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广州天河区珠村岭南水乡元素及乞巧节事艺术元素,研究珠村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点、线、面公共空间形态。提出结合珠村乞巧文化的公共空间艺术展示方式,以微展示、序列性展示、城市画布等手法,融合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艺术性和可参与性,为珠村乞巧节事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和乞巧文化展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视野,对肇庆市葫芦园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与分析,揭示岭南传统型村落在高校建设介入背景下,当地生产资料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本土文化与高校文化、村民公共空间与大学生协调共生、和谐共用的更优路径、策略与方法.对傍校农村的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与转型升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预制装饰构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岭南传统村落建筑中,是当时岭南传统村落建筑的装饰特点。以田野调查法、图像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现存于岭南传统村落中的混凝土预制装饰构件在建筑中的出现部位及其背后的文化表意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岭南传统私家宅园装饰构件进行对比,以引起社会对20世纪70~90年代岭南传统村落建筑自我更新产物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岭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析是指导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传统村落样本的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变量;运用IBM SPSS 24. 0采用统计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4个公共因子,即村落风貌因子、精神文化因子、生产性景观因子、交通及公共空间因子,其中村落风貌因子对山地传统村落景观空间质量影响尤为重要。该研究期望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本文以肖家店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位概况、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及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适宜性、整体性、原生性和宜人性为设计原则,分别从农用地景观、道路、水洗、公共空间和民居建筑几方面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以期为后续传统村落开发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传统公共空间是寄托人们精神情感的地方,结合当下中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对乡村公共空间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选取溧阳市戴埠镇汤家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特色,提出了多村落"共享共治"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从当地风土文化特色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制定设计方案,由此来展开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与再生设计的实践探索,以此来平衡不同群体对共享空间的认知与诉求。  相似文献   

9.
以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贤村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为例,指出了传统村落拥有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价值和人文内涵,但场地存在传统景观破坏严重、经济模式单一、人口空心化等多种问题,应实施“景观地域性、空间多样性、居民主体性、环境生态性”的保护更新策略。通过植入乡村展览馆、村民广场等公共空间,增加主题民宿、采摘果园等多种居民收入途径和整治河道、修复生态景观的方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和改造策略,探索了有效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谭君  林清 《绿色科技》2023,(5):234-238
为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历史演变状况,借助ArcGIS平台,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地理集中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175个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聚在桂林、贺州和玉林3个市;(2)绘制出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标准差椭圆图,在清朝时期扁率最小,空间分布方向性最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3)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纵向分布主要受海拔高程、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社会动荡等因素可能影响着传统村落间歇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村落、低山谷地型村落以及低山斜坡型村落,并运用卫星地图判读,实地调研以及Blender建模等方法总结了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分布特征、山水空间模式,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村落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福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永泰县以及罗源县境内,海拔200~1000 m,距离水系3000 m以内的区域,并且平原丘陵型村落多呈现“溪-田-村-田”的团状集中分布模式;低山谷地多呈现“山-村-田-溪-田-村-山”的模式沿着山体呈现带状分布;低山斜坡型村落多依附山体呈现“山-村-田-溪-田”的模式分布。本研究将山水和村落视为一个整体,希望能够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步入休闲产业发展阶段,农村也需要建设公园等公益设施。乡村公园是一种新的规划设计类型,受到环境特征、游客行为、投资额度等影响,在空间构成方面,乡村公园和城市公园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乡村公园与村落公共空间的结合、公园界线的划分、交通可达性和资源整合等问题,结合广州、佛山地区乡村公园的案例实践,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为乡村公园与村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当使公园尽可能与公共设施的空间结合,其边界尽量与村民生活与生产空间切合,并妥善解决交通可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对于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城镇化"建设思维冲击了乡村公共空间原有的乡村性。乡村振兴的提出为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对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进行了解析和梳理,以为日后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世铃 《广东园林》2014,(2):I0001-I0004
“情系岭南水乡,再现瑶溪文化”是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海珠区人民政府承办。在海珠湖成功举办的第二十届广州园林博览会的主题,本届园博会大大丰富了市民春节的游乐文化活动。为配合园博展游览活动,海珠湖公园新建了一组具有海珠瑶溪本土历史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与参展的园林景观作品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以下这组照片或许能客观反映出一些实际景观之美,供业内人仕观赏交流。  相似文献   

15.
典型现代住区案例——清远云山诗意住区造园的成功经验包括:实现传统私家庭院布局向现代住区园林的转化:吸收“多元兼容、务实求变”的岭南人文精髓,融合传统微派民居建筑意象与现代岭南造园手法:营造淡雅轻盈、精巧细腻的审美氛围;延续“水房相伴”的水乡生态文化;组建浓阴密翠的亚热带植物群落;创新造园用材与营造工艺。  相似文献   

16.
拼贴·聚落     
罗舒雅 《广东园林》2008,30(2):60-64
通过采用现代简洁大方的设计手法,设计一个通过由浅到深层次表象来重拾岭南文化的一个公园。用文化来阐释风景园林.将岭南三大村落布局梳式布局、密集式布局、围拢式布局有机整合为整个滨江公园的空间布局,将岭南的“水”文化与岭南传统建筑、造园特色结合。融合艺术、生态和新技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充满城市活力的公园。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社会风俗孕育了这里悠久的花事生活习俗与传统。广府文人作为花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将花事活动融入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影响了园林营建。运用图像学图文互证方法,对清代广府文人画作中描绘的花事活动内容与园林空间、园居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图像中主要包含了种花、赏花、插花、采花、绘花5种活动,这些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人情趣和广府地方生活风俗,表现出雅俗共赏的特征。园林中的花事活动也与广府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布局、构筑形态和植物种植方式互相影响,反映出岭南园林空间营造特色与园居活动、文化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将桂林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划分为沿等高线台阶状、线型、网络型、行列式4种典型类型,并以7个代表村落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句法对村落形态进行深入科学的定性及定量比较研究,以探究村落空间形态的社会属性与生成内因,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里水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丹灶岭南水乡型森林小镇的建设规划为例,对比分析生态旅游型、休闲宜居型和岭南水乡型3种不同类型森林小镇的资源特征与差异,提取特色与重点,探寻不同类型森林小镇的规划策略与建设路径,以期为广东省森林小镇的特色建设和差异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