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辽南海城耿庄地区玉米大垄双行双株疏密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玉米大垄双行双株疏密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流程及应用效果,为该玉米种植模式在辽宁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3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了几种栽培技术的性能特点,提出了应用机械化技术实现超高产的条件,为玉米机械化增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垄双行播种机械化栽培技术能使玉米在生长发育中,合理利用光、热、气等自然条件,实现玉米清种,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的效果。其技术内容如下: 一、玉米大垄双行播种免中耕机械化栽培技术内容和工艺流程玉米大垄双行播种免中耕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多个单项技术综合的综合技术,它可分为覆膜与不覆膜两种。通过机械整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3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了几种栽培技术的性能特点,提出了应用机械化技术实现超高产的条件,为玉米机械化增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冈县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等,让农民获得实惠。  相似文献   

6.
段斌  余永昌 《农业工程》2013,3(6):14-16
对玉米、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化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特点,为玉米、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技术配备了机械化作业系统。根据实际试验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推广该种植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玉米种植栽培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农作物边际效应,提高水肥利用率,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从地块选择、耕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机械深施肥、化学除草、机械覆膜、科学间苗、化控促熟等方面,介绍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东北黑土地保持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为了破解玉米秸秆覆盖全量覆盖下免耕播种这个难题,由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牵头,先后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玉米秸秆全覆盖少免耕机械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了《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等行距平作栽培技术规程》,逐步实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等行距平作栽培技术模式,已经在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域推广运用。一、技术与规程概述  相似文献   

9.
小麦、夏玉米机械化与化学除草配套栽培技术晋州市吕家庄村,摸索出一套机械化、化学除草配套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使小麦平均亩产达458千克,玉米平均亩产达436千克,实现了高产、稳产。1.主要机械化技术即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用打捆机收集麦秸后,再用玉米贴...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确保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能够顺利推广的重要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即从种子分级到粮食仓储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情况,提出目前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从而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玉米种植机械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沛侠 《湖南农机》2012,39(1):32+34
目前,我国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难点.文章分析了玉米机收推广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推广玉米机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阜新地区是辽宁玉米主产区,全市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难点。论述了阜新地区的玉米机收发展现状,分析了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介绍此项技术的实施要点及应采取的推广方式,以玉米人工栽培技术为对照,计算此项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耕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出发,分析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介绍各环节的主要作业机具和作业模式,并提出目前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些制约问题及对策。基于现有种植模式和各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出黄淮海东部地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组配模式,并推荐适于黄淮海东部地区机械化籽粒收获的优选玉米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5.
2ZYS-2型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的优势作物,其栽培模式长期以来以直播为主。玉米移栽技术是一项抗旱高产新型农艺栽培技术,相比传统的直播种植方式,移栽能够使玉米作物提高有效积温时间、减少春季低温伤害、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确保纸筒秧苗存活率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过去玉米移栽大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劳动力需求大,作业效率低下,移栽质量难以保证,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的研制成功为玉米机械化移栽提供有效机械载体,填补了我国在该类型农机装备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根据阜新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深入研究玉米需水规律、干旱敏感性及水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蓄水保墒、抗旱播种、水肥调控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为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阜新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深入研究玉米需水规律、干旱敏感性及水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蓄水保墒、抗旱播种、水肥调控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为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法库县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以及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主要环节的技术规范.并将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地块与传统耕作地块进行了试验对比,表明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具有节种、节肥、省工、节支、增产的效果。针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剖析了玉米收获环节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宜机化栽培模式在山西省推广的可行性,对日光温室番茄种植中农机作业薄弱环节进行了农机选型与配置,将传统南北垄向改为东西垄向。在该条件下,日光温室的机械化水平由原来的38.5%提升至73.3%,节约人工113.10工日/hm2。经济分析结果显示,宜机化和传统栽培模式下的差额净现值为29 281元/hm2。结果表明,采用宜机化栽培模式对提高山西省日光温室机械化水平、应对未来农业人口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升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介绍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的主要内容,提出我国机械化耕整地具有中小型机具仍占主流、大中型联合耕整机推广速度加快、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发展等特点。通过分析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出今后应向自动化、智能化宽幅大型化、高效联合化方向发展,并在标准化、通用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