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效唑对夏大豆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多效唑是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的拮抗物,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生,使植株健壮、抗倒。为了研究多效唑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大豆增产新途径,于1990~1991年在夏大豆花期进行了喷施多效唑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在罗山县高店乡进行。供试大豆品种为中豆19。多效唑为15%可湿性粉剂,上海联合化工厂生产。试验地黄棕壤,肥力中等,前茬小麦。1990年用200ppm多效唑分别在始花期(7月22日)、始花后7天、盛花期(8月5日)每亩50kg液以背负手摇式喷雾器均匀喷雾,以喷清水为对照。1991年用0、100、200、300ppm多效唑于始花后7天(7月27日)喷施。从施药当日起,小区定点10株,每隔7日测定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处理后的第10天测定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两年试验均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等行距种植,6行区,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抑制大豆茎杆伸长、增加大豆茎粗、降低空瘪率、增加大豆百粒重,大豆盛花期喷施15%多效唑450g/hm2增产136.5kg/hm2,增产率为5.0%;大豆盛花期喷施15%多效唑300g/hm2增产111.0kg/hm2,增产率为4.0%。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用量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多效唑不同用量对夏大豆进行化控试验,了解多效唑在提高夏大豆产量上的适宜用量,从而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垦鉴豆28号为研究对象,针对造成大豆低产低效的原因,确定适当的喷施时期,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多效唑在大豆生产上的效应,为进一步推广多效唑在大豆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垦鉴豆28喷施多效唑最佳时期是初花期。  相似文献   

5.
机械收获是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耐密、高抗倒伏的品种汾豆96为试验材料,在密植栽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2种模式下,研究了大型联合收割机、间套模式收割机和山地割晒机3种收获方式配套的栽培技术指标,计算机械收获带来的利润,为农民节时省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并从种植密度,底荚高度、喷施药剂及最佳时期给出建议。结果表明,机械化收获品种汾豆96,底荚高度在15~20 cm,种植密度可选择27万株/hm2;V7时期用200 mg/L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和促进熟期提前,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最佳收获时期为完熟初期,此时收获机械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6.
<正>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多种作物(包括大豆)延缓生长,而达矮化的作用,增强大豆抗倒能力,增加分技,增加荚数和粒重,显著提高产量的效应。据此,设计本试验,以验证在通常大豆生产条件下,多效唑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在杂交水稻两段育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在水稻、小麦、油莱、大豆等多种作物上应用,具有控制徒长,促进分蘖(分枝),增强代谢,提高产量的效果。杂交水稻采用两段育秧方式,可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出适龄壮秧。目前,多效唑已在信阳地区杂交水稻栽培中推广。针对生产实际,1990年我们进行了杂交水稻两段育秧施用多效唑试验,探讨多效唑在杂交水稻两段育秧中施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采用前期地膜覆盖,中期施用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后期喷施叶面肥处理,探讨提高大豆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大豆播前地膜覆盖,大豆生长中期(花前)采用多效唑处理同时摘去顶芽,后期喷施高效微肥的综合栽培措施,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多效唑对大豆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还原糖、蔗糖、粗淀粉含量,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作用。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析并讨论了多效唑对于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C—N代谢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由于能够有效地影响大豆的上述生理效应,调节好大豆植株内的C—N代谢,减少大豆花、荚的脱落,增加籽粒数和单株粒重,从而促进了大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1.施用多效唑。多效唑又叫氯丁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施用多效唑,可使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叶柄缩短,叶片功能期延长,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防止倒伏,并能兼治大豆花叶病,一般增产20%左右。生产中,一般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每667平方米喷施2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25千克。2.施用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光呼吸抑制剂,在大豆上施用,可有效降低植株呼吸强度,减少干物  相似文献   

11.
(一)喷多效唑对土壤肥力高,大豆生长旺盛的田块,在初花期前每667m2用15%多效唑粉剂40g加水50kg喷施,可使大豆株高降低,茎秆增粗,增产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多效唑对繁茂度不同类型大豆产量及生理性状的影响,以株型繁茂度不同的两个类型品种杂交豆5号和九农30为试验材料,初花期喷施900 g/hm2多效唑,分析多效唑对繁茂度不同品种类型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调控.结果表明,多效唑提高了不同繁茂度大豆品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增加了茎粗、分枝数;降低了大豆株高、中部节间长度及叶面积指数,且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繁茂型杂交大豆品种,早发优势显著,叶面积指数较大,通过多效唑控制,降低了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片光合特性,防止徒长,利于田间透光,显著增加单株粒重、百粒重,从而显著增加产量.而收敛型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接近最适叶面积指数范围,喷施多效唑后,叶面积指数进一步降低,虽然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增加百粒重,但单株粒重显著降低,反而显著减产.说明施用多效唑增产效果与大豆冠层繁茂度密切相关,应根据冠层发育特征在合理情况下施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施用多效唑的方法及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小麦应用多效唑(MET)的效果各地反应不一,对其应用前景的看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于1990—1991年在全省六个点(临颍、漯河、濮阳、洛阳、鹤壁、太康)布置统一试验,进行了小麦应用多效唑效果及施用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初步结果。一、试验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12个处理:①不施多效唑;②冬前每亩土施多效唑30克(有效成分,下同);③拔节前10天每亩土施多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Paclobutrazol)是英国ICI有限公司70年代末推出的一个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的杀菌剂。我们1985~1987年试验表明,多效唑对大豆有矮化抗倒、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增加产量的效果。1988年在国营农场示范推广证实,大豆施用多效唑,不仅解决了大豆倒伏问题,满足了机械化收割作业的要求,而且产量显著提高。 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豆品种为N-75-1、N-33(中早  相似文献   

15.
在白银市小麦/大豆套种栽培模式中,于大豆分枝期和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喷施60mg/kg多效唑效果最好,可显著降低第1、2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增加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高杆品种矮化处理的适宜多效唑浓度,对粳籼杂交水稻品种‘浦优201’本田期进行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粒数、茎秆节数、节间长度及茎秆干物质重与多效唑浓度呈负相关;千粒重与多效唑浓度呈正相关,穗数与多效唑浓度没有相关性;同时,多效唑浓度对生育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株高和产量构成等多重因素,在拔节前喷施900 mg/L多效唑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多效唑对大豆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豆茎秆伸长,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可以增加大豆茎粗、降低空瘪率、增加大豆实粒数,大豆真叶期、三片复叶期、五片复叶期、盛花期各喷施多效唑20g/亩增产效果最好,亩增产13.9kg,增产率7.2%。前言大豆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如营养生长过于旺盛,而生殖生长缓慢,造成大豆徒长,植株郁闭,落花落荚,甚至倒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多效唑是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对作物生长具有控制效应,可以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为进一步研究多效唑对大豆的影响,2010年,我们继续采用不同多效唑用量,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叶面  相似文献   

18.
桂热芒10号反季节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地区通过对桂热芒10号叶面喷施赤霉素抑制正造花的花芽分化的前提下,进行土施不同剂量多效唑以及叶片、树干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等处理,观测其反季节开花结果情况。结果表明,以土施多效唑处理对促进桂热芒10号反季节开花结果的效果显著;初结果树的施用量以每米冠幅施多效唑纯量0"5~1g为宜;多效唑用于叶面和树干喷施对桂热芒10号反季节促花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正> 1986—1988年,在大豆花期进行了喷洒助壮素试验。结果表明:助壮素不仅可降低大豆植株高度,提高抗倒性,而且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试验在我县桑堌乡李口村进行,供试品种为跃进五号,助壮素由南通化工研究所提供。试验设花期喷洒助壮素75ppm、100ppm、145ppm溶液和清水对照4个处理,每亩喷洒50公斤。随机排列,3次重复,6行区,行长5米,行距0.4米,株距0.12米,各处理均在喷洒助壮素7天后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收获时每小区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并去除边行和行头,收获6.4平方米计算产量。一、助壮素对大豆植株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开封地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2014-2015年安排此试验。试验每年均设6个处理,分别在播后50 d、播后65 d、播后80 d进行初次喷药。2014年播后65 d、80 d初次喷药情况下,收获前防效分别达32.83%、39.57%,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2015年播后65 d初次喷药情况下,收获前防效达19.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