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以来,云南、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雷力绿色肥业连锁公司充分利用海藻肥在抗旱抗逆方面的独特功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为西南地区的抗旱保产做好服务。据了解,雷力海藻肥系列产品中的核心物质是纯天然的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节水农业的特点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是制约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本文从集雨开源、节水灌溉、农艺抗旱和工程保水等方面,对该区节水农业的主要技术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节水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米辣示范基地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米辣属半驯化小果型特色辣椒.具耐瘠、抗旱、抗病特点.黔西南地区生长期10个月左右,青果采收期约5个月.单产高、果型小、辣味强、香味浓郁、口感良好,是理想的调味品.  相似文献   

4.
平昌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西南地区典型伏旱高发区之一,十年九灾,十灾九旱。近年来,该县狠抓旱作农业,突出发展地膜玉米生产,探索抗旱减灾途径,提高粮食产能,全县玉米产量年均增幅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西南地区5份优良野生马蹄金选系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坪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抗旱、适应性强、坪用价值优异的草坪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份野生材料中,GD200503、SD200309和SD200411具有较强的净光合速率(Pn)和较小的蒸腾速率(Tr),WUE大于对照,具有较强的抗旱潜力。2)5份野生材料中,GD200503、YD200503和SD200310的草层低矮、质地细腻、均一性高、叶色碧绿以及绿期较长,坪用价值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综上认为,GD200503净光合速率较强,水分利用效率高,坪用价值高,极具草坪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009年冬2010年春,西南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小春作物严重受灾,并给大春生产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旱情最严重时(3月30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小春作物受旱面积达504.1万hm2,其中严重受旱298.5万hm2、绝收142.3万hm2.水稻育秧、栽秧和旱地作物播种普遍推迟,进度明显慢于2009年同期.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两会"以后国务院连续4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抗旱春播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云南、贵州、广西等重旱区考察指导抗旱工作.  相似文献   

7.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与风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南地区立体气候明显,农业经济形式多样,发展程度相差甚大,民族文化多样,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独有的鲜明特点。从西南地区农业资源区划着手,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农业资源情况,进而分析了西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风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西南地区干旱成因及物理机制,更好地做出预测,使用NCEP/NCAR、NOAA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干旱资料,对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高偏弱使得冷空气不利于向西南地区输送,孟加拉湾的低值系统偏弱使得水汽输送偏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强,面积偏大,脊线偏北,且较常年偏西,使得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受到明显的阻断,造成西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不足,导致降雨减少。对OLR的资料分析后表明,大规模下沉干区在中低纬度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盛行,对流较常年偏弱,使得降水机制减弱,是造成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天保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政  聂华  臧润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35-15038
针对西南地区天保工程实施前天然林严重退化的问题,在实用性与系统性的原则指导下,建立了西南地区退化天然林恢复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12个,四级指标24个,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南地区实施天保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0年来取得了可观的综合效益,西南地区天保工程综合评价指数为83.08,其中生态效益指数为56.75,经济效益指数为19.05,社会效益指数为7.28,西南地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为良好。该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作实证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E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2012年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典型年份大尺度环流合成特征以及水汽输送对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主要降雨型是西多东少,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纬由乌拉尔山高压脊、亚州东部高压脊以及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低压槽形成的两脊一槽的环流型与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密切相关,这是导致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背景;夏季风向北面以及西面输送的水汽扩展强度是否减弱是西南地区东部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淮北市抗旱减灾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淮北市非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措施,包括建立抗旱减灾信息系统、制定抗旱减灾预案、组建抗旱服务组织、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依法规范抗旱行为、优化配置水资源和发展旱地农业抗旱技术措施等内容,以期指导非水利工程措施在抗旱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莜麦(裸燕麦)抗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形态结构、生理代谢、抗旱育种以及抗旱节水栽培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莜麦抗旱的研究进展.并得出了与小麦、玉米抗旱研究相比,莜麦的抗旱研究在广度和深度的有一定的差距.提出在今后的莜麦抗旱研究工作中,应当借鉴小麦、玉米抗旱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 来选育抗旱品种,并结合抗旱节水技术来实现莜麦抗旱增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宜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综合指标,在灌水和旱棚鉴定条件下,以137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DI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旱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小麦品种抗旱机制和抗旱表现的复杂性要求选择全生育期综合抗旱性评价指标。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DI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冬季气温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五省市区83个测站1961-2008年历年12月至次年2月月气温资料,采用EOF和REOF方法对冬季气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冬季气温对ENSO循环的响应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主要异常模态表现为一致偏冷或偏暖型、东西反向型.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异常敏感区域为盆地丘陵区、高原区、藏南区和高原东北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呈一致上升趋势,高原地区增温显著,盆地丘陵地区增温缓慢.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对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响应有一定的差别,El nino年,西南地区冬季气温东部偏高,高原地区偏低,东西响应呈反位相.La nina年,西南地区冬季气温以偏冷为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为起点,探索其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宣传抗旱防汛信息、引进抗旱节水新技术、深入灾区落实抗旱防汛工作、开展抗旱设施的检修工作。以抗旱防汛服务的工作职责为基础,全面落实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增强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汛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掀起了西南地区发展的新一轮高潮,土地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本,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利用优势与存在的问题都十分明显。本文考察了西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条件,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结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条件,分析了西南地区土地利用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保工程对于西南地区生态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价值计量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西南地区天然林严重退化的问题,利用价值计量的方法,在实用性与系统性的原则指导下,建立了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2级指标8个,3级指标14个,并对西南地区天保工程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0年来取得了可观的生态效益,2008年与1998年相比,净增生态效益945451.6亿元,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结果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作实证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旱情态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健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7):154-158
旱灾是威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域性复杂,旱情变化多样,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中国旱情发展态势及目前抗旱减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业抗旱减灾科技支撑对策、推进抗旱减灾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强抗旱管理能力建设及健全抗旱机制体制、完善防旱抗旱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应对中国旱情的防控对策,以期为中国抗旱减灾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