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惠来县南海农林场对6个国外松种源进行试验,用合浦湿地松作对照,经对18年生种源试验林生长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极其显著优于对照(合浦湿地松)的种源是伯利兹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湛江古巴加勒比松、合浦古巴加勒比松,它们的材积分别比对照增加116.6%、86.2%、50.8%、41.8%,这4个种源的抗风力明显强于其他树种,保存率也比较高。这4个种源基本适应于固定沙地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用材林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比较,有许多遗传优势。许多树种如娜威云杉、辐射松,东方白松等的大群扦插繁殖是完全可行的。许多试验证明,湿地松、火炬松的大群扦插繁殖比上述树种难度大。我们的试验目的在于评估湿地松、火炬松幼树插穗生根的潜势。方法试验地设在布鲁斯威克果浆公司附近的一块耕作地,1987年经耙耕后整理为3个4×30英尺的试验小区,圃地土壤为Norfolk土系,上层为排水性良好的壤质砂土,母树为1年生幼树,提供如下三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在松属杂交育种等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其经验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介绍了澳大利亚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加勒比松、南洋杉、辐射松的遗传改良及种子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闽南沿海沙地引进3种桉类树种、3种松类树种进行试验,并营造木麻黄与湿地松、马占相思、乌墨、柠檬桉混交林。经4年观测认为,柠檬桉、巨尾桉、刚果桉3种按树在沿海沙地适应性强、生长量大小分别为巨尾桉>刚果桉>柠檬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3种松类树种只有湿地松在砂质海岸适应性强,火炬松和加勒比松长势弱;木麻黄与湿地松、柠檬桉混交效果比木麻黄纯林好。  相似文献   

7.
2001—2003年,在建水县半干旱暖热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石漠化和非石漠化2种立地类型上,采用云南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4个针叶树种造林,通过10余年的生长量观On,0,研究其对滇东南岩溶区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树种对滇东南非石漠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以马尾松和湿地松的总体表现较优;云南松前3年生长较慢,其后生长加快,总体表现较好;加勒比松表现最差,不适宜滇东南半干旱暖热岩溶区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松属5个树种的EST序列,分别树种查找SSR位点,采用Primer3.0软件进行引物设计。设计的5个树种的EST-SSR引物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三核苷酸重复,其次是六核苷酸重复,两者之和都达到了64%以上;四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均为最低。从设计的引物中分别不同树种各选取20对进行引物合成和通用性检测以及马尾松群体检测,结果表明:松属5个树种的EST序列开发的马尾松SSR引物,其在马尾松中的扩增成功率为60%-80%;最高的是辐射松,最低的是海岸松,平均为72%。通用性最好的为辐射松,属内的通用性为94%;属间和科间通用性也分别达到75%和44%。不同树种序列来源的EST-SSR引物,其扩增成功率在10%-30%;最高的是北美短叶松,其次是辐射松,最低的是扭叶松和火炬松;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9.
对7个松树树种的材积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重复对材积和产脂力的影响均不大,树种间材积和产脂力差异规律不明显。4个年度数据中,9年生和15年生材积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9年生和16年生时产脂力均达显著差异。从树种平均值分析来看,热带松、本种加勒比松和马尾松生长相对较快,而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以及火炬松则生长较慢;产脂力较高的是热带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优树混合种,属中等产脂力的是本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产脂力较低的是垌头群马尾松(对照)和火炬松。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福鼎市店下虎头坝林场进行了湿加松、马尾松和湿地松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个树种造林保存率较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颁布的速生丰产林标准,均适合在闽东沿海地区造林。5年生时,3个树种的生长量大小排序是:湿加松、马尾松和湿地松,湿加松生长较好,与马尾松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0年生时,3个树种的生长量大小排序是:马尾松、湿加松和湿地松,马尾松生长量全面超过湿加松,但差异不显著。5年生和10年生时,马尾松、湿加松与湿地松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湿加松在幼龄早期生长较快,马尾松在幼龄后期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1.
我场现有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六种松。除马尾松外,其余五种松都是先后从外地引进的。两年来,我们对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火炬松四个树种间的相互嫁接,作了尝试,其目的是: 1、初步了解这四种松之间的“嫁接亲合性”,以便进一步试验,为引种、建立无性系种子园、采穗圃扩大钻木材料的来源;并探求通过不同种间的嫁接促进嫁接母树开花结实、调节树形、矮化树冠、提高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从1976年至今引进的树种20余种,在滨海砂地营造试验林200hm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卵果松、加勒比松、火炬松等树种适于沿海砂地生长,尤其是湿地松具有速生、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砂地后缘理想的更新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13.
从1989年开始在昆明地区的五个点进行辐射松引种试验。四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辐射松在昆明地区引种初获成功。在试验点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长量大大超过乡土树种云南松和华山松。本文对同一生境,辐射松与云南松、华山松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生境辐射松的生长规律。初步得出辐射松在昆明地区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松枯梢病是一种发病广、危害大的世界性传染病害,世界上 20多个国家先后报导了本病危害。我国广东、湖南、黑龙江等地分别报导马尾松、辐射松、湿地松、樟子松等树种的松枯稍的发生蔓延,对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近年来,辽宁、内蒙古、吉林的部分苗圃的 1年生樟子松幼苗上发现松枯梢病,该病在幼苗上蔓延迅速,造成顶芽枯死、根茎腐烂、枯叶,已成为当前樟子松育苗生产中急需解决问题。1  分布与危害    从 1990~1993年,对辽宁、吉林、内蒙古的部分苗圃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云南造林树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变长期以来树种单一带来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状况,在1981年云南松地理种源试验中,引入了湿地松、火炬松、海岸松、马尾松等8个松类树种一并参试。经过20年来试验示范、跟踪观测、分析比较,评选出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量高的马尾松树种。其蓄积量超过海岸松、湿地松、火炬松3.5-11.2倍,超过云南松对照种源的1.5倍,收到较好的引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杂交松在桂东南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在广西东南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开展杂交松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var.hondurensis)的栽培对比试验,杂交松示范造林和采脂试验,杂交松不同种植坡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松能适应广西博白县的自然条件,并表现出优良的速生丰产性状,杂交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以及松脂产量均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杂交松的种植规格以2.5m×4m为最佳,以种植在东坡和西坡生长较好;杂交松被松梢螟为害程度在4种松树中最高;杂交松在桂东南松类低产林改造和发展松树人工林中,可作为替代的造林树种,造林时可优先选择在东坡和西坡,并在杂交松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注意防治松梢螟。  相似文献   

17.
贵州引种辐射松的早期表现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新西兰的辐射松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辐射松在我省早期生长较快,高生长量比乡土树种马尾松大2 ̄3倍,但抗虫害能力较马尾松差。文中对引种辐射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麻江引种国外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麻江开展湿地松、火炬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火炬松的各项生长指标都高于乡土树种(马尾松),说明在麻江引种湿地松和火炬松,从初期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东部滨海风砂土地区先后进行松类、相思和余甘子等16个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获得成功的有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余甘子等6个树种。湿地松造林面积已达660多公顷,丰产林11年生树木的生长量每公顷达273立方米,比丘陵地生长好,比一般造林增产63%。其余几种松树也比丘陵地的马尾松生长好(砂地马尾松比丘陵地生长差)。余甘子3年就开花结实,生长良好,又为滨海砂地增加了新的造林树种。以上树种的引种成功,充分的利用了砂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为美国南方松中最重要的速生针叶用材树种。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种,至今已有80多年的成功种植历史,目前全国适栽区均有大面积栽培,并已成为我国引种成功的主要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湖北省属湿地松、火炬松适生区,20世纪70年代初在荆门市彭场林场建立了全国第二大湿地松种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