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O-P液是牛食道-咽部分泌物的缩写,主要作为口蹄疫等病原学检测样品,从而评估免疫抗体水平,了解病原分布状况及疫情风险。掌握正确的牛O-P液采样方法对保证样品的真实性起着关键性作用。1材料1.1工具金属探杯、灭菌广口瓶、采样箱、记号笔、标签、封口膜、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服、水鞋、防护镜、牵引绳、保定架、鼻钳。1.2试剂1.2.1 10.1mol/L PBS液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9):84-87
采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ELISA试验对1 786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口蹄疫病毒隐性感染状况调查,并对疑似阳性牛只进一步采集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样本,通过已建立的RT-PCR进行口蹄疫病毒核酸检测,核酸阳性样本进一步进行O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血清型鉴别。结果:被检样本中26份奶牛血清显示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9份奶牛OP液样本显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经血清型鉴别均为O型口蹄疫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通过3ABC-ELISA初筛和RT-PCR检测方法确诊是控制口蹄疫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牛羊O-P液(食道-咽部分泌物)的采集是开展动物疫病病原学季度监测样品采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样品的正确采集及保存对检测结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O-P液是什么,O-P液即食道-咽部分泌物的缩写,是用于病原检测的样品。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口蹄疫病毒共分为7个血清型(0型、A型、C型、亚洲I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一旦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已经把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了一种RT-PCR的方法,用于检测O、A和亚洲I型口蹄疫病原。方法:设计合成一套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RT-PCR的方法,以扩增口蹄疫病毒的基因,并用该法检测患病猪的颌下淋巴结和扁桃体,牛、羊的食道-咽分泌物(O-P液)等样品。结果:该方法可快速灵敏检测出猪的颌下淋巴结和扁桃体,牛、羊的食道-咽分泌物(O-P液)中的FMDV,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结论:建立了一种RT-PCR检测O、A和亚洲I型口蹄疫病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A、O、C、SAT1、SAT2、SA T3以及A sia 1型7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该病毒不仅在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本文分析了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是当前养猪业的大敌,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是当前养猪业的大敌,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重大动物疫病实验室常用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和新城疫因其危害巨大,被列为四大动物疫病。在实践中,除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外,还通过兽医实验室开展对四大动物疫病的监测,评估四大疫病的免疫效果,了解掌握病原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猪以口腔黏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是当前养猪业的大敌,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我国对牲畜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即对生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全面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这一措施收到了防控口蹄疫的理想效果,但在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流行速度最怏、感染经济动物种类最多、是公认的对畜牧业危害最大的动物传染病。作为我国强制免疫病种之一,其免疫方案在历年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中非常明确。随着免疫工作的经常及常态化,人们对免疫效果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为了更好的了解动物免疫状况,更为科学地规范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我疫控中心实验室进行了口蹄疫灭活疫苗临床免疫效果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口蹄疫病原学检测工作中,牛、羊等反刍动物在发病前期、恢复期、无临床症状的可疑情况下,其食道—咽部位的分泌物即O—P液中口蹄疫病毒能够继续繁殖及存活,常被用于病原学检测。O—P液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送等技术环节是否严格把关,直接关系到样品质量、检验结果及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切实掌握O—P液的采集技术,是当前基层兽医工作者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一、前期准备要充分  相似文献   

16.
实施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但是免疫是否能够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在畜间是否存在动物疫病病原,还需要兽医实验室进行监测评估.本文对巴彦淖尔市2020年秋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的效果和病原进行了采样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牛羊O-P液(食道-咽部分泌物)的采集是开展动物疫病病原学季度监测样品采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样品的正确采集及保存对检测结果起着重要作用。1操作前的准备1.1操作前器材的准备工作器材:金属探杯,灭菌广口瓶,采样箱,记号笔,标签,封口膜,一次性手套,口罩。试剂:生理盐水,2%氢氧化钠溶液,磷酸盐缓冲液(0.04 mL/L,pH值7.4)。  相似文献   

18.
<正>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在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和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因素却不容忽视。试验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和诊断的水平。1样品处理因素1.1样品的采集应按照活体动物样品的采集要求采集猪扁桃体、家禽咽肛拭子、牛羊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  相似文献   

19.
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猪以口腔黏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检疫及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用感官难以确诊或定性的染疫动物或产品。对于这些动物或产品,需要通过实验室才能作出定性诊断。然而病料的采集、固定和送检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诊断的准确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兹将其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病料的采集1.1细菌性病料的采集当怀疑动物或其产品为细菌感染时,为确定病菌种类,合理地采集细菌含量最多的病料是做好检验定性的第一步。对于活的病畜禽,应注意采集其血液、口鼻分泌物、乳汁、脓汁或局部肿胀渗出液、体腔液、尿液、生殖道分泌物和粪便等。对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