理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减弱。各处理质量分数下,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大小依次为T4(11.40)T3(11.01)CK(10.87)T2(10.49)T1(10.27)。硒处理后,种仁中各氨基酸组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氨基酸总量大小依次为T4(12.21 g·100 g-1)T3(11.25 g·100 g-1) T1 (11.20 g·100 g-1)T2(11.09 g·100 g-1)CK(9.35 g·100 g-1),且160 mg·kg-1硒处理后的氨基酸含量(赖氨酸、蛋氨酸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60 mg·kg-1亚硒酸钠处理促进了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发育与生长,影响了果实各部分各元素的吸收,显著提高了薄壳山核桃种仁硒含量和各氨基酸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