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道路建设等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起着主导作用,主要方式有融资平台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政府公债融资及其他政府融资方式,可以划归间接政府投资项目的范畴,是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法的济南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济南市为例,选取与土地利用效益相关的指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评价体系,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进行济南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研究中根据熵理论,采用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出1995—2003年的济南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结果显示,1995年以来济南市土地利用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后土地利用效益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但是间或有小波动。通过分析济南市9a来土地利用效益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济南市的发展提供一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值分析方法的引入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项目实施后,所选取的5个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均比整治前有所提高;5个项目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充分说明了能值分析方法在这一领域中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通过对整治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评价,能够为政府在制定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各方面协调、统一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投资风险评估理论为基础,结合政府水土保持投资风险的特点,研究投资风险辨识体系,在全项目风险结构分解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蒙特卡洛风险模拟的政府水土保持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并以某水土保持工程为案例进行计算。结果与预期一致,表明用该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政府投资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意愿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居民点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开展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对农居点整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桥林和星甸街道为例,在农户意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点整理潜力,从整理迫切性、整理能力等角度选取关键指标,构建了农居点整理时序指标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对研究区进行村域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分区。结果表明:(1)桥林和星甸街道可整理的理论潜力2 594.02hm~2,整理潜力较大,且各村整理潜力存在显著的差异;(2)对农户意愿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有:补偿满意度、家庭收入、政策执行满意度、户主职业、邻里关系、现有宅基地面积、搬迁以后的生活成本及从众心理,结合指标获取难易程度及代表性,选取了表征农户意愿的指标。(3)研究区可分为优先整理区、重要整理区、次要整理区及最后整理区4类,它们可整理的理论潜力依次为718.63hm~2,861.85hm~2,875.70hm~2及136.03hm~2。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二次现代化理论,通过分析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规律和特征,提出农村水利一次、二次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水利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以基础设施为主,包括了旱涝保收面积、工程配套维护水平、农村饮水保障程度、减灾实际达标水平4个指标。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以质量效益和良治为主,共17个指标。以定量分析为主,对中国各省农村水利一次、二次现代化的水平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水利一次现代化水平随经济一次现代化水平增长而增长,但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现代化发展,如广东、天津、北京、上海经济一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84.0、94.0、95.0、97.0,农村水利一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74.4、85.0、88.0、96.5。经济发达省市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落后于国家经济二次现代化,如北京、上海、天津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47.5、51.3、45.2,经济二次现代化指数分别为78.0、69.0、57.0。除经济发达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余省份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指数比经济二次现代化指数要高一些,路径有所偏离,发展趋势出现了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高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污染,以致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发展趋势尚未有效遏制。中国农村水利二次现代化道路的偏离,提醒人们要及时转变观念、实行与新型工业化相应的水利现代化道路,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效益,进行制度创新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效益评价,为小流域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后评估依据。[方法]综合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特性和影响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关键因素,识别和选取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后评价的13项关键指标,建立小流域工程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改进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评价指标数据和指标评价标准应用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开展工程效益后评价研究。[结果]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水保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总体处于2级水平,流域治理的成效显著、可供开发的空间和潜力较大。[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地针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的新方法。在构建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该方法运用到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后评价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9.
面向农村微能网的评价指标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客观的评价农村微能网规划结果的优缺点,该研究建立农村微能网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和效益性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首先运用熵权法对农村微能网各规划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得到各规划方案的客观评价值,然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项目资金情况和项目投资方需求不同,运用专家评价法建立专家评价指标权重表,将熵权法与专家评价法相结合,得到适合微能网项目实际开发需要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优选出适合项目投资方的微能网规划方案。算例结果表明,采用熵权法得到农村微能网3个规划方案的客观评价值分别为1.32、1.14和2.47,得到具有供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冷-热-电多形式储能装置的方案3为农村微能网最优规划方案。采用专家评价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对农村微能网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如果侧重关注环保性指标,则未规划储能装置的方案2为最优选择,如果侧重关注可靠性、效益性和经济性指标,则具有供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冷-热-电多形式储能装置的方案3是最优选择,证明了该研究所构建的微能网评价体系可以对微能网规划方案实现有效评价,为微能网的建设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中灌区改造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结构创新、农村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又在市场拓展、产业升级、资金融通等方面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实现二者的高效互动,本文通过构建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农村电商网商数量、农特产品市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规模、资金规模4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反馈机制,并基于我国2010—2016年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的互动性进行了仿真模拟。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检验表明,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实际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农村电商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参数、农村电商教育投资水平参数、农业财政补贴因子、农村居民消费补贴因子4个政策变量的取值,进一步对农村电商同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政策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影响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财政补贴力度;相关扶持政策在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逐步加大农业财政补贴力度,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实现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应根据农村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进相关政策,以促进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甘肃省泾河流域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问题,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甘肃省泾河流域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GM (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19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级变化趋势为“劣等—差等—中等”,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压力指数呈“Ⅴ”型波动变化,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逐年增长,说明环境治理的政策实施有效,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良好等级。[结论] 今后还需加大农村环保的资金和政策投入,改善各地环保制度措施,增强民众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转型期矿业乡村背景的特殊性,引入"综合效能"理念,采用调查统计、超效率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Malmquist指数和障碍因子法,分析了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2010-2020年乡村综合效能的动态变化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妙峰山镇综合效能水平呈增长趋势,乡村综合效能空间分异明显,综合效能水平整体偏低,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涧沟村、上苇甸村、陇驾庄村等,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丁家滩村、大沟村、南庄村等,这些地区均是产业转型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重点乡村。2)妙峰山镇综合效能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贡献作用不显著。超过50%的乡村综合效能全要素生产率呈改善趋势,仅有47.06%的乡村在综合效能提升过程中存在技术进步现象,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差异不大且波动较小,超过二分之一的乡村的纯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乡村的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大于1。3)妙峰山镇综合效能的障碍因子由早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转为矿业乡村企业转型投入等问题。各乡村综合效能的障碍因子具有明显的区域相似性和空间异质性,矿业企业转型及生态修复投入资金量、矿业用地转型面积比例、人均文化设施面积、矿区废弃地利用水平是限制乡村综合效能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揭示了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的分布格局及障碍因子,为制定差别化的综合效能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首要任务是科学评价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The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ESDAM)质量.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该研究通过文献分...  相似文献   

15.
于立  贾宁  丁进锋  李茉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348-358
乡村振兴已经纳入中国的发展战略,深入剖析英国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富裕中的经验,可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该研究以英格兰为案例,深入探讨英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转型进程中为解决乡村发展、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在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制定的四项乡村政策对中国乡村振兴具有参考意义:1)以生态保护为核心;2)城乡平等为基础;3)乡镇振兴为空间枢纽;4)多元经济为导向和可持续农业为目标的系统性政策和措施。建议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应当:1)构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2)以乡镇的集约发展为枢纽空间,在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多样化发展;3)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实现内生性发展。研究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乡村振兴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是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探求休闲农业评价方法,进行河北省休闲农业评价,对于规范提升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2011年河北省1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别从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有效性实证测度,并从效率、规模收益、指标射线量和松弛变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休闲农业整体效率偏低,只有6家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单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分别只有2家示范点处于综合技术效率有效水平。示范点发展模式小而全,12家示范点中有3家示范点在体验项目和旅游要素种类投入上处于"超量"的低效率状态。管理水平的服务质量偏低,4家示范点从业科技人员投入处于"超量"状态。在社会效益评价中,有1家安置当地就业处于"亏量"状态;经济效益评价中,4家经济效益处于"亏量"状态。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理顺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以及调动社会力量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以共筑休闲农业发展良好局面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小麦育种的持续发展,总结回顾甘肃省小麦育种成效及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小麦育种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小麦育种方向与目标、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加强种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尿素是我国农作物的主要氮肥之一,但由于土壤微生物所产生脲酶的作用,尿素施入土壤后,会迅速分解转化成氨气而造成流失,使得农作物对尿素的利用率不到40%[1]。尿素无效分解,不仅降低肥效,而且过量产生氨,一方面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对地下水造成污染[2-3],成为环境恶化、人类患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4];另一方面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烧苗。土壤中氨含量增加,还会对正在发芽的种子产生毒性[5]。  相似文献   

19.
驱动因素视角的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农业旅游在我国各地悄然兴起,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新形态和旅游发展的生力军.农业旅游的发展对丰富农业产业形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旅游产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与研究现状,从市场需求、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背景,总结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类型:区位交通驱动、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自身垄断资源驱动等,基于驱动类型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的对应开发策略:区位交通驱动型——产品开发特色化策略、城市带动型——主题深入化发展策略、旅游地拉动型——联动化发展策略、资源驱动型——品牌化发展策略、综合驱动型——优先发展,以期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性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是综合反映乡村发展水平、揭示乡村内部差异和识别乡村地域空间的重要指标。研究基于生活质量理论构建乡村性收支指标体系,采用城乡指标对比分析法划分乡村性等级,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青浦区184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2016年青浦区乡村性类型,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研究得到结果如下:通过选取表征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收支指标构建乡村性评价体系,并采用城乡指标对比以判定区域乡村性,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评判乡村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青浦区乡村性空间分异明显,乡村性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基于生活质量的青浦区乡村性类型多样且发展方式各异。以乡村性综合指数的局部空间集聚与离散程度划分乡村性类型,可将青浦区184个村域评价单元划分10种乡村性类型区,并针对乡村性类型划分结果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乡村地理学理论,可为实现乡村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