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水稻基腐病细菌(18个菌株)、玉米茎腐病细菌和菊欧氏杆菌的6个致病变种的标准菌株及葫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两个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ara和E.C.pv.atrpseptica)进行了58项生化试验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钙和水分在大白菜抗软腐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腐细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在白菜上的发展决定于品种的抗病性,软腐细菌的数量、植株年龄以及白菜叶片的分布部位,不同的组织,甚至同一张叶片的不同部位抗性均有所不同。凡是水分含量多的部位软腐扩展迅速,水分少的软腐发展慢,含水量在大白菜抗软腐细菌的扩展中具有明显作用。钙素的增加与白菜的抗软腐能力成正相关,增加钙含量可显著减轻软腐病的为害与发展,控制水分,增施钙素可提高大白菜软腐病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在日本山形县鹤岗市于1987年首次发现的韭菜软腐病进行介绍。文章描述了该病症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及致病力的测定。研究证明,韭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相似文献   

4.
水稻基腐病细菌和玉米茎腐病细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基腐病细菌(18个菌株)、玉米茎腐病细菌和菊欧氏杆菌的6个致病变种的标准菌株及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两个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和E.c.pv.atroseptica)进行了58项生化试验的比较。结果水稻菌株在生化性状上与玉米菌株十分相似,最接近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chrysanthemi pv.zeae),但水稻基腐病细菌在兰色素产生,丙二酸、酒石酸钠利用,产氨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项上与玉米致病变种不同。在致病性比较中,水稻菌株比玉米菌株致病力强,寄主范围广。可能是一个独特的致病变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圆盘电泳的研究表明水稻菌株的蛋白电泳带数与玉米菌株相同,均为16条,但电泳带的迁移率互不相同。血清学研究表明水稻基腐病细菌和玉米致病变种没有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5.
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美国进口马蹄莲种球种植后发生较多的软腐病,从病叶上分离玛 种引起软腐症状的病原细菌。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气,鞭毛周生2-6根,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能引起马铃薯和大白菜软腐。经致病性、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Biolog测试,鉴定为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相似文献   

6.
抑制植物病原细菌的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辣椒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pv.carotovora)为供试菌,对4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漆树对辣椒青枯病菌抑菌活性最强,其次是金秀清明茶;抑制柑橘溃疡病菌活性最高的植物有漆树和十大功劳;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没有筛选到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垫状卷柏、七叶一枝花、少花龙葵、水半夏和豆瓣菜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软腐病潜伏侵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厌气诱发24~48小时后,大白菜叶柄上可以出现由潜伏侵染的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引起的水渍状浸离斑。对病斑的邻近组织(病斑以上1~5毫米)断面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指出,病原细菌最初是潜伏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的。这些细菌生长繁殖后可以消解螺纹导管间的薄壁部分,最后使螺纹松驰解体,再进一步扩展到邻近的薄壁组织为害,表现症状。叶柄表面没有任何自然孔口,但有自然形成的不规则细微裂痕。细菌在完好的叶柄表面不进行分裂繁殖,但在裂痕附近有繁殖和堆积现象。细菌在叶片上的气孔附近没有明显的聚集和繁殖迹象。有菌的气孔会由于被刺激产生的胶状分泌物而阻塞。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引起四川理县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 从理县梭罗沟村田间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大白菜病样, 采用组织分离、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分离获得的5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中心突起、边缘平滑, 在半选择性培养基CVP上培养48 h后产生凹陷。5株菌均能使大白菜、胡萝卜、马铃薯和芹菜的离体组织腐烂, 接种于白菜苗后叶片呈湿腐萎蔫症状。通过大白菜叶柄接种部位形成的病斑长径来比较菌株致病力强弱, 各菌株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基于看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 和icdA(NCBI登录号为OL963562~OL963571)的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 分离菌株与Pectobacterium versatile聚为一簇, dnaX-leuS-recA(NCBI登录号为OL963572~OL963576)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进一步支持以上结果, 且准确性更高。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P.versatile模式菌株一致, 综上将其鉴定为P.versatile。这是我国首次报道P.versatile引起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病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分离自吉林省主要参场的软腐病参根和厌气诱发产生软腐症状的参根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电镜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等。结果表明,造成吉林省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种类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Dye)、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 Dye)和石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aryophylli(Burkholder) Starr & Burkholder]。  相似文献   

10.
软腐欧氏杆菌的蛋白酶与致病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罗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 Dyc)在合成培养基MS中产生两种蛋白酶,但在无细胞滤液中测不到果胶裂解酶和果胶水解酶的活性。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这两种蛋白酶都是碱性蛋白酶,等电点分别为8.3和8.9。变性温度为49-50℃,对酸或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纯化的蛋白酶单独作用马铃薯块、能使其变软,切片观察表明细胞壁被明显降解。通过滤膜结合法,将供体菌1830/pJB4J1::Tn5的转座子转入到野生型StEcc-12中,从2000个接合子中获得了11个缺少产蛋白酶能力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分泌性蛋白质等电聚焦图谱与野生型菌株明显不同,其中一个变突体蛋白酶带完全缺失,另外一个则出现8条新的蛋白带,其他5个属部分缺失。这些突变体对马铃薯块组织离析、腐烂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研究结果认为在由胡罗卜软腐欧氏杆菌引起的软腐病程中蛋白酶和果胶酶是协同作用的,果胶酶降解植物细胞间和胞壁中的果胶质,而蛋白酶则降解植物细胞壁和膜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软腐病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4种方法(结晶紫果胶酸钠培养基直接分离、富集分离技术、雾室技术和厌气技术)检查薯块带菌率的结果,平均10个薯块的带菌薯块数分别为1、7.3、8.7、10。用厌气技术对来自全国23个省、市和地区的46份样本中的460块薯块进行带菌率检查的结果,各样本之间的带菌率高低是不同的,在0~100%之间,平均为39.3%,即共有181块薯块由于软腐欧氏杆菌的危害而发生腐烂。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及浙江5省7市采集的14科33种观赏植物上分离到199株软腐欧文氏杆菌菌株,44项理化性状鉴定结果:126株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简称Ecc)、7株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简称Ech)、66株介于Ecc和Ech之间的中间型(I、Ⅱ、Ⅲ、Ⅳ、V)。Ecc和中间型菌株是我国观赏植物的主要病原细菌。在本文中首次报道了竹芋科(竹芋)、苋科(千日红)两科及一些植物种:芦荟、白穗花、玉簪、黄精、富贵竹、兜兰、砂仁及饿术草是软腐欧文氏杆菌的新的寄主植物。血清学研究表明,Eca、Ecc及Ech这三个种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但同一个种内是可以起反应的。另外,Ecc与中间型相互之间有沉淀反应,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Ⅰ.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对分离到的20个菌株经形态学特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和血清学反应测定,确定引起我国东北地区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原细菌有三种,即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Dye,E.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 Dye和Pseudomonas caryophylli (Burkholder) Starr and Burkholder。  相似文献   

14.
 在含0.00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酪蛋白氨基酸-蛋白胨-葡萄糖(CPG)平板上,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苗落变异型菌株(简称EccM)生长差、菌落既小且白、而普通野生型菌株(Eccw)则为红而又大的菌落。
EccM的苗落特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当以葡萄糖、果糖、蔗糖或其它相关的糖类为碳源时,EccM菌株产生的酸特别多,若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菌落周围可形成酸溶的透明圈;②CPG培养基的缓冲力很弱,只有KingsB的1/8-1/10,EccM生长后、培养基pH很快降到5.5以下,这是生长的pH下限值;③在pH<6时,菌体脱氢酶活性受到强烈抑制,还原TTC的能力明显减弱。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就使EccM在TTC平板上生长差,颜色白,与EccW很容易区别开。  相似文献   

15.
 1926至1939年之间,Leach[6,7,8],Johnson[5],及Bonde[1,2]等曾證明幾種昆蟲與軟腐病細菌間的密切關係,因此認為防治田間昆蟲的活動將減少軟腐病細菌傳播的機會而收到減輕病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疆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加工型辣椒主要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细菌性病害。从发病辣椒叶片中分离细菌,通过烟草过敏性反应、马铃薯软腐试验和接种辣椒等致病性测定,确定了13个致病菌株,各菌株之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通过菌体形态、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测定,结合16S rDNA和rpoD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病原菌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及黄瓜、四季豆、白菜、萝卜、芹菜等植物。P. syringae pv. syringae引起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软腐细菌对幼苗根系侵入和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灭菌土用利福霉素抗性细菌(Ecc RL4)接种后,播种大白菜,幼芽的成苗率降低,且表现矮化和叶色变深的症状。用含利福霉素的改良肉汁胨培养基分离,可以从病苗中回收到病原细菌。组织中病原细菌的含量为102-107CFU/克不等。病菌可从萌发过程中的芽和整个幼苗期的根部侵入,侵入后,从整个生育期的幼苗直到收获后的菜株内均可回收到病原菌。不同器官的含菌量有显著差别,通常以茎与叶柄的含菌量为高,叶片以半功能叶含菌量为高,根表现不稳定。幼苗带菌率50-100%不等,且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高,在播种后第17天均达100%。检测带菌率和腐烂率时,采用了厌气富集技术和含利福霉素的培养基,大大提高了组织内病原细菌的检出率和分离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将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Dye,简称Xco)小种3菌株JXOⅢ中克隆的hrp基因片段(pNAX3103),用三亲交配法向病菌其它小种及其毒性基因突变体转移,结果表明pNAX3103可以进入其它小种,但对不同小种毒性基因突变体的转移能力则不同。功能互补分析表明;该hrp基因片段在不同小种中对病菌的生长,以及蛋白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产生和分泌无明显影响;在野生型菌株中能增加亲本菌株对水稻品种IR26的致病力(JXO I)或亲和性(JXO V),对于毒性基因突变体,pNAX3103虽能进入JXO I经Tn5诱变的毒性基因突变体XcoM1107,但不能恢复其致病性和淀粉酶阴性反应。用hr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对10个来源不同的小种或菌系群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所有Xco菌株都有明显的同源性杂交带,但杂交带型不同,与甘蓝黑腐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桔溃疡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的DNA有同源杂交带,但与水稻基腐病菌DNA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侵染规律和病理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近年来发现并日趋严重的水稻病害.经鉴定,病原菌的细菌学性状与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l)相似。本文通过接种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基腐病细菌可从叶片上的水孔、伤口、受伤的叶鞘和根系侵入,引起不同类型的症状,而以根系侵入为主.首次报导该病原菌侵入后主要在根、茎的气腔中作系统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