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小鸭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角弓反张,以"三炎"(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特征,是对养鸭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点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2~8周龄小鸭,其中2~4周龄雏鸭最易感,成年鸭和1周龄以内的鸭不发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破损的皮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亦称为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多发于l~8周龄的小鸭,引起大批死亡。临床表现为:嗜睡、缩颈、抽搐、共济失调,眼、鼻有分泌物、下痢。病变特点为纤维索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迟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氏杆菌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原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可侵害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但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除直接引起感染鸭出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还可引起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此外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发病率5%~90%,病死率高达80%。该菌最早由Rie…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或鸭败血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本病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院动物门诊于今年4月就接诊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周龄~7周龄雏鸭最易感,主要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发病率为5%~90%,病死率高达90%.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的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鸭疫里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血清型鉴定和疫苗免疫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思伽  罗映霞 《中国家禽》2000,22(12):22-2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鸭疫里氏杆菌病于 1932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岛的鸭群中首次发生,曾先后被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 1993年 Segers等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本病病原菌的各种表型参数和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应将该菌放在单独的一个属,为纪念首先发现本菌的 Riemer氏 (1904),特将本菌的属名命名为 Riemerella,由本菌引起的鸭病命名为鸭疫里氏杆菌病 (Riemerella anatipestife…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它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eimerellaanatipestifer)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国外1932年就有报道。国内则于1980年后由北京和广东先后证实了该病的存在。该病近两年来在我区养鸭密集的南宁、柳州、北流、贵港、横县、宾阳等市、县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危害我区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综合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此病一般发生于10~60日龄左右的鸭,但主要危害10~30日龄小鸭,最早可见7日龄雏鸭发病,呈急性经过;对日龄以后的鸭发病多呈亚急性、慢性经过。发…  相似文献   

1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小鸭。该病的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快,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能引起雏鸭发育迟缓和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迄今为止还主要靠药物治疗。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快速准确检测,其污染是控制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传播及其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对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做了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鸭疫里氏杆菌病,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原称鸭疫巴氏杆菌)所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以眼、鼻分泌物增多,共济失调、抽搐或歪头斜颈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为特征。我省于1988年首次报道了本病的存在,近年来,随着鸭的几种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有效预防以来,本病的危害性显得日益突出,并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我省养鸭业发展的一种主要传染病。现将本人在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1 流行病学特点 11 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番鸭、半番鸭以及小麻鸭;发病的日…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可引起1~8周龄、尤其2~3周龄雏鸭大批发病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文中报道了某养鸭场感染鸭疫里氏杆菌诊断全过程及防治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里氏菌病。多发生于2~7周龄鸭,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促发感染,发病率5%~90%,死亡率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等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两者容易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8月,在山东沂南地区呈面积性地流行了这一病例,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潍坊养鸭业迅速发展,鸭浆膜炎也已悄然成为困扰养殖户、影响养鸭业发展的隐形杀手。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中1~8周龄鸭,尤其是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或皮肤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