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按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乳房炎是由于奶牛机体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原发性乳房炎则是由于奶牛乳房或乳头损伤,挤奶时消毒不严等外在因素引起的感染。一般来说,继发性乳房炎会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痊愈,而原发性乳房炎则需要在识别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治愈过程相对复杂,且治  相似文献   

2.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按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乳房炎是由于奶牛机体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原发性乳房炎则是由于奶牛乳房或乳头损伤,挤奶时消毒不严等外在因素引起的感染。一般来说,继发性乳房炎会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痊愈,而原发性乳房炎则需要在识别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治愈过程相对复杂,且治愈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奶牛乳房炎发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 采用现场诊断和试剂检测等调查方法,于2009年4月份、8月份和12月份分别对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及郑州市五地区的87个奶牛场24257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奶牛乳房炎总发生率为70.66%,其中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生率为7.18%,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生率为63.48%,两者之比为为1:8.84;郑州地区乳房炎发生率最高,为74.13%;河南省奶牛乳房炎在8月份发生率最高,为82.25%;4胎以上奶牛乳房炎患病率显著高于1~2胎奶牛患病率(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结果提示,河南省奶牛乳房炎发生率较高,和不同管理水平、季节、胎次、不同泌乳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奶牛乳房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并掌握其发病原因,试验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品种、年龄、胎次、泌乳月和采样季节诸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结果发现:乳用牛比乳肉兼用型牛更容易患乳房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上升;在潮湿多雨的季节里,奶牛更容易得乳房炎;随着泌乳月的加大、胎次的升高乳房炎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天山北坡大中型奶牛养殖场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病情况及规律,选择石河子、呼图壁、昌吉、一四七团、一三三团、一三二团等不同地区6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2 406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采用CMT法对隐性乳房炎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天山北坡6个规模化养殖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平均为21.0%,不同地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低产牛群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5.8%)显著高于高产牛群(18.9%)(p 0.05);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夏季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4.9%)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调查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受季节、管理模式、胎次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种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牛奶中体细胞增多等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严重阻碍着奶牛业的发展。发生乳房炎后即可导致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降低,严重者乳区化脓、坏死、萎缩,永久失去泌乳功能,给奶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患病奶牛使用抗菌素,则因食品安全所带来的后果又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为摸清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寻找最佳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对某规模化奶牛场进口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引进乳房炎疫苗开展了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7.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文章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这将对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9.
陈玉霞  林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105-10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奶牛乳房炎的快速、准确诊断。现根据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16~23S rRNA之间的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3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PCR检测方法。用建立好的PCR检测方法对临床患病奶牛获取的31份样品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PCR检测方法能快速、特异地检测出3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从而确定致病菌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106 cfu/mL、1×106 cfu/mL、1×103 cfu/mL。因此,该方法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测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技术分别对80头健康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IL-8受体基因、乳铁蛋白基因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与相对应的奶牛乳汁中的体细胞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都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存在关联;在IL-8受体CXCR1基因PCR-SSCP分析中,S5CP5、SSCP7在健康奶牛个体中出现程度较高,说明个体对隐性乳房炎表现较好的抗性;在乳铁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不同基因型中,SSCP1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奶牛繁殖性状(产犊容易度、排卵数)、体型性状(乳房性状、肢蹄性状、体型性状)、健康性状(体细胞和乳房炎抗性)和生产效率性状(生产寿命、泌乳速度等)等四类次级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临泉县、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为采样地点,采集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牛血清,用姜黄素法测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牛血清硼含量。结果显示:临泉县、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血清硼含量依次降低,且临泉县与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平均血清硼含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平均血清硼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牛相比,黄牛、水牛、奶牛的血清硼含量依次降低,且黄牛血清硼含量与奶牛、水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水牛与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雄性水牛血清硼含量比雌性水牛血清硼含量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探讨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 blF)基因bLF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bLF基因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在8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型在健康牛中分布不一致(P0.05),在患病牛中BB基因型频率较高,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索冷冻精液的质量提高与技术关键,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各牛冷冻精液生产企业1720头份精液样品进行了质量分析,涉及品种有奶牛、肉牛类(包括乳肉兼用、黄牛、牦牛等)和奶水牛等。结果:剂量值(0.20±0.008)mL、活力(40.9±2.3)%、每剂量前进运动精子数(1224.3±291.7)万个、畸形率(12.6±3.8)%、细菌菌落数(38.9±192.7)个。年度间比较,活力呈不规则的起伏变化;畸形率2016年均值显著低于前二个年度,分别下降0.8%和1.3%,3个年度间均差异显著(P<0.05),细菌菌落数2014年显著高于其他二个年度(P<0.05);品种间比较,奶牛活力分别高于奶水牛0.5%、肉、兼用牛0.2%(P<0.05),奶水牛与肉牛及兼用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奶水牛畸形率分别高于奶牛1.9%、肉用牛0.9%,均差异显著(P<0.05),前进运动精子数,奶水牛最高,奶牛最低,品种间均差异显著(P<0.05);生产企业间比较,活力、前进运动精子数、畸形率均分别存在不同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反映了目前国内牛冷冻精液的质量概况,为冷冻精液的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资源群体、高密度的遗传标记图谱和科学的生物统计方法是奶牛数量性状座位作图研究的三个前提条件:奶牛资源群体的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父女设计和孙女设计以及美国等国家正在建立的F2设计;生物统计分析方法中多种分析模型应用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为QTL作图提供了工具;DNA样品采集及基因型测定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改进。到目前位置,已经检测到多个奶牛数量性状QTL,对这些已经检测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产后1h和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诱导产后高产奶牛提早发情。结果表明,应用产后1h的初乳、产后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处理后,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90.00%、35%和100%;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8.75%、41.67%和35.00%。应用产后1h的初乳处理产后高产奶牛的发情率较高,与三合激素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差异不明显,结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7.
奶牛MHC及其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MHC又称白细胞抗原,它不仅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反应的应答和调节。阐述了MHC的基因结构、MHC的免疫作用、MHC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MAS中如何对实验材料和统计方法进行选择、怎样对待复杂病因疾病与MHC的关系等,最后展望了MHC作为动物抗病力的一种遗传标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体细胞数是评价牛奶品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奶牛乳房炎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乳业发达国家的牧场,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都将体细胞检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并且对体细胞检测技术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的体细胞快速检测技术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examines changes in four sectors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pork, dairy, fed cattle, and beef cows, from 1978 to 1997 by county metropolitan character. Relative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number of producers in a county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average scale of production are examined. The purpose is to identify whether structural differences have emerged between metropolitan and nonmetropolitan Corn Belt counties as a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 analysis identifies a divergence in the amount and scale of pork production in metro versus nonmetro regions from 1987 to 1997, coinciding with a period of substanti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at sector. Little divergence is identified in the scale of dairy, fed cattle, and beef cows operations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armland preservation and agricultural viability in exurban regions of the Corn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