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 9年大通县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大通县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 ,病畜淘汰和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从 1 997~ 1 999年 ,大通县连续三年用抽检 8日龄以上犊牛血清 482 8份 ,检出阳性 3头 ,阳性率 0 0 6 % ,抽检 5月龄以上羔羊 81 54只 ,检出阳性 2只 ,阳性率 0 0 2 % ;用畜间流产物分菌的方法检查牛流产物 55份 ,检查羊流产物 98份 ,结果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自 1 990年以来未查出新发病人。2 0 0 1年 1 2月 30日 ,经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大通县牛羊布鲁氏…  相似文献   

2.
曲麻莱、杂多、玉树三县牛羊布病防治见成效严生海(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810001)过去,玉树地区牛羊布病感染率很高.危害严重。据当地资料记载:玉树具1960年检疫羊451只,检出阳性105只,阳性率23.28%,1966年检疫牛3280头,检出阳性3...  相似文献   

3.
1990~1996年,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选,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检,在国家级布病监测点辉县市、获嘉县、荥阳市开展了布病疫情动态监测,结果为:畜间累计抽检羊28410只,检出阳性48只,SAT阳性率为0.17%,检牛10693头,猪2227头,犬315条,未检出阳性;人间:重点抽检5036人,SAT阳性人14人,SAT阳性率为0.28%,从而说明,河南畜间布病疫情较稳定,人间布病患者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羊或畜产品而感染。  相似文献   

4.
1990~1996年,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选,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检,在国家级布病监测点辉县市,获嘉县,荥阳市开展了布病疫情动态监测,结果为:畜间累计抽检羊28410只,检出阳性48只,SAT阳性率为0.17%,检牛10693头,猪2227头,犬315条,未检出阳性,人间:重点抽检5036人,SAT阳性人14人,SAT阳性率为0.28%,从而说明,河南畜间布病疫情较稳定,人间布病患  相似文献   

5.
三角城种羊场自1986年开始进行种公羊和幼年羊的布病检疫工作,到1990年共检疫羊24254只,检出阳性385只,阳性率为1.59%;淘汰病羊337只,淘汰率为93.09%;因布病引起的流产下降0.83%,下降率为29.87%,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布病防制情况该场羊布病防制大体经历了检疫、免疫、检疫淘汰三个阶段。1958—1965年为全面普查,共检疫各类羊112754只,检出阳性24894只,阳性率为22.08%。期内病羊单独组群,划区放牧,健康羊施行19号菌苗预防注射。后因“十年动乱”的干扰,免疫  相似文献   

6.
为了尽快控制畜间布病发生,从1991年开展了“三市”畜间布病联防。并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去年联防采用S_2苗免疫羊546329只,检疫家畜21601只(头),检出阳性家畜47只(头),阳性率为0.22%。今  相似文献   

7.
1981年,在乐都县开展了布病防治工作,用淘汰病畜和菌苗免疫等手段,试图找出适合农区的布病防治措施。由省畜牧兽医总站,乐都县畜牧兽医站和公社兽医人员二十人组成工作组,按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防治布氏杆菌病的暂行办法》和我省八一年《对今后防治布病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对八个公社,两个牧场的牛、羊、猪进行了布病抽检、普检工作。并以药草台地区为重点,进行了布病的防治工作。乐都县全县现有各类家畜289,245头,其中牛25,578头(牦牛15,200头),羊175,613只,猪61,233头。从八个公社、两个牧场共抽检、普检绵山羊6.762只(其中绵羊4,661只,山羊2,161只),检出阳性252只,阳性率为3.73%,可疑564只,疑性率为  相似文献   

8.
<正>1虎林市布病防控的工作现状2004年以来,虎林市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牲畜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了家畜布病检疫工作。截至2013年底,虎林市检出布病阳性牛62头、布病阳性羊160只,现已全部扑杀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病畜圈舍进行了清圈和  相似文献   

9.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州曾广泛流行,对人、畜危害较大,自50年代开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以畜间基础免疫为主,免检结合,人间普种、普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到1992年全州牛羊布病率先达到“控制区”标准,1998年人间布病达到“控制区”标准。达标后各地在加强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检疫、淘汰、治疗和疫情监测等综防工作。1布病疫情回顾自50年代开始各地进行了羊布病感染情况调查,到50年代末共抽检羊168826只,平均阳性率达24.49%。1980年到1984年全州共抽检未经免疫…  相似文献   

11.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传染病。我县经数十年防治,已有效地控制了布病的流行,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经省、州有关部门考核已达到“控制区”标准,从1993年开始进入监测阶段,现将近年来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布病流行情况回顾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曾在我县人间、畜间广泛流行,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60年代开始,我县着手进行牛羊布病检疫和免疫,1965—1990年累计检疫羊32863只,阳性535只,检疫牛2626头,阳性101头。与此同时,卫生…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2月 3 0日 ,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海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 ,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就其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1 考核方法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 ( 1988)卫地字第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 1992 )农 (牧 )字第 43号文规定的布病诊断方法 ,疫区判定标准和控制区考核标准进行考核。2 考核结果 在 1992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海北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19…  相似文献   

13.
1 呼盟牛羊布病现状本盟牛羊布病从50年代后开始在12个旗市(除鄂伦春旗外)流行,1952年~1982年全盟牛羊布病血检平均阳性率6.9%。经过多年的防制,布病疫情在80年代得到控制。1981年~1990年检验牛羊和人的病料10665份,检出布鲁氏菌65株,出菌率0.6%;血检牛羊43314头(只),阳性1479头(只),阳性率3.4%。由于采取了免疫和扑杀病畜等措施,从1988年开始先后有7个旗市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办考核验收为控制和稳控旗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牲畜流动量大及基层兽医站体…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畜危害很大。本病在我市主要呈散发,1956-1989年,我市共检出阳性牛 1193头,占检疫牛数的 3.02%。自 1991年- 1999年,我市共检疫奶牛结核病 45 368头,检出阳性牛160头,捕杀160头。从1990年至今,我市畜牧兽医检疫草原工作总站每年坚持进行两次防检工作,坚持淘汰病畜,免疫阳性犊牛,加强治疗管理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阳性率大大降低。1流行病学为牛结核菌,无芽胞、荚膜。本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由病牛咳嗽喷出的飞沫或飞扬在空气中的被污染的…  相似文献   

15.
浩门镇市场牛羊棘球蚴病检疫报告陈吉莲(门源县畜牧兽医站810300)1995年1~12月,对门源县浩门镇市场的三个牛羊肉销售点进行牛羊棘球蚴病检查。结果:从187只羊中检出43只阳性羊,阳性率7.33%;从390头牛中检出7头阳性牛,阳性率占1.79...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秋,东营市垦利县境内黄河农场为发展畜牧业生产,从外地购进山羊210只.当时未进行布病血清学检验。到1992年夏天,发现个别饲养员患有疑似布病症状的疾病,经确诊为布病阳性。随即对本场的全部羊、牛进行市病平板凝集试验筛选,共计检疫山羊326只,检出阳性羊48只,检疫黄牛11头,奶牛2头.无阳性。对平板凝集反应阳性为48只羊,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结果全为阳性。对检出布病阳性的48只山羊,全部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同群和周边村庄的羊、牛进行布氏杆菌疫苗免疫接种,每年春、秋两次,连续三年。1994年春疫病调查,采取…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果洛州进行了牛羊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抽检羊97 957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进行淘汰,进入70年代,应用布鲁氏菌羊型M5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注射免疫。80年代后应用猪型Ⅱ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1994年州属六县共血检牛9944头,检出阳性38头,阳性率为0.38%,血检羊28 928只,检出阳性羊99只,阳性率为0.38%。2005年,全县经严格考核,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三场一县种羊布病感染严重。两年共检疫各类种羊25603只,阳性率为4.86%,成年羊、母羊、公羊和幼年羊的阳性率分别为6.95%、6.30%、3.07%和1.47%。在布病流行区施行菌苗免疫只能保护健畜不受感染,但不能根除传染源和制止病毒排放病原茵。检疫扑杀病畜是净化布病的最佳方案。从现在起,各地(特别是绵羊改良地区)应重视种羊和引进羊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20.
果洛州家畜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自195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验收三个阶段。据196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牛的阳性率为14.2%—25.1%,牛的检出率最高达58%,羊的阳性率为7.22%—16.6%,山羊的阳性率为5.8%,马和猪都有感染;1959年牛羊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