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秋播大蒜出苗存在问题(一)播种时温度偏高大蒜是耐寒性作物,适宜冷凉的气候条件,蒜种萌芽最适宜温度在16-20℃,超过30℃将会强迫蒜种休眠,抑制蒜种萌发.可是秋季播种大蒜的播种期正是温度较高的时间,所以在-定程度上会影响大蒜的出苗.  相似文献   

2.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两年生草本植物,半寒性,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幼苗可耐-10℃的低温,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6-20℃,30℃以上高温会强迫休眠,适于大蒜鳞茎生长的温度为12-25℃。大蒜属于浅根系作物,根系主要集中在5-25厘米的耕作层内,横展直径30厘米左右。最适宜生长在沙壤土上。  相似文献   

3.
大蒜是群众所喜食的蔬菜品种之一,蒜头、蒜薹和蒜苗均可食用。大蒜的种植遍及全国,分布极其广泛。大蒜的播种期因地区和品种而异,可分为秋播和春播。以北纬35~38°为大蒜春播和秋播的分界线。35°以南地区以秋播为主。38°以北地区宜在早春播种。35~38°之间地区春秋播均可。定  相似文献   

4.
<正>一、秋播大蒜出苗存在问题(一)播种时温度偏高大蒜是耐寒性作物,适宜冷凉的气候条件,蒜种萌芽最适宜温度在16~20℃,超过30℃将会强迫蒜种休眠,抑制蒜种萌发。可是秋季播种大蒜的播种期正是温度较高的时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蒜的出苗。(二)留种不科学种子质量关系到出苗的好坏。留蒜种是保证出苗全、出苗齐的关键。这在秋播大蒜中表现的尤为重要。一些农户对种子质量认识不足,认为种  相似文献   

5.
1品种选择选择耐热性能好、生育期短、叶宽柔软、抗病丰产的早熟优良品种,也可选择一些抗性好、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如乐都紫皮蒜等。2播期确定应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适时播种,大蒜喜好冷凉气候条件,在3-5℃的低温下即可萌发,≥12℃时萌芽迅速,适温为20℃左右。幼苗生长适温为12-16℃。大蒜播种过早,因休眠和高温的影响,出苗延迟,反而出苗慢,且冬前营养体过大抗寒肥力弱。播种  相似文献   

6.
1播种育苗 播种期北方的大葱以秋播、夏播为主.第二年入冬收获。南方则春播和秋播,秋播的在第二年入冬时收获,春播的当年收获。秋季育苗,根据各地的纬度不同,播种期也不同,北纬36~42。地区,播种期从8月下旬-9月下旬。北纬34—40。地区,春季育苗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秋播与春播大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幼苗期。秋播大葱幼苗期要经过冬前苗期、越冬期、返青期.而后进入葱苗旺盛期,技术上要求幼苗在越冬前长出的叶敬不能超讨3叶.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2018年莱芜生姜生长季内的气象资料,结合生姜发育期指标,应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日尺度的温度适宜度模型,定量分析评估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度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较高,平均为0.72,除播种至出苗期外均超过0.7。生姜温度适宜度收获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播种至出苗期,播种至出苗期温度适宜度波动较大,温度是影响生姜适时播种的主要气象因子。2009—2018年莱芜生姜温度适宜度变化特征明显,播种至出苗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使生姜遭受低温和高温热害的风险降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长趋势,温度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性的3类评价指标(不适宜、适宜、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8.
大葱的育苗     
冬季大葱对播种要求严格,要按当地常年气候来确定适宜秋播或春播。一般来说,在无霜期少于180天以上的地区,可以秋播,200天以上的地区,可以春播,180~200天的春播或秋播均可。  相似文献   

9.
阿城大蒜在哈市越冬栽培播期的初报徐启江,池春玉,倪富君前言大蒜的播种期因地区不同而异,可分为春播和秋播,以北纬35°—38°为春播和秋播的分界线。35°以南地区冬季不太寒冷,大蒜可自然越冬,多以秋播为主。35°—38°之间地区春播和秋播均可。38°以...  相似文献   

10.
大蒜在成县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蒜属浅根性植物,对光热较为敏感,对水分的要求不太严格。当年日照时数在2100-2800h、气候较为冷凉、正常年份的雨量供应(当地雨量620mm),大蒜就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大蒜冬季可耐短时-10℃的极端最低气温。对大蒜生育影响明显的是幼苗期的持续低温和花芽蒜瓣分化期的较强晚霜冻害。当冬季最低气温≤-10℃持续3天以上时,大蒜幼苗遭冻害,致叶片大面积干枯,对抽薹和蒜头生长发育影响明显。3-4月的强冷空气和较强晚霜冻对大蒜花芽花瓣分化和抽薹影响较大。9-10月的持续阴雨造成土壤过湿,大蒜幼苗呼吸困难,影响其生长发育,并引发大蒜病害。较为严重的春旱影响大蒜抽薹和蒜瓣膨大,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1.
1、温度甘蓝起源于温暖湿润地区、喜凉爽,较耐寒。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幼苗一般能忍受较长期-1~-2℃低温及较短期-3~-5℃的低温;叶球生长适温为17~20℃;结球期气温应控制在25℃以下。2、湿度结球甘蓝的根系浅而叶片大,故适宜在比  相似文献   

12.
大蒜在成县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蒜属浅根性植物,对光热较为敏感,对水分的要求不太严格。当年日照时数在2 100~2 800 h、气候较为冷凉、正常年份的雨量供应(当地雨量620 mm),大蒜就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大蒜冬季可耐短时-10℃的极端最低气温。对大蒜生育影响明显的是幼苗期的持续低温和花芽蒜瓣分化期的较强晚霜冻害。当冬季最低气温≤-10℃持续3 d以上时,大蒜幼苗遭冻害,导致叶片大面积干枯,对抽薹和蒜头生长发育影响明显。3—4月的强冷空气和较强晚霜冻对大蒜花芽花瓣分化和抽薹影响较大。9—10月的持续阴雨造成土壤过湿,大蒜幼苗呼吸困难,影响其生长发育,并引发大蒜病害。较为严重的春旱影响大蒜抽薹和蒜瓣膨大,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3.
大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温度大蒜是耐寒蔬菜。大蒜适应温度范围-5-26℃,可以短期忍耐-10℃低温。叶片生长适宜温度12~16℃,蒜薹伸长和蒜头膨大适宜温度15~20℃。  相似文献   

14.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小叶章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5.
正1生长发育习性重楼喜欢生活在海拔500~3000m左右,气候湿润,雨量适当的林下蔽荫处。一般种子萌发、根生长发育和顶芽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0℃,出苗为20℃,地上部植株生长为16~20℃,地下部根茎生长为14~18℃。重楼生长要求蔽荫的环境,光照较强会使叶片枯萎。一般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要求遮荫较好,而成熟前二年要适当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型大蒜品种在陕西省杨陵地区 (北纬 34°18′)连年秋播结果表明 ,低温反应敏感型品种的蒜头重量一般不降低 ,但蒜瓣数减少 ,独头蒜和 2~ 4瓣的少瓣蒜增多 ,抽薹率下降 ;低温反应中间型品种一般可正常生长 ,但不同品种间的适应性有差异 ,特别是来自纬度较低而海拔较高地区的品种明显表现不适应 ;低温反应迟钝型品种可以形成蒜头 ,但单头重显著降低 ,抽薹性变差。因此 ,异地引种时必须了解大蒜品种的生态型  相似文献   

17.
蒜农在秋播时盲目增加化肥等物品的投入量,加上管理松懈,气候异常,导致大蒜在萌发期和幼苗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广大蒜农在大蒜生产上取得更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银杏幼苗随着苗龄的增长耐寒性增强。幼芽生长期苗在近冰点温度条件下1d或-2℃条件下1h即出现低温伤害,伤害最初表现在茎尖;初生叶出现期苗可耐近冰点温度持续3d或-2℃1h,发育叶出现期可耐-4℃低温1h,持续7d近冰点温度对此期苗木无伤害。据此,提出银杏在冀南地区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9.
乐都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平均海拔2200~2600m,年平均气温3-6℃,年降雨量350mm,年日照时数2600h,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由于该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8℃以上,大蒜生产中常进行春播。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大蒜秋播试验,以大蒜的种瓣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发芽生长.延长了大蒜的生育期,比春播大蒜增产达25%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天祝县蒜苗日光温室冬春两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蒜喜冷凉,发芽期及幼苗期适温为3~5℃,温度过高,植株呼吸作用增强,养分消耗较多,生长受抑制。幼苗期极耐寒,可耐-7℃的低温,短时间内可耐-10℃的低温。鳞茎膨大期适温为20~25℃,温度较低时,鳞茎膨大缓慢。为了抢秋冬、早春季蒜苗市场,我们经过3a的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日光温室蒜苗两茬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