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形势下,地方农林类院校农学类研究生招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源数量严重不足、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复试有效性削弱、研究生培养缺乏个性、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针对这些新问题,国家应加大对农学门类学科的投入,扩大农林院校推免生的推荐比例;学校应努力加强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出台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和广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学类精品课程一直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不仅发展速度慢,而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农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要分布在少数涉农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中。通过对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分析,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力度、突出农业特色、完善监控制度与资金保障机制等途径,对推动农业院校农学类精品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本科类院校国家级医学精品课程的申报主体、学科分布、校际 分布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医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教研函 [2 0 0 1]1号 )精神 ,日前浙江大学完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申报阶段的工作 ,共有 4 9个学科申报国家重点学科 .按门类划分为法学 1个、教育学 2个、文学 2个、理学 10个、工学 2 1个、农学 5个、医学 5个、管理学 3个浙江大学组织49个学科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本刊编辑室  相似文献   

5.
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统计分析表明,目前独立学院存在专业设置高度集中在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类、电气信息类5个二级类以及农林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轻农林、重经管等问题。独立学院应根据校本部的学科专业优势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应以校本部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现有专业加以调整和改造,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亦应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林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设置农学门类专业和涉农类专业。  相似文献   

6.
农学学科门类专业是主要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的专业。农学学科门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优先坚持实践 性和应用性原则。实践育人是培养农学学科门类专业人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分析了农学学科门类专业人 才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规格。基于实践育人的视界,提出农学学科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是构建实践育 人平台、优化实践育人方案和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农林本科院校38所,设置的本科专业覆盖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1个学科门类,其中非农类专业数量占学校专业总数的比例均超过50%。这既是农林院校自身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政府政策影响的结果。农林院校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既要保持优势又要提升实力的需要,农林院校应注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办学水平与特色。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林院校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在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在"哲学"与"农学"、"知识"与"能力"、"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内在关联与逻辑之中寻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继而在尊重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从培养主体、培养平台、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等方面对农林院校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基因组学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诞生的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已成为农林院校生物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基因组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后基因组时代农林院校基因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改善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工程,是高等教育的新指导、新战略、新理念。从社会地位、学术队伍、物质保障方面探讨"双一流"效应。分析了农林院校在学科发展、生源、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新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普通农林院校在办学定位、"农林+"模式探索、资源共享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