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索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对桉树苗木的协同促进作用,用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按不同比例混合接种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进行育苗。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混合液接种都能促进桉树苗木的生长。以固氮菌为主的组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10∶1∶1),促生效果最好的是N6-1-1组合,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6.41%和64.27%,同时高径比比对照减少0.39。以解磷菌为主的组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1∶10∶1),生长效果最好的组合是1-P2-1,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1.46%和45.71%,高径比比对照CK减少0.24。以解钾菌为主的组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1∶1∶10),生长效果最好的是1-1-K1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07%和31.58%,高径比比对照减少0.16。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薄壳山核桃大田播种育苗和火箭盆、无纺布、塑料钵容器等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及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火箭盆容器培育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为39.14 cm和0.96 cm;无纺布容器苗和大田播种苗次之;塑料钵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1级侧根数、1级侧根平均长度、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茎鲜质量比和根茎干质量比等指标影响显著,火箭盆容器和无纺布容器培育的苗木侧根系发达,根系质量好;而大田播种苗和普通塑料容器苗的主根发达,侧根少,根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油茶容器苗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油茶容器苗苗高、新梢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叶片数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以P3(黄心土20%,松林表土40%,椰糠20%,秸秆20%)最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均最大,分别达48.5 cm、0.8 cm和7.70cm。研究为油茶容器苗培育基质的配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益生菌对盆栽马尾松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不同组合接种到盆栽的马尾松幼苗根部,结果表明:2号固氮菌 解磷菌组合处理的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长11.6%;2号固氮菌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长23.3%;两种固氮菌 解磷菌 解钾菌组合处理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45.5%和48.8%。而土壤中的N、P、K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号固氮菌则使土壤含氮量增加54.2%,其它处理均使土壤含氮量减少。可溶性磷增加20.0%~50.0%,可溶性钾增加144.4%~277.8%。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处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不同质量浓度GA3和PP333溶液分别喷施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叶面,用不同质量浓度GA3溶液涂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茎基部;同时在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旺季初期分3个时期摘心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GA3溶液能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苗高生长,但对增粗生长无影响。不同溶度GA3溶液涂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茎基部、不同质量浓度PP333溶液喷施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叶面及不同时期摘心处理都能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苗的增粗生长。GA3茎基部涂抹处理相比对照地径增粗26.90%~76.55%,PP333处理相比对照地径增加21.70%~66.04%,摘心处理地径增粗仅为3.79%~23.48%。600 mg/L的GA3溶液涂抹茎基部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发育效果最好,300 mg/L的PP333溶液喷施叶面能有效促进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增粗,比对照地径分别增粗71.12%和66.04%。  相似文献   

6.
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纸碟法和液体比浊法研究了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 Yabuuch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株联合固氮菌1和固氮菌2及其培养物上清液对青枯菌R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制效果好于菌悬液抑制效果,混合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菌株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不接种对照(CK)桉树苗高增加33.19%和31.09%;单接种固氮菌1的桉树苗地上干质量比对照(CK)增加123.23%,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桉树苗比对照(CK)地上干质量增加93.22%;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对照(CK)桉树苗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101.52%和71.81%.接种固氮菌可以降低桉树苗木死亡率38.24%.桉树幼苗温室接种试验证明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苗木生长旺盛,茎干较对照粗壮,长势整齐,固氮菌可以提高桉树苗木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容器类型及施肥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容器类型、基质施复合肥比例和施缓释肥时间的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弥渡县云南松种子园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苗木培育试验,测定苗木的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苗龄127d时,不同处理组合(含对照)苗木的平均地径0.80~1.43mm、苗高2.9~8.3cm、冠长1.1~5.7cm、主根长8.1~17.8cm、一级侧根长2.6~7.2cm和一级侧根数9.1~20.3条/株,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复合肥比例(质量比),基质施0.2%的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容器类型是影响苗高、冠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的主导因子,白色塑料容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的主根和一级侧根伸长(P0.01);一级侧根数则主要受施缓释肥时间的影响。一级侧根发育协调苗高共同生长,根系伸长则与苗高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关系。施复合肥0.4%的基质置入无纺布容器中于苗龄35d时再施缓释肥(1g/容器)的处理组合,有益于苗高和冠长生长,此处理组合可应用于相同气候和基质的云南松苗木培育生产实践中。容器选择结合施肥可消除云南松蹲苗现象,促进其苗木生长,缩短云南松壮苗的培育期。  相似文献   

8.
开展3个种源强力班克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复合菌肥对强力班克木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肥条件下,强力班克木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苗高生长提高17.4%~30.83%,地径生长提高31.27%~43.27%.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的生物量和N养分积累量,其中菌肥处理的全株干重较对照提高98.77%~116.67%,N养分积累量较对照提高47.31%~85.73%.3种复合菌肥(1号、2号、3号)对苗木生长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效应,其中种源38163在施用3号菌肥时生长表现较好,而种源38164在施用1号菌肥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安地区种植园的1年生和泰州地区种植园的2年生‘波尼’薄壳山核桃苗为试材,研究裸根苗、土球苗、无纺布容器苗等3种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栽植后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新梢和根系生长差异较为显著。两处均以无纺布容器苗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新梢生长量最大,1年生和2年生苗木的生长量分别为110.77 cm和53.44 cm;根系也最为发达。土球苗次之,裸根苗的新梢、根系生长量最小。分析表明,在江苏淮安和泰州这两个地区,无纺布容器苗的成活率、平均新梢生长量、分枝数、总的新梢生长量、主根长度、粗度、侧根数量等均优于土球苗和裸根苗的。此外,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2年生苗木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1年生苗木的。  相似文献   

10.
4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苗生长规律及其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苦槠、小叶青冈、枫香与木荷4种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开展容器苗生长规律及其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苗高、地径生长规律不尽相同,苗高在7-9月呈直线型生长,9-11月生长趋缓;地径则在6- 11月呈均匀直线型生长。由木荷容器苗在设施大棚内、外培育比较知,优良的设施条件主要影响出苗期与幼苗期苗木的生长量。并提出了容器苗生产培育中控制苗木生长的时期和节约培育成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相思根瘤菌和解磷菌培养基优化及解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绘制了相思根瘤菌MZ菌株和解磷菌217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的OD值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BSE培养基中较好的生长;对MZ根瘤菌和217解磷菌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了它们的优化培养基,进一步绘制的生长曲线证明了优化培养基更利于菌株的生长,且活菌数更多。217解磷能力的研究也表明:菌体数量与pH值、解磷强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香菇菌糠、木耳菌糠、泥炭、谷壳、大田土和缓释肥配制育苗基质,开展不同配方基质对榧树Torreya grandis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榧树的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影响有显著差异,木耳废菌糠复合基质、香菇菌糠复合基质培育的榧树苗木平均质量指数均优于泥炭基质,其中以木耳菌糠、谷壳、大田土体积比为60∶20∶20的基质配方(A2)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最优;菌糠复合基质大幅降低了育苗成本,其中木耳废菌糠复合基质仅是泥炭复合基质成本的35.8%。菌糠复合基质实现了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并大幅降低了榧树育苗成本,提高了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6年生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柚木(Tectona grandis)混交林、格木纯林以及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总蓄积量能提混高13.66-49.14 m^3/hm^2,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配置模式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年均生长量等指标差异显著。多树种混交模式中格木、降香黄檀的平均树高分别比相应纯林提高2.33%-30.23%和10.71%-19.64%,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5.15%-27.27%和12.50%-20.83%。与格木+柚木混交林相比,多树种混交林格木、柚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8.70%-21.74%和8.7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24.59%-37.70%和33.33%-36.46%。综合分析表明,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等的高径生长,促进干形发育,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上有显著作用,该模式对于珍贵树种长周期大径材的培育切实有效,但不同树种配置及其比例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巨尾桉、马大相思混交林生长和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年生的巨尾桉马大相思混交林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巨尾桉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巨尾桉纯林相比分别大6.3%和9.7%;混交林林内空气湿度比纯林高3.8%,而林内气温、土温和林内光照强度与纯林相比分别降低了6.0%、3.4%、14.6%;混交林土壤容重比纯林小9.6%,而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比纯林大6.9%、8.8%、9.1%、13.6%、9.8%和9.9%。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与纯林相比,分别高55.45%、34.25%、30.65%、11.07%、63.76%和8.7%。说明巨尾桉与马大相思混交有利于促进巨尾桉生长,能改善林内小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粤东名果大埔蜜柚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阐述名优良种大埔蜜柚的生长特性,繁殖、栽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丽水市柚类资源的调查,从果实品质、结果性能、树势、抗性等方面制定了选优标准,经预选、初选、复选筛选出处红柚优良单株,并经遗传稳定性检验和生物学特性观察认为,处红柚外观漂亮、易剥、果肉红色、少籽、可食率高、酸甜可口、水分充足,成熟期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抗寒性好、座果性能好,遗传稳定性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浙江丽水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鸡粪作为氮源,EM菌、酵素菌、发酵菌作为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尾巨桉锯末腐熟发酵的效果,并进行育苗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M菌、酵素菌、发酵菌均可促进锯末腐熟的进行,腐熟时间为70 d左右。腐熟锯末纤维素分解率大于40%,C/N比小于10:1,有机质含量分解率高于35%。腐熟后的几种锯末基质,从升温、基质理化性质及育苗效果看,EM菌效果最好,堆体体积超过5 m3时EM菌剂添加量可为堆体干重的0.1%~0.2%。  相似文献   

18.
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瑞德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36-39,64
从促进桉树人工林多种效益持续稳定高效的发挥和林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开展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研究,通过巨尾桉杉木和巨桉马尾松人工混交复层林的生长和生态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与杉木及巨桉与马尾松混交所形成的复层林能有效提高桉树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桉树混交复层林独特的林分结构提高了林下植被多样性,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平衡,而且林内凋落物量多且成分复杂,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以白背毛木耳4301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树种木屑及添加料、栽培料粒径、木屑预处理方式对木耳菌丝生长、栽培料降解率以及毛木耳农艺性状、产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栽培料粒径,有利于降低栽培料碳氮比、促进菌丝生长;适当提高耳袋含水率,有利于提高栽培毛木耳的生物学效率;油桐木屑栽培毛木耳的综合效果优于尾巨桉木屑,淋洗措施对栽培效果影响不大;Topsis分析表明尾巨桉采用粗细混合木屑、无需预先对木屑淋洗,栽培毛木耳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苗圃地试验设计研究8种不同网袋容器轻型育苗基质对尾巨桉DH3229扦插生根率、生根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8种不同网袋容器轻型育苗基质对尾巨桉DH3229的扦插试验中,以泥炭∶稻壳∶树皮∶红心土=3∶3∶3∶1(A7)最佳,平均生根率达80.2%,生根数多达12.3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