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妇血清胱抑素C(Cyst-C)水平的检测对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190例围产妊娠期孕妇按葡萄糖耐量和尿蛋白试验结果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70例)、GDM组(60例)、GDM合并肾损害组(60例)。比较各组Cyst-C和血肌酐水平。结果 GDM合并肾损害组的Cyst-C水平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或0.01)。GDM组的血肌酐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GDM合并肾损害组(P〈0.01)。结论 Cyst-C可作为诊断G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是否终止妊娠。方法:对97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是否行规范抗梅毒治疗,分为三组:孕早中期治疗组(A组,33例):孕满24周之前治疗;孕晚期治疗组(B组,26例):孕25周开始治疗;未治疗组(C组,38例);比较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未治疗组三组早产发生率分别是6.1%、26.9%、21.1%,死胎流产发生率分别是3.0%、19.2%、42.1%,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分别是39.4%、65.4%、76.3%,围产儿病死率分别是3.0%、19.2%、44.7%,低体重儿发生率分别是6.1%、26.9%、31.6%。A组与C组比较:早产发生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只在足月产和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死胎流产及围产儿死亡无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中期有效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的关键,如能使梅毒在妊娠早期即能得到有效的诊治,可不主张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方法以吉林市妇产医院和丰满区妇幼保健院2004~2006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与同期112例非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感染、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少、胎儿畸形、死胎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GDM的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能较好控制血糖,加强围生期GDM孕妇的管理,可降低GDM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根据。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2002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5a期间的163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a间围产儿总数为14176例,围产儿死亡16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1.50%,其中死胎92例占56.44%,死产19例占儿.66%,出生7d内新生儿死亡52例占31.90%。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胎盘脐带因素及早产。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和血清铁蛋白(SF)与孕妇不同孕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建档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建档时孕11~13周,根据孕中期是否发生GDM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3例。比较2组孕早期、孕中期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GDM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孕中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中期血清Nesfatin-1、SF水平高于孕早期(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血清Nesfatin-1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和SF水平较高是妊娠期妇女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升高可能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且在孕早期GDM患者血清Nesfatin-1及SF即高于正常孕妇。早期监测血清Nesfatin-1及SF水平有利于对孕妇GDM的早期发现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管理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61例为观察组,接受GDM规范管理;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42例为对照组,仅行常规产科高危门诊产检,对比2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及护理;干预组187例除常规的检查护理外,再给予个体化的健教指导、定期监测追踪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等护理措施干预,分析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对妊娠糖期尿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教育、早治疗,建立跟踪随访机制,开办健教课堂,帮助孕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6例GDM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人,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GDM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97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随机选取同期非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100例作对照。结果:97例患者全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且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非妇科手术禁忌证,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及监测,选择适宜的手术及麻醉方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不超过8mmol/L,可确保糖尿病患者的妇科手术的安全进行,并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进行性皮肤瘙痒和生化性胆汁淤积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主要危险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和产后出血率1,是近几年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探讨ICP孕妇的护理,减轻围产儿的损害,现就我科收治的84例ICP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48例并发糖尿病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以糖尿病Ⅱ型及老年多见,病情隐匿,术后感染率高,其中伤口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2例。结论: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控制血糖,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海南省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探索影响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对2005~2010年海南省某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483例围产儿中发生出生缺陷28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91‰;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57‰.出生缺陷前5位疾病是:唇腭裂、多指畸形、外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产妇年龄呈正相关,年龄35岁以上是发生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分娩出生缺陷新生儿的孕妇以城乡低收入、低文化人群为主.结论:加强育龄孕妇产前筛查和优生优育教育,营造优生优育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以随机法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其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氯沙坦钾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94.87%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亦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前列地尔+氯沙坦钾的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4例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皮肤损害24例,早产儿15例,低体重儿17例,贫血18例,肝脾肿大18例,骨损害2例,鼻炎6例,新生儿肺炎0例。梅毒血清学检查:TPPA阳性24例,RPR阳性24例。选用青霉素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0例,好转1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发生吉海反应1例。结论:典型皮肤损害可作为早期胎传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应警惕胎传梅毒;治疗中可发生吉海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分娩的4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孕妇进行对照观察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羊水过多、剖宫产、巨大儿及早产儿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P〈0.05或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有较大危害,为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瘦素(LP)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45例GDM孕妇、45名健康孕妇、45名正常非孕妇女血清TNF-α、LP及胰岛素水平,分析TNF-α、LP与胰岛素水平之间关系。结果 GDM患者的血清TNF-α及L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和非孕妇女(P〈0.01),健康孕妇和非孕妇女的TNF-α、胰岛素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TNF-α、LP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3、0.738,P〈0.05)。结论 GDM患者的血清TNF-α和LP水平增高,这可能是引起GDM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早期诊断及处理胎盘早剥患者。方法:根据拟定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1999~2002年间在我院分娩12065例进行胎盘早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12065例中确诊胎盘早剥59例,其中产前确诊57例,胎盘早剥的产前确诊率为96.61%,围产儿死亡率8.4%,新生儿窒息率27.12%。结论:根据所拟定的诊断标准,可提高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率,并及时处理可降低围产期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黄云凤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83-183,185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也是产科常见的急症,其发生率为7%~10%,目前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患者剖官产术后切口疼痛及精神紧张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甚至引起产后子痫。为探讨子痫前期剖宫产的术后护理,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糖尿病(GDM)筛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GDM组(包括GDM地贫组44例和GDM非地贫组87例)和非GDM组(包括非GDM地贫组104例和正常妊娠组160例)进行GSP和HbA1c测定。结果 HbA1c值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地贫组和非GDM地贫组GSP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和GSP对GDM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9.1%和26.7%。结论监测GDM血糖情况时,HbA1c值受地中海贫血影响较大,而GSP则受干扰较少;不能以普通人群的HbA1c和GSP参考标准作为GDM的诊断切点,应以妊娠妇女为研究人群重新建立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孕妇运用饮食及适当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健脾益肾方,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4.112,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