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抗病毒剂VA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与水杨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VA诱导烟草抗TMV机制中SA的作用 ,以烟草的 2个抗、感品种枯斑三生烟和三生烟为材料 ,抗病毒剂VA为诱导剂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VA对烟草体内S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VA可以使烟草抗、感品种体内SA含量都增加 ,抗病品种枯斑三生烟SA含量增加更显著 ,且接种TMV后 ,SA含量在 4 8h出现一个峰值 ,表明SA在烟草抗TMV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且SA与过敏反应及PR蛋白 (病程相关蛋白 )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接种青枯菌后不同时间切取桉树幼根根表、根横切面和纵切面进行制样,扫描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0.5h后即有少量病菌存在于根表细胞间隙和导管间隙,但寄主表皮细胞和维管束结构基本完好;接种2h,表皮细胞壁被破坏,细胞瓦解;接种24h,表皮细胞间出现较大裂隙.在横切面和纵切面上可观察到大量细菌聚集并结为白色絮状物.导管破裂并被堵塞;此时植株外观上也开始出现萎蔫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 近来发现,局部地区泡桐花叶病害较严重,山东省林科所曾检出一种棒状病毒,并证明该病毒能引起花叶病。为弄清病原,本人对此类病害进行了病原探索。在自然条件下,患花叶病的树木整株叶片呈不规则退绿及皱缩变形现象。采典型病叶(见图1),用常规摩擦接种方法接种在枯斑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var. Xanthi-NC)、心叶烟(N. glutinosa)、黄瓜(Cucumis sativus)、豇豆(Vigna sinensis)、绿豆(Phaseolus aureus)、  相似文献   

4.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 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杨树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吴屯杨、新疆杨和荷兰杨为实验材料,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根、茎、叶和质外体的K^+、Ca^2+、Na^+和Mg^2+等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使K^+、Ca^2+和Na^+离子含量上升,Mg^2+含量下降,其中K^+和Ca^2+含量自胁迫开始明显升高,Na^+含量则在中度胁迫之后明显增加。离子在各器官分布情况为:K^+主要分布于杨树的叶片,Ca^2+、Na^+和Mg^2+主要分布于杨树根部,且离子分布存在品种间差异,荷兰杨和新疆杨中K^+分布为:叶>根>茎,而吴屯杨体内K^+分布则为:叶>茎>根;3种杨树中Ca^2+分布均为:根>叶>茎;吴屯杨和荷兰杨中Na^+分布为:根>茎>叶,新疆杨则为:根>叶>茎;在Mg^2+的分布上吴屯杨和新疆杨较为类似即:根>叶>茎,而荷兰杨为叶>根>茎。【结论】干旱胁迫下杨树首选吸收的离子是K^+和Ca^2+,K^+主要分布在杨树的叶片中,其次是根部,Ca^2+主要分布在杨树的根部。重度干旱胁迫下,杨树开始吸收Na^+,储存在杨树的根部。不同品种杨树之间离子的分布和吸收都存在品种差异。质外体作为离子的运输通道,在各干旱条件下运输4种矿质离子至杨树的其他部位,Mg^2+存在滞留在质外体中的情况。本研究可为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吸收和分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Ca^2+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直接参与调节细胞内许多重要生理生化过程,同时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在植物感受和转导外界刺激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植物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以及Ca^2+与植物抗盐、抗旱性的关系作一慨述,并提出和讨论了有关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露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肉细胞Ca2+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夏季的叶肉细胞相比,从11月份到翌年1月期间,Ca2+沉淀颗粒起初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和液泡,细胞质中有少量的Ca2+沉淀颗粒,大多数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消失,嗜锇颗粒增加;随后逐渐变化为胞间隙和液泡中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基质的Ca2+沉淀颗粒显著增加.在此期间叶肉细胞的一些叶绿体膜泡化,出现解体现象;线粒体的数量增加;中央大液泡变成数个小液泡.低温胁迫过程中叶肉细胞Ca2+的浓度和分布的变化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以零下低温锻炼和结合效应剂(CaCl2、钙离子螯合剂EGTA、钙离子通道阻断剂LaCl3或钙调素拮抗剂CPE)处理的低温锻炼下的中东扬扦插苗为试材,对其体内丙二醛(MDA)及钙调素CaM含量,SOD、POD及线粒体Ca^2-+ATPase活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锻炼不仅在一定程度下提高了幼苗CaM含量,提高了SOD、POD和Ca^2+-ATPase活性,降低了MDA含量;而且减少了低温胁迫所引起的SOD、POD,Ca^2++ATPase和CaM含量的下降程度以及MDA的增加幅度。在低温锻炼的同时。用CaCl2处理能加强低温锻炼的效果,但这种效应可被EGTA、LaCl3或CPZ处理抑制。经低温锻炼后,幼苗中的CaM含量的增加有助于SOD、POD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的提高,进而对幼苗抗冻性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Ca2+在植物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概念,诱导因子的种类,以及Ca^2 在植物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参与过敏反应,抑制病原侵染和枯斑扩展;加强寄主植物细胞壁和膜结构的完整性,降低病原菌分泌的果胶酶活性;提高和抗病相关的酶活性并产生对寄主有保护作用的化学物质等。  相似文献   

10.
发酵型豆腐柴叶汁胶冻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酸菌发酵糖产酸,使豆腐柴叶汁形成一种胶冻食品,试验结果表明:豆腐柴叶汁浓度为鲜叶比水(g/v)1:6;发酵剂菌龄在24h;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8~12h;蔗糖添加量为8%形成的叶汁胶冻,胶凝强度适中,酸甜可口。添加适量的还原奶和Ca^2+能显著提高胶冻的胶凝强度,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木质素磺酸钙的络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钙(简称木钙,CLS)的浓度、溶液中钙离子(Ca^2 )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其络合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单位质量木钙中络合的Ca^2 量随木钙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外加Ca^2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或pH值升高时,木钙的络合能力提高。pH值11时,质量浓度为10g/L的木钙溶液对Ca^2 的络合能力比原溶液增大3.7倍。进一步研究了具有不同羟基、羧基和磺酸基含量的木钙对Ca^2 的络合能力。结果表明,分子中大量羟基的存在是木钙具有络合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e impact of nitrogen(N)deposition 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fractions in throughfall is not well understood.We performe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compared DOC leaching from canopy leaves after dipping leaves in pure water(control)and NH4NO3 solution(N-treatment)for 18 h.Net changes of DOC,NH4^+,NO3^-,SO4^2-,K^+,Mg^2+,Ca^2+and H^+contents after dipping leave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solutions with and without leaves.We recorded no differences of DOC leaching between control and N-treatment,implying that N deposition had minor impacts on canopy DOC production.This confirmed that previous experiments testing the effects of N addition on DOC dynamic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he canopy reaction successfully described the real situation.We also confirmed the previously-reported canopy exchange process in spite of a high background N deposition at our study site.N-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ase cation leaching,especially K^+,and the increas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oliar NH4?retention.Net leaching of H^+and SO4^2-was not affected by the N-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选用生产上较常用的Ag 、Na 、Ca2 、Cu2 、Mn2 、Pb2 、Zn2 、Fe2 共8种金属盐离子进行试验,研究其在活体条件下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3种组分(Cx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4 h后,Fe2 对纤维素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离子浓度为1、2 mmol·L-1时Cx酶分别增加4.35%和9.76%,而其余7种离子则抑制纤维素酶的活性,尤其Ag 、Cu2 和Pb2 抑制纤维素酶活性作用效果显著,低浓度时Cx酶分别下降35.20%、36.84%和32.49%;但处理7 d后,参试的8种金属离子对该纤维素酶系表现为一致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浓度(0.1~50 mmol·L-1)的升高,金属离子的酶抑制效应加剧,Cu2 对Cx酶的抑制作用相应为30.56%~92.55%(短期效应)和25.32%~95.78%(长期效应).虽然Ag 、Cu2 和Pb2 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Cu2 的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培养基测定红檵木与檵木花粉发芽率,以便了解不同因素对红檵木与檵木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因素蔗糖、Ca^2+、B^3+时花粉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不同因素组合,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红檵木与檵木花粉的美芽率,其中以培养基蔗糖(10%)+硼(150mg/L)+钙(0.3%)为最佳,花粉发芽率分别可达到40.7%、58.47%。同时,对红檵木与檵木花粉的贮藏时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张万儒  杨承栋 《林业科学》1991,27(3):261-267
研究工作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北纬30°45′—31°25′,东经102°52′—103°24′)海拔1200—4300m垂直带中的五块试验林地上进行。五块试验林地是:(1)中亚热带以壳斗科和樟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试验林地(海拔1200m);(2)具有暖温带气候特征的次生椴、槭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试验林地(海拔2000m);(3)具有温带气候特征的铁杉、槭、桦针阔混交林下山地暗棕壤试验林地(海拔2500m);(4)具有寒温带气候特征的暗针叶岷江冷杉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试验林地(海拔3300m);(5)具有亚寒带气候特征的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试验林地(海拔4300)。  相似文献   

16.
《林业研究》2020,31(5)
Fire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land during tree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for many years but uncertainty about how ecosystems respond to prescribed burning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fire on soil nutr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burning accumulated forest residues(slash)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ow trees respond. We analyzed 40 burned and unburned sites and compared growth of Eucalyptus grandis W. Hill ex Maiden between sites. Soil p H increased by 39% after fire, suggesting reduced soil acidity and increased liming. 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by 100%; other nutrients(Ca~(2+), Mg~(2+)and K~+) also increased.Increase in nutrient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E. grandis; larger and taller trees were associated more with burned than unburned sites.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burning accumulated slash during land preparation prior to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alters soil nutrient status and enhances the growth of E. grandis.  相似文献   

17.
杨树上发生的两种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南、湖南和北京采集到的具明显系统紫红色坏死变形[PV-1]和叶禄绿皱缩[PV-2]杨树病株,经病害症状观察、病毒提纯和电镜观察、病毒回接、生化性状等试验,证明两种分离物是球状病毒粒子和杆状病毒粒子,是杨树上发生的两种病毒的病原。用杨树毒汗接种能感染多种草本植物。从病毒粒子的形状大小、理化性质,生物测定和血清反应,认为[PV-1]和[PV-2]分别属CMV和TMV。抗病品种鉴定看,国内乡土种和北方型的品种抗病力较强,南方型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易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