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行小麦套种玉米复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改变原有的小麦套种玉米模式,在保证小麦、玉米生产的前提下,还可多收一茬饲草,既解决了种粮与种草争地的矛盾,又解决了发展畜牧业饲草缺乏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宽行小麦套种玉米,小麦收获后复种青贮玉米,可获得小麦产量5613kg/hm^2,玉米产量6877.5kg/hm^2,鲜草产量70.5t/hm^2。  相似文献   

2.
1 发病现状 国审玉米新品种宽诚一号,是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重点推广的新品种,玉米自交系海35是繁制宽诚一号的亲本之一,由于近几年矮花叶病大发生,造成制种产量降低,2002年正交亩产不足200公斤,改制反交宽诚一号,仍因感染海35矮花叶病造成植株矮缩、花粉量少,使母本授粉不良,制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的不同垄沟宽对全膜覆盖玉米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适当的垄沟宽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全膜覆盖玉米的生物产量,是种植全膜覆盖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结果显示,在垄面宽60cm,沟顶宽30cm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为10050kg/hm2,较对照增加7.3%。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的不同垄沟宽对全膜覆盖玉米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适当的垄沟宽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全膜覆盖玉米的生物产量,是种植全膜覆盖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结果显示,在垄面宽60cm,沟顶宽30cm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为10050kg/hm2,较对照增加7.3%。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宽厢宽带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文齐 《农技服务》2010,27(2):196-196,214
对玉米宽厢宽带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以探求玉米宽厢宽带合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窝距16.7cm,栽培密度45000株/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6593.70kg/hm2;窝距18.3cm,栽培密度40905株/hm2的产量为第2,平均产量为6018.75kg/hm2;各处理产量顺序为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⑤。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栽培密度以37500~45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前玉米制种多采取覆窄膜(60厘米)一膜两行方式。但对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和有效积温低的年份,玉米杂交种不能安全成熟,直接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采取宽膜(154厘米)一膜三行的方式,不但可使玉米完全成熟,还能提高玉米制种产量。据生产实践总结宽膜条件下玉米制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产量与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实行双垄沟的地区实行宽垄上点种一行(三垄沟)的模式有利于玉米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空秆是在玉米种植中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它较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空杆率,提高玉米产量,现将玉米空杆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玉米诱导剂在玉米生产上应用结果表明,玉米诱导剂不仅对玉米的株高、穗长、叶片有作用,而且对玉米的产量也有影响。对玉米的株高有抑制作用,喷施和拌种的玉米株高要比对照低,对玉米的穗长、叶片、产量有促进作用,喷施和拌种的玉米的穗长比对照要长,叶片较对照要长要宽,产量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而吉林省是著名的玉米黄金带,因此,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吉林省农业部门所关注的问题。其中,玉米病虫害问题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总结了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以供广大农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空秆是在玉米种植中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它较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空杆率,提高玉米产量,现将玉米空杆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一、玉米空杆的原因 1.品种问题由品种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致使某些品种空秆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宜广西的春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为当地推广大豆玉米间套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种间作模式,分别为:玉米宽行120 cm、间种2行大豆(M12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2行大豆(M16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3行大豆(M160S3),玉米宽行200 cm、间种2行大豆(M200S2)和玉米宽行200 cm、间种3行大豆(M200S3).对照为常规种植的玉米单作模式(CKM)和大豆单作模式(CKS).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春大豆、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并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2013~2014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宽行行距增加,春大豆的茎粗、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呈递增趋势,产量随之增加.在相同宽行行距(160和200 cm)条件下,种植3行春大豆较种植2行的产量高.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随着其宽行行距的增加呈逐渐变小趋势,产量逐渐降低.5种间作模式中,以M160S3和M120S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好,分别为18345.53和18094.18元/ha.[结论]综合考虑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小型机械操作,以在160 cm宽行玉米中间作3行春大豆较适合在广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田间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栽种方式对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双株种植玉米,垄距宽,通风见光性好,未发现感病玉米植株,空秆、折断、倒伏现象少,产量可达12 656.84 kg/hm2。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合理间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主作物玉米生长和产量以及单位土壤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冀东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中,适宜推广种植带宽150 cm,玉米大行距120 cm、小行距30 cm、株距20 cm,大豆4行种植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玉米不同宽行行距(A1: 1.2 m、A2: 1.3 m、A3: 1.4 m、A4: 1.5 m、A5: 1.6 m、A6: 1.7 m、A7: 1.8 m)和相同窄行行距(0.4 m)处理,以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田间小气候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玉米全生育期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4温度最高(26.2 ℃),较净作高0.6 ℃;而田间温度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随带宽变化相反,A6的2年平均温度最高(26.25 ℃),较A4高1.15 ℃;吐丝期,带宽处理对玉米行间透光率的影响较其他生育期更为显著,A1的2年平均透光率最高,比净作显著提高11.2%;套作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净作,光能利用率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5光能利用率最高,较对照、A7分别显著提高26.52%、20.51%;A5总产量和经济效益达最大,分别较A7和对照提高14.35%、19.46%和16.77%、26.84%。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田间温度、玉米冠层CO2浓度,对大豆产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温度、行间透光率。选择适宜的带宽协调气候因子与玉米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玉米大豆种类间竞争,使气候资源调配更合理,创造适宜玉米、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因子,提高玉米产量,兼顾大豆产量是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粮食的产量问题是国家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因而创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我国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的产量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通病着手分析,提出了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创新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人员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半夏和玉米的多种间套作模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以小麦窄-宽-窄行的方式套作半夏,虽然小麦减产0.45%,但套种的半夏生长健壮;夏玉米与半夏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半夏播量为480 kg/hm2,与玉米品种晋单63号、郑单958宽窄行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佳,半夏及玉米产量较高,该模式纯收益比小麦、玉米轮作高出2.7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19.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套种玉米带型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不同带型的试验研究表明,套种作物总产与玉米产量呈高度正相关(r=0.94),玉米产量与玉米占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r=0.73)。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z=399.50+0.85x和Yy=-6.49+1559.54x,预测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产量构成,玉米产量应为706.47kg/mu,其占地面积为45.72%。依不同带型作物产量和生育状况分析,处理C(小麦带宽1.  相似文献   

20.
<正>洋芋/玉米窄厢套作种植,是四川省射洪县近年探索总结出来的旱地作物高产高效套作种植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冬季种植洋芋,春季在洋芋宽行套作春玉米,实现洋芋、玉米双高产,比"双三O"(1尺=33cm,下同)洋芋/玉米宽厢套作种植模式,扩大了洋芋种植播幅,实现了洋芋产量翻番,因而深受农民欢迎。其技术要点是:一、选择好适宜品种洋芋/玉米套作种植,洋芋种植在前,不会受玉米荫蔽,因此,玉米品种选择主要是看其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