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瘟”病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俗称“鸽瘟”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20%-60%以上的病鸽表现神经症状,主要剖检变化为皮下、腺胃、肌胃及肠道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3.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4.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黏膜出血等;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并发,将给养鸽爱好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鸽Ⅰ型副粘病毒在鸽体内动态分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鸽Ⅰ型副粘病毒(A/PMV-I)感染引起的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败血性传染病。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许多省市先后发生本病,给养鸽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了了解该病毒在鸽体内的分布,以及与临诊症状和病变之间的关系,我们用HA试验对各...  相似文献   

6.
Ⅰ型鸽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 1, PHV-1)又称哥伦比亚疱疹病毒Ⅰ型(Columbid herpesvirus 1, CoHV-1),是禽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的一员[1-2]。鸽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鸽感染Ⅰ型疱疹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厌食、精神不振等,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国内养鸽业的快速发展,鸽存栏量持续增加,鸽病也越来越多,且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3]。  相似文献   

7.
鸽的Ⅰ型副粘液病毒(PMV—1)病,同义名:鸽新城疫。我室于1986年初在深圳地区某种鸽场分离到一株鸽的Ⅰ型副粘液病毒NDS_2株,初步实验已证明NDS_2株不能使鸡致病。为了进一步探讨NDS_2毒株的致病力和主要特性,对分离物进行了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正>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Ⅰ,APMV-Ⅰ)流行于鸽群,并突变为适应鸽群的新城疫病毒,通过F基因分析,显示出是APMVI的抗原变异株,因此命名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1])。该病毒引起的鸽新城疫在鸽群传播迅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发病鸽以拉稀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对鸽危害大,对养鸽  相似文献   

9.
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Ⅰ)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概述了PPM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是由鸽Ⅰ型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及浆膜、黏膜出血等。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并发,将给养鸽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现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2起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鸽新城疫病原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对鸽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成为危害养鸽业的最主要疫病.该病与鸡新城疫类似,能造成病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和明显神经症状等,发病急,...  相似文献   

12.
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为不分阶段的单股副链RNA病毒,引起鸡、鸭、鹅、鸽、孔雀等多种禽类新城疫(ND),造成严重危害,鸽Ⅰ型禽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鸽瘟或鸽新城疫,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及珠海拱北动检所先后从进口种鸽中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已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养鸽地区,不但对养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损害,一直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浴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各龄期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主要是水样下痢和神经症状,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腺胃乳头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预防:每6个月颈部皮下注时1次鸽Ⅰ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如无肉鸽专用疫苗,可用鸡新城疫油孔剂灭活苗代替。  相似文献   

14.
几种方法控制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学芝 《中国家禽》2005,27(21):20-21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病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在某发病鸽场控制本病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鸽新城疫亦称鸽Ⅰ型副枯病毒(PMV-1)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腹泻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据报道,该病于1981年在苏丹和埃及首先发生。尔后,此病迅速传播,到1985年,已遍及欧洲、美国、加拿大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1986年香港不少鸽场也暴发本病,深圳动植物检疫所在我国首次分离出病毒。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肉鸽和赛鸽均发生了此病。鸽新城疫已对我国的养鸽业造成了威胁,给养殖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鸽新城疫在我国流行的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的保存期,对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3批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冷藏(2~8℃)保存12个月、室温(25℃左右)保存6个月,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无明显变化,均能达到《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质量标准》的要求。因此,在《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中规定该疫苗的保存期为:冷藏(2~8℃)保存,保存期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正鸽新城疫是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呈流行性爆发,有时则零星发生。病鸽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后期病鸽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该病的病原是鸽Ⅰ型副黏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染,一年四  相似文献   

18.
鸽A/PMV-Ⅰ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鸽的免疫效果研究李柠,黄引贤,李乃津,袁少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鸽Ⅰ型副粘病毒(A/PMV-Ⅰ)自1986年在我国进口鸽首次报道之后,目前由该病毒所致疾病已对我国的养鸽业造成严重危害。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腹泻和神经症状。据资料查阅及通讯联系 ,目前国内各养鸽省市都有发生。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给养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病毒特性 ,我们做了该病毒广东分离株鸡胚培养参数的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PPV -Ⅰ毒株 收集广东不同地区的鸽病料 ,经实验室分离鉴定为鸽Ⅰ型副粘病毒 ,并将其命名为P1 、P3、P4、P5、P6、P7、P8共7个毒株。1 1 2 鸡胚 由南海市墟岗黄种鸡场提供。1 1 3 %红细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