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2021,(5)
采用枝条菌种、棉籽壳菌种、液体菌种三种不同类型的菌种栽培榆黄菇,以筛选出栽培榆黄菇的适合菌种类型。结果表明,从菌种制作到栽培袋菌丝满袋,枝条菌种、棉籽壳菌种和液体菌种分别为37 d、55 d和28 d;应用棉籽壳菌种或枝条菌种的栽培袋三潮菇生物学效率相当,比液体菌种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1)
<正>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京)菌种生经许字(2013)第0002号我公司对于任何菌种种性的确认均通过菌种选育,小型试验,中型示范,大面积推广等过程来完成。菌种生产严格规范,菌种标识准确无误。菌种纯度严格把关,菌种保存措施得当。在菌种推广的过程中对菌种的种性,图片资料进行了说明,力求准确。不明之处请直接向我公司咨询。不足之处,欢迎用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香菇胶囊菌种与常规菌种在菌种应用工艺、接种操作速度、菌棒接种成活率、单位香菇菌棒投入菌种成本等方面的比较试验,归纳香菇胶囊菌种的优点与不足,优化香菇胶囊菌种应用技术,促进香菇胶囊菌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木耳菌株"黑29"为试验材料,制备木耳液体菌种及固化菌种(1.5%琼脂固化菌种、2%琼脂固化菌种)。比较液体菌种和固化菌种萌发生长速度、菌丝形态、菌种活力、现耳时间、出耳产量等。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和固化菌种均随菌种保存时间的延长表现出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发满菌袋时间加长、出耳时间延迟,产量略有下降。液体菌种保存15d,失活不萌发,但固化菌种仍然保持较高的活性,可以正常生长、出耳。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优质菌种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对高活力菌种的需求和菌种扩繁模式,从食用菌的菌种退化、种性确认、母种培养、菌种保藏等方面阐述了菌种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菌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枝条和麦粒两种材料作为"日引1号"杏鲍菇的栽培种原料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枝条菌种25天可以长满菌种瓶,比麦粒菌种提早3天;菌丝生长量枝条菌种前12天不如麦粒菌种,12天以后则超越麦粒菌种,且维持到菌丝满瓶。在栽培包接种两种菌种并培养,发现使用枝条菌种的比使用麦粒菌种提前7天满袋。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9,(6)
平菇液体菌种的保存期与保存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不同保存温度下不同保存期平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成活率及吃料情况试验确定平菇液体菌种最佳保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平菇液体菌种培养96 h,接种吃料速度最快,液体菌种4℃最长保存期为12 d,超过18 d,菌种有产气、分层现象,但菌种无污染,接种后,菌种萌发迟,易被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回顾香菇菌种选育的四个历史阶段,阐述了在原生质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指出我国香菇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种退化、菌种混乱和菌种选育滞后,剖析了解决菌种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玲  李含毅 《食用菌》2012,(1):26-26
选用平菇新8菌株,通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并将液体菌种应用平菇生产,结果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出菇提前10d,生物效率较固体菌种提高8%。  相似文献   

10.
银耳菌种生产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年来 《食用菌》2007,29(1):25-27
栽培银耳首先必须解决菌种的问题。只有使用优良的菌种,才能得到稳产、高产。而菌种质量的优劣又取决于菌种生产的全过程。为此,本文将简要地叙述①银耳菌种生产的基础知识;②菌种分离的一般方法;③菌种生产的程序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标准化食用菌胶囊菌种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传统菌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推进菌种的标准化繁育 ,向菇农提供质量可靠、接种方便快捷的新型标准化菌种 ,丽水市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承担了浙江省重点项目 ,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胶囊菌种工厂化生产线及繁育技术 ,研制成功了香菇 939、90 15、2 41- 4、135、L2 6、武香 1号等菌株的胶囊菌种 ,以及灰树花、平菇、杏鲍菇、白灵菇等胶囊菌种 ,并总结出胶囊菌种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 ,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菌种标准化繁育、工厂化生产及菌种质量控制与检测的技术难题。1 香菇胶囊菌种的特点胶囊菌种 ,一颗颗象胶囊一样压在塑料穴盘…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稻草作培养料,采用塑料盆栽。试验处理:①培养料1.5斤,菌种0.3斤。第一层料0.4斤,菌种0.07斤;第二层料0.6斤,菌种0.13斤;第三层料0.5斤,菌种0.1斤。②培养料同处理①,菌种是:一层0.07斤,二层0.1斤,三层0.13斤:③培养料1.8斤,菌种0.6斤。第一层料0.6斤,菌种0.1斤;第二层料0.6斤,菌种0.2斤;第三层料0.6斤,菌种0.3斤。④培养料和菌种数量均与处理③相同,但层次不同,第一层菌种0.15斤,第二层0.25斤,第三层0.20斤。  相似文献   

13.
宁宝云  薛姗姗  刘慧  刘康  郝继伟 《食用菌》2020,(3):24-26,28
针对蛹虫草生产中菌种退化问题,研究了转接次数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影响;比较组织分离法与活蚕蛹回接法在保持菌种优良性状、延缓菌种退化、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结果表明,转接3次或更多蛹虫草菌种会逐步表现出退化性状;活蚕蛹回接复壮法对退化菌种的复壮效果明显好于组织分离法;选用出菇后20 d内的子座组织分离,可有效延缓菌种退化,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菌种优良性状;提出了活蚕蛹回接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的蛹虫草菌种综合复壮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应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棉籽壳木屑菌种、麦粒菌种与枝条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对3种不同类型菌种的生产周期、子实体性状以及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使用枝条菌种栽培杏鲍菇生产周期为78 d,短于其他2种类型的菌种,且其单袋产量为415.52 g,子实体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达83.10%。枝条菌种是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较为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15.
郑武  姚方杰 《食药用菌》2012,(3):164-165
自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建立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新品种新技术也不断涌现[1~3]。其中菌种由原来的木屑菌种一枝独秀,发展成为木屑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并存的局面,但液体菌种由于投入大、技术复杂,尚未广泛使用[4]。与木屑菌种相比,枝条菌种因其具有接种方便,发菌时间短,生  相似文献   

16.
王德芝  张水成 《食用菌》2003,25(5):17-18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菌种需求量也迅速增加。除一些专业的菌种生产厂外 ,许多食用菌生产农户也进行菌种生产 ,尤其是二、三级菌种的生产。很多生产农户由于设备简陋 ,生产技术落后 ,在菌种制作中出现很多问题 ,给食用菌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菌种制作中教学和科研的经验 ,并结合对一些农户菌种生产的调查与总结 ,就食用菌菌种制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简述如下 :1 菌种培养料变酸发臭 菌种培养料装袋灭菌接入菌种 (一级种或二级种 ) ,几天后菌袋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菌丝生长受抑制或停止生长。其主要原因 :①…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的菌种质量主要存在着品种退化、菌种老化、病菌感染、品种混杂和杂菌污染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边银丙 ,1999)。菌种质量检测不仅涉及到菌种质量检测的内容 ,还涉及到菌种质量检测的标准方法 ,更应考虑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在菌种质量上具有不同的技术指标。我们不仅要考虑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菌种的质量优劣 ,也要考虑用怎样的标准方法对菌种质量进行评价的问题 ,还要考虑不同的检测对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本文将针对菌种质量存在的问题 ,阐述菌种质量检测的内容及其方法 ,籍此与各位同行商榷。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的对象应是经过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菌种害菌菌种害菌是指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发生的害菌侵染。如果菌种受害菌侵染,不仅使菌种生产蒙受损失,如再被用于接种将会给栽培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杜绝菌种受害菌侵害不仅是保证丰产的需要,也是防治栽培受害菌侵害的需要。一、培育优良菌种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对鲍鱼侧耳液体菌种进行应用研究结果,鲍鱼侧耳液体菌种的最佳菌龄为96h;在麦粒培养基中,液体菌种的发菌速度明显快于固体菌种,约可缩短发菌周期的29.4%;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作的原种均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两者生物转化率差异不明显,且出菇形态均属正常;液体菌种直接接种于栽培袋,其生产周期约为119d,与固体菌种生产相比约缩短21.2%。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菌种基质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于双孢蘑菇菌种制种基质材料的研究。结果证明:平菇生产下脚料是替代棉籽壳制作蘑菇菌种的好材料,其菌种质量与棉籽壳菌种无差别,大大地降低了菌种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