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正仙桃市是湖北省的河蟹主产区之一,河蟹养殖面积近10万亩,养殖模式多为河蟹"3+5"养殖模式,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部分养殖户未进行品种套养。近几年来,由于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连年上涨。为此,本研究于2017年在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渔场雷台分场进行了小龙虾、河蟹池塘混养技术试验,通过试验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小龙虾、河蟹池塘混  相似文献   

2.
<正>小龙虾肉质丰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河蟹因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小龙虾、河蟹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2012年,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项目实施中,将小龙虾、河蟹确定为主推品种,在金湖县示范户韦爱良的40×667 m2的池塘内进行小龙虾与河蟹套养技术试验,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3.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彦  颜昌胜 《中国水产》2009,404(7):40-42
为了探索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2008年在洪湖市滨湖河蟹板块养殖基地进行了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小龙虾156kg,河蟹115kg,亩产值6932元,每亩纯利4500元。  相似文献   

4.
我们利用200亩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套养小龙虾试验。经过两年摸索,平均亩产蟹48千克、小龙虾70千克、鳜鱼5千克、花白鲢42千克,亩均获利2320元左右。现将河蟹、小龙虾池塘生态套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蟹是一种新型的河蟹生产模式。由于市场对河蟹需要量的增加,池塘养蟹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我省大力推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进程中,河蟹的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探索,在池塘结构、防逃设施、水质管理和饲养投喂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资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21年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某合作社开展河蟹套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试验,在河蟹基本放养模式基础上套养一定量的红螯螯虾能够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与单位池塘的产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河蟹、鳜鱼混套模式的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宝应县西安丰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梁永正,2017年采用河蟹和鳜鱼套养模式,利用两种生物的不同习性,实现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养殖空间的生态效应,实现河蟹和鳜鱼亩产"双超百"(即:河蟹和鳜鱼亩产均超百斤),获得了较好效益。现将该河蟹和鳜鱼套养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条件1.1池塘面积和水源池塘面积13×667m2,地形呈东西向长方形。养殖水源充足,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水体良好,符合《无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河蟹套养不同品种养殖效益,构建河蟹+鳜鱼、河蟹+青虾+鳜鱼以及河蟹+小龙虾+鳜鱼三种河蟹套养模式,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河蟹套养模式净利润分别为33552、32856和33369元/hm^2,模式间净利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河蟹池套养鳜鱼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鳜鱼利润贡献达到4374~5622元/hm^2;河蟹价格波动显著影响三种河蟹套养模式净利润,河蟹池套养青虾、小龙虾能较好地分担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近几年小龙虾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小龙虾养殖已经从原来的稻田套养模式、藕田套养模式、河蟹池套养模式等逐步发展为以小龙虾为主、种植水草、浅水生态的养殖模式,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技术,不但提高了小龙虾养殖的亩产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同时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增加了效益。现就高淳区桠溪镇9×667 m~2池塘的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5养成技术 5.1池塘养殖 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可使用对虾养殖池。要求池塘面积在0.2~2 hm^2,水深1.5 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底质为沙泥底,保水性好。在池塘底部开挖宽约2.5 m、水深2 m以上的环沟,并在池中央部位投放一些瓦片、树枝等隐蔽物。为防止外逃,要在池周加设防逃网或防逃墙。  相似文献   

11.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蟹池"11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即以河蟹为主,套养青虾和鳜鱼,667m2产河蟹100kg,青虾、优质鱼类100kg,667m2效益5000元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兴化市是全国河蟹养殖大县(市),2021年河蟹养殖总面积84万亩.兴化市积极推广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的"兴化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稳定提升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一、养殖池塘工程建设 选取提水养殖塘口,开展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养殖.提水塘口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的田块开挖,面积以20...  相似文献   

14.
苦草俗名扁担薇、面条草等,系沉水水生植物,分蘖快,生长迅速。它既是河蟹、青虾喜食的植物性饲料之一,又能为其栖息、蜕壳、逃避敌害提供隐蔽的场所,对河蟹、青虾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作用。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10亩,水深1~2米,排灌方便,塘底平坦,淤泥在20厘米左右,对面积较大的池塘、湖泊可沿塘边、浅滩区种植苦草。2.彻底清塘冬季将池塘彻底晒冻后,在幼蟹、青虾苗下塘前20天,用生石灰75~100公斤/亩,用水溶化后均匀泼洒全塘,杀灭敌害生物。在灌排水时要用密眼网片将进出水口围栏严实,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我们在姜堰区玉龙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玉龙)和华港镇下溪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下溪)开展了蟹池套养沙塘鳢不同放养密度对比试验,鉴于本地区河蟹养殖以亩放扣蟹800~1200只最为常见,因此试验中河蟹亩放养数量选择在1000只,沙塘鳢套养密度在2012年试养的基础上分4个量级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卫境 《水产养殖》2003,24(6):20-21
池塘养蟹成败的关键在于防逃。根据河蟹逃逸的规律性,本文将目前生产中投资较小、效果较好的一些防逃设施总结如下。1 河蟹逃逸规律1.1 生殖洄游的逃逸 每年秋季,“霜降”前后(9~11月),成蟹便降河进行生殖洄游,繁衍后代,这便是农谚所说的“西风响,蟹脚痒,返故乡”。这时河蟹开始大量逃逸。在池塘养殖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河蟹也会想方设法逃逸。  相似文献   

17.
绥化市北林区在2004年开展了池塘规模养殖河蟹初试,通过一年的养殖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区河蟹养殖面积1475亩,总投放扣蟹7820kg,平均规格为230只/kg左右,于4月29日入池,最高亩放6.5kg,1450只,平均亩放5.3kg。按照河蟹养殖要求设置了防逃墙,大部分池塘四周水边有水草,投喂的饲料主要有豆饼、豆粕、玉米粒、玉米面,  相似文献   

18.
正蟹塘套养青虾、鳜能够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清除蟹塘内野杂鱼,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1清塘消毒放养前用180 kg/667 m~2生石灰化水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池塘消毒,曝晒2周后再注水。生石灰清塘可以杀灭有害病原生物,加速池底有害物质氧化,防止塘底老化,增加水体总碱度,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河蟹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周期短的养殖项目。笔者通过5年的养蟹实践认为:养蟹成败除了苗种、水质、饵料、防逃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搞好敌害防治。如:2004年我们在20公顷的荒滩藕池中进行鱼蟹混养试验。由于时间仓促,放苗前未进行清野消毒。年底捕捞河蟹回捕率仅为21.7%,克氏原螯虾大量繁殖,渔  相似文献   

20.
唐志勇 《科学养鱼》2006,(10):25-25
鲻鱼(图见彩中插2)是淡水池塘养殖的一种优良的搭配养殖鱼类。2004年我县开始进行鲻鱼、河蟹、草鱼池塘混养技术示范,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过10厘米,应进行清淤,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