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傅洪拓 《科学养鱼》2007,(11):39-39
职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副主任 职称:研究员专业与专长:遗传育种 主要业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育种研究中心技术领域责任科学家,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和水产良种产业化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2.
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水产动物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BLUP遗传评定为核心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结合国内水产动物育种项目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大多数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在WindowsXP环境下利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基于ObjectPascal语言的DelphiIDE工具开发完成的。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基本信息、种质管理、性能管理、育种分析和销售管理等,覆盖整个育种项目周期,并对流程实行标准化,能够自动化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据的管理、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计算和配种方案制定等主要工作。软件已经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等育种项目中得到应用,其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育种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水产动物育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染色体操作育种技术作为现代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产动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水产动物染色体操作育种技术,包括人工诱导多倍体与检测多倍体的方法、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职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副主任职称:研究员专业与专长:遗传育种主要业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育种研究中心技术领域责任科学家,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产遗传  相似文献   

5.
鲑鳟鱼类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育种实践的水产动物之一,在近50年育种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育种策略、选择方法,为其他水产动物的遗传选育提供借鉴。育种者为满足消费市场和养殖者对鱼肉品质、鱼体规格、高抗病力、高饲料转化率等需求,利用多种育种策略和选择方法来开发相应的养殖品种和品系。本文从育种策略、选择方法等概括介绍目前我国鲑鳟鱼遗传育种领域的主要支撑技术,以期为其他水产动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育种值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育种项目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本文综述了3种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标记辅助BLUP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众多研究表明,基于系谱结构和表型信息的BLUP方法将成为水产动物育种中一种快速有效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动物由于其性别控制的某些特点,其做为遗传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及在育种实践中的价值具有广泛意义。实验表明,应用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理生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可以达到水产动物性别定向控制的目标。关于水产动物的遗传育种,国内外有许多详尽的评述,本文将包括多倍体育种等做为不育苗种发生的技术一并列入,就国内外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研究和实践进行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分子标记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为今后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综述了SSR的开发方法以及SSR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的定位、DNA指纹图谱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SSR分子标记在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质鉴定、遗传距离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机制。近年来,随着对水产养殖动物各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DNA甲基化在水产养种动物遗传育种的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DNA甲基化和其检测技术,并从鱼类、贝类、棘皮动物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该技术在这三类动物上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水产养殖动物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已发展成为国内水产选择育种的重要技术体系。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如何选种和配种实现遗传进展最大化是当前该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最佳遗传贡献理论(Optimum Contribution,OC)已成为平衡育种核心群长期遗传进展与近交水平的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OC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不同优化算法的特点和该理论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综述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OC理论研究新进展。遗传贡献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主要包括拉格朗日乘数法、半正定规划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等。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执行OC选择10代后获得的遗传进展要比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育种值直接选择高21%-60%。针对水产动物等高繁殖力大群体,育种学家进一步改进了算法,利用候选亲本父母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来计算候选亲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和逆矩阵,降低了逆矩阵的维数,提高了最佳遗传贡献值的计算效率。但是拉格朗日乘数法并不能保证求解出的遗传贡献值为全局最大值,而半正定规划方法利用内点算法可以获得候选亲本的最佳遗传贡献值,与前者相比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1.5%-9%。差分进化算法可将遗传进展、遗传多样性、后代近交、场间遗传联系、多阶段选择、分子标记利用和成本等多种因素纳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同时完成个体选择和交配方案制定两个关键任务。复合系谱和基因组信息,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贡献值,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OC选择已经应用在畜牧、林木育种研究中,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与BLUP直接选择相比,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进一步提高(17%-30%)。针对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的特点,本文分析了OC理论应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在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中应用OC理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一类由单个碱基转换或颠换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标记(SSR)之后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QTL定位、关联分析及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SNPs的概念、特点及检测SNPs的主要方法,综述了SNPs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将SNPs更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动物群体遗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生物进化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我国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全景研究较少且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的问题,采用定量技术景观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主题、创新主体等4个维度对该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全景阐释。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动物育种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东部沿海各省育种技术创新表现活跃;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传统的育种技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成果多,分子生物学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选育成果已经开始凸显;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技术创新的来源,企业尚未成为该领域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学》2011,(4):232
2011水产科技论坛将于2011年7月16-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水产科技论坛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办于2003年,是国际性、高水平的水产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流的平台。当前,生物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种质(群)鉴定、水产动物营养  相似文献   

14.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4-019604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TRFLP、RAPD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并论述了三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颉晓勇副研究员,现就职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为水产养殖生态学、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学、鲎生物学。针对近二十年来中国海域的鲎自然资源严重衰退现状,致力于中国鲎繁殖、养殖、增殖放流、资源保护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生化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技术的全面发展给水产养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更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不仅解释了水产养殖中一些理论基础,而且解决了很多水产养殖中困扰已久的难题。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技术被应用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疾病诊断、免疫防控、水质调控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黄忠文 《淡水渔业》1987,(1):M002-M002
<正> 为普及提高我国鱼类生化与遗传育种的理论水平,中国水产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托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举办的全国首届《鱼类生化与遗传育种培训班》于1986年12月5日在武昌开学。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学员40人,参加讲课的老师有全国知名的教授、副教授一级的专家共13名。这次培训班主要讲国内外水产动态及我国水产科技成果、天然雌核发育、鱼类育种及其新技术应用、基因工程、鱼类细胞遗传学概况、基因工程专题、鱼类的生殖生理专题、生化遗传、人工雌核发育、物理学在渔  相似文献   

19.
, 《淡水渔业》2012,42(6):92
<正>《淡水渔业》是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现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水产基础科学、生物技术、遗传与育种、渔业生态与资源、水生生物多样性、渔业环境与保护、渔业设施与机械、网具与捕捞、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控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初析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在农业部财政专项的资助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挪威国家水产研究所AKVAFORSK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黄海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实施了“水产养殖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的引进与示范”项目,主要改良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抗病力3个性状。为进一步了解挪威大西洋鲑良种生产体系,项目组于2006年6月赴挪威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挪方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现代育种技术特点,以挪威大西洋鲑良种生产体系为例,研究并分析了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