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剩余法探讨河南省玉米生产循环波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78-2010年河南省玉米生产经历了1985-1992年、1993-2003年2个古典型循环波动,波动幅度较大,分别为0.28,0.20.其中,玉米单产是影响总产量波动的主要直接因素,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气候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等是影响总产量波动的间接因素.由此可知,在未来河南省玉米生产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加大生产投入,稳定单产,促进河南省玉米生产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产对吉林省农民收入及区域经济的影响薛春玲(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136100一、吉林省玉米生产概况经过建国后的三年恢复,1952年玉米生产接近了历史最好水平。从1952年到现在,吉林省的玉米发展大体经历了波动徘徊、稳步增长、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波...  相似文献   

3.
2011年吉林省玉米市场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地之一,粮食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2011年,从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各项指标来看,玉米生长发育正常,区域间差异较小,长势均衡,玉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量5年来首次恢复上涨,玉米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后市玉米价格稳步上行将可能是玉米市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C-D生产函数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单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并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吉林省玉米主产全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高,年度间波动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资本生产率较低,年度间波动也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吉林省玉米技术进步贡献率只有52.56%,与发达国家(70%~80%)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玉米生产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玉米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玉米产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这一实际,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玉米品质、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绿色生产、实现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吉林省玉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以期为该省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吉林省玉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价格因素、质量因素、流通因素、政策因素和区位优势的比较与评价中,对吉林省玉米的贸易形势及加入WTO后对其影响做了系统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提高吉林省玉米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全球金融市场、商品与服务市场全球化、全球劳动、全球生产网络、全球对抗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关键特色。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是一个重大命题。本文的研究正是这个命题的一个细化。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考虑到吉林省自身是一个玉米生产大省,玉米加工业一直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了玉米加工业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解决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带来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吉林省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国内外玉米市场的现状和吉林省玉米品质下降的原因以及吉林省玉米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低的原因,指出吉林省玉米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玉米品质现状及提高的农艺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育种及生产的优势省,单产和总产均居全国前列,但品质却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品质现状,从品种选择、种群区域化种植、合理密植与施肥、田间及庭院降水等提出了提高品质的农艺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津玉3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津玉 34玉米单交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 ,提出了该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域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许强  黄辉  许飚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4):72-74,77
通过对宁夏玉米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存在问题以及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全面促进玉米经济”的设想,并就此设想提出了7条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生物炭对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指标的影响,为在旱作农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延缓功能叶衰老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实验农场,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0)、施用生物炭20 t/hm2(C20)和40 t/hm2(C40)3个试验处理,研究生物炭对旱作玉米花后0,15,30和45 d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特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产量和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可提高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低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片胞间CO2浓度(Ci),且C40处理效果较C20处理显著。除花后0 d外,花后15,30和45 d C20和C40处理穗位叶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表现为C40P<0.05),显著降低了玉米秃尖长(P<0.05)。相关分析表明,生物炭施用量与SPAD、Pn、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rGs、POD活性、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i和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施用生物炭能够改善旱作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性能,提高穗位叶抗氧化酶活性,延缓穗位叶衰老,提高玉米产量,且以40 t/hm2的施用量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主要病害及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省某地区198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害的研究,并采用DPS软件对重要病害、倒伏率、倒折率与产量(小区干重)进行了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黑粉病、小斑病、倒折率,其中倒折率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普通玉米、超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在拔节期进行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性能指标日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9:00,10:00,12:00,气孔导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0:00~12:00,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10:00~12:00,在其他时间点3种类型玉米的日变化曲线大体趋势一致,呈单峰型,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普遍高于超甜玉米,超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普遍高于普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和糯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对甜、糯玉米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类型的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和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存在类型间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生育时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糯玉米叶片比甜玉米叶片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玉米单倍体诱导率与遗传背景的关系及诱导系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东北地区主要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下骨干自交系所组配的F1代为母本进行单倍体诱导,统计诱导率;利用SSR标记对诱导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母本不同的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变异幅度较大,相同杂交模式下的基础材料间诱导率变化也较大,杂交模式间诱导率无显著差异;同一亲本组配的诱导基础材料的诱导率变化范围较大,不同亲本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SSR标记分析表明,35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5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7个等位基因,平均4.342 9个,每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13 7~0.676 5,平均为0.442 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诱导系分为4个大群,第2类群可以被划分为6个亚群。【结论】单倍体诱导率与母本基础材料的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诱导系可划分为4个大群;在对诱导系评价或父本诱导系改良时,应考虑测定母本基因型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玉米三叶期、五叶期及抽穗期,感病品种的POD酶活性大于抗病品种,显示玉米叶片内的POD含量与品种的感病性有相关性。发病后,各品种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幅度最大,说明防御酶POD的应激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相关;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抽穗期,抗病品种健叶具有一条Rf 0.261差异酶带,而感病品种则没有,这一特异蛋白带的组成型表达显示出与品种抗病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发病后,抗病品种及中感品种又新增一条酶带,Rf为0.471;三叶期及五叶期,抗病品种同样都比感病品种多出现一酶带区,进一步证明了在玉米植株体内存在与抗玉米粗缩病毒相关的POD同工酶,这一结果将为抗病育种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方法]以3个糯玉米品种和1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籽粒灌浆参数与授粉后天数的关系,比较普通玉米与糯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 [结果]玉米鲜重与授粉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成熟的糯玉米比普通玉米轻。干重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符合自然生长模式y=k/(1+e^a-bx)。籽粒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趋势,3个糯玉米品种比普通玉米灌浆中期籽粒含水率下降快。[结论]由方程参数、“S”型曲线以及灌浆速率曲线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与普通玉米相比,3个糯玉米品种具有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短、籽粒干重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最大灌浆速率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侧面论述玉米栽培学科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栽培学科的走向,本文饲用玉米发展的势态;玉米种质贫乏对玉米育种的制约以及玉米栽培学科在我国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