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研究林业灭火作业时,森林灭火手泵的长度、把手直径等参数对人体生理负荷的影响,优化手泵人机界面操作参数,采用心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参数对作业人员心率增加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握持长度对心率增加比率的影响显著(p<0.05),800 mm的握持长度时,心率增加比率最大;握持直径为32 mm时,心率增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表面肌电图研究了油锯重量、手把直径和手臂姿势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量和手把直径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很显著,而手臂姿势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求出了3个方程:①握持重量与掌长肌收缩功率的回归方程;②握持力与掌长肌收缩功率的回归方程;③握持重量与所需握持力的回归方程.中国人生理上的合理油锯手把直径和油锯重量分别为30mm左右和4~6kg  相似文献   

3.
基于心率和喷水效率的森林灭火手泵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森林灭火手泵的人机操作界面的优化设计极为重要,该文针对普遍应用的国内外3款典型手泵产品,从心率、喷水效率、主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性能评价。方差分析表明:手泵类型、握持姿势、喷水频率对心率的影响很显著,美国产手泵(S1)作业时的心率增加比率最大,加拿大产手泵(S3)最小。在背负手泵水箱(袋)步行时,S1水箱携带时的心率增加比率最大,中国产手泵(S2)水袋携带时最小。S3的喷水速率最大,S1最小;S1的射程最大,S2最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S3最优,S1最差。综合分析上述结论认为,针对现有3款手泵,S3的水枪和S2的水袋相组合是最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表面肌电图研究了油锯重量、手把直径和手臂姿势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量和手把直径对掌长肌收缩强度的影响很显著,而手臂姿势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求出了3个方程:①握持重量与掌长肌收缩功率的回归方程;②握持力与掌长肌收缩功率的回归方程;③握持重量与所需握持力的回归方程。中国人生理上的合理油锯手把直径和油锯重量分别为30mm左右和4 ̄6kg。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影响射流泵吸气时间的12个因素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确定了配套离心泵射流泵的最佳几何形状和结构尺寸:喉管长度80mm,喉管直径50mm,喷嘴长度700mm,喷嘴锥度8,喷嘴最小直径30mm,扩散管长度200mm,扩散管锥度30度,扩散管最小直径50mm,吸入口长度100mm,吸入口位置为喉管的最左端,吸入口的直径为25mm,部件用车床加工,螺纹连接。投入应用后,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将近3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森林灭火作业水囊背负时操作人员的脊柱受力,优化水囊背负的参数,建立了背负水囊与脊柱一体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了背负水囊的质量、重心位置及人体背负姿势对第五腰椎与骶椎椎间盘L5/S受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减轻脊柱受力的水囊背负措施。结果表明:水囊的质量、重心位置和人体背负姿势均对L5/S内压有较大影响;为了保证脊柱受力安全,水囊背负质量应小于29kg;前屈姿势背负状态下,当人体上半身轴线与水平面夹角θ小于71°背负时,L5/S内压比直立姿势和θ大于71°的稍微前屈姿势背负时急剧增大,因此应尽量避免过度弯腰背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蜗壳隔板长度对离心泵径向力平衡的影响,以IH\|200\|150\|400型双蜗壳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5个不同的流量工况点对单蜗壳泵和3种不同隔板长度的双蜗壳泵内部流场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双蜗壳结构方案分别为L1:隔板弧度110°;L2:隔板弧度180°;L3:隔板弧度195°。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双蜗壳泵较单蜗壳泵能较好地平衡径向力,随着双蜗壳泵隔板长度的增加,双蜗壳泵径向力平衡效果有所提高,但效果提升并不明显,当隔板绕叶轮弧度大于180°时,隔板长度对径向力平衡影响非常小;隔板长度取L3是较合理的,在平衡径向力的同时,兼顾了铸造难度;较之单蜗壳泵,双蜗壳泵的效率和扬程有所下降,随着双蜗壳泵隔板长度的增加,泵的效率呈上升趋势,泵的扬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割灌机U型手柄的人机工程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便携式割灌机U型手柄人机几何界面参数对操作者主观施力的影响。人机几何界面参数包括:U型手柄宽度,操作者至左右握持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握持点距操作者站台的高度3个参数。结果表明,手柄宽度、握持点距身体的前后距离以及握持点距站台的高度对水平横向操作力的影响都很显著。手柄宽度与身高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5。研究结果为U型手柄割灌机以及相关类型的机械设计提供了人机工程学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13株真姬菇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可见光谱分析与结实性试验,采用LBL评价方法并结合统计学方法,探究其质量评价结果与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等主要表观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BL评价结果同10.0~20.0mm与20.0~30.0mm菌盖直径区间、5.0~10.0mm与0~5.0mm菌盖厚度区间、50.0~70.0mm与30.0~50.0mm菌柄长度区间,以及0~5.0、5.0~10.0 mm与10.0~15.0mm菌柄直径区间内有效子实体数量的相关性关系是成立的,且上述区间内有效子实体为各供试菌株有效子实体总数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卡环弹性结构弯曲成形计算模型.对弯曲成形工序进行分析,提出了成形内径、搭叠长度和弹性核高度的计算模型;对卡环弯曲成形工序进行了模拟,并结合实验讨论了成形内径、搭叠长度和弹性核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当内胎模直径从Φ87.5 mm增加到Φ95.0 mm,成形内径从Φ92.0 mm增加到Φ100.0mm.Φ98 mm卡环的搭叠长度建议为8.0~12.0 mm.  相似文献   

11.
油锯人机界面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油锯人机界面几何参数对操作者主观施力及对其身体生理负荷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出了高把油锯和矮把油锯的人机界面几何参数与评价指标 (最大有效扭矩、力损耗因子、肌肉收缩强度 )之间存在的定量化方程 .建立了油锯的人机界面几何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 ,并求出了高把油锯和矮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高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把手横轴距为 5 40mm ;把手与地面垂轴距为 6 88mm ;把手与油箱后部纵轴距为 186mm ;把手直径为 30mm ;把手倾角为 33° .矮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把手横轴距为 14mm ;把手纵轴距为 40 0mm ;把手垂轴距为 5 0mm ;把手直径为 2 8mm ;把手倾角为 2 3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便携式林业机械作业时 ,静态负重和作业姿势对人体平衡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作业姿势和负重对人体动摇的主要指标都具有显著影响 .作业姿势下比直立姿势下的人体动摇值显著增大 ,作业姿势的正确与否对人体动摇程度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从而影响作业安全 ;在不同作业姿势下 ,随着手持负重的增加人体动摇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增加 ,但是直立姿势在 9.0kg、油锯作业姿势在 11kg附近时 ,人体平衡功能各项指标出现谷值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 ,得到了人体动摇总轨迹长、动摇速度与作业手持负重以及作业姿势的定量化回归方程 .  相似文献   

13.
Eleven subjects squeezed an electronic dynamometer, at each of three force levels, with both their right and left hands. In right-handed subjects the premovement "readiness" potentials were larger over the hemisphere contralateral to the responding hand. Left-handed subjects show contralateral dominance when responding with the right hand but not when responding with the left hand. The data suggest that in the potentials studied there is a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the preparation to perform a specific movement, rather than with generalized preparator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原油长输管道开泵方式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凤山 《油气储运》2004,23(4):58-59
为降低原油管道常温输送的成本,介绍了一种以降低运行能耗为目标,通过编制计算机软件,由计算机算出各开泵方式组合下的管道总电耗,筛选出最低总电耗对应的最优开泵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的实际运行工况,分析了影响输油泵机组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对输油泵机组的操作技巧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只有选择工艺合理的泵机组运行方式和控制方式,才能实现成品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肉禽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规模,2000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尽管中国肉禽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它依然不断向前发展。我国肉禽的饲养方式主要是国营集体饲养和专业户饲养。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在地域上可以分为3个带,即东部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东部的产量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规模和技术优势较为明显;中部居中,但具有人力成本优势;西部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优势尚不明显。分3个地带来分析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的经营效益,有助于发现我国肉禽业的优势所在,并促进我国肉禽业经营优势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苹果在采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根据人手采摘苹果的机理,借鉴章鱼吸盘吸附猎物的方法,研制一种仿生无损吸取式苹果采摘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吸式末端执行器、摆位支撑机构、送果机构、实时在线采摘监控系统以及计重系统等组成。对采摘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强度分析和动力学模态分析,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模拟采摘和吸取损伤试验结果表明:1)该苹果采摘装置可以采摘3 m高度以下,直径60~90 mm、果梗直径3.3~4.8 mm的苹果。2)该苹果采摘装置采用3关节万向节的气吸式末端执行器便于调整转动,在苹果采摘过程中可以调整末端执行器的采摘位姿与果实的生长姿态保持一致,并避开树叶、树枝造成的障碍,从而以最优位置和最佳角度实现采摘。3)对同一批次大小、质量相近,表面完好的30个苹果进行吸取损伤试验,吸盘吸力不会对苹果表皮造成损伤;对放置了7 d的试验苹果削皮处理后也未发现其内部果肉组织有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