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不同预留行宽度对冬小麦边际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肥力条件下,不同预留行宽度对冬小麦边际效应影响显著。边1行增产幅度随预留行宽度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宽度后,增产幅度减小;预留行宽度增加,边2行增产不稳定;。边2行比内科增产3.28% ̄12.01%,平均增产6.84%。不同处理的内行产量差异不显著,预留行宽度增加,内行平均增产仅为5%。不同处理小区产量差异显著,随预留行宽度增加,小区产量递增。边行增产原因是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同时千粒重明显  相似文献   

2.
间作小麦的边行效应及其与根系空间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隔根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小麦边行效应的差异及其与根系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作、不隔根间作、塑料薄膜隔根间作、尼龙网隔根间作小麦边1行产量较边2行分别高13.7%、18.2%、29.0%、33.7%,较边3行分别高22.5%、33.9%、19.4%、29.8%,除塑料布隔根处理外,间作小麦的边行优势明显高于单作小麦.0~100cm土层中的小麦根质量密度在处理间的大小关系为:不隔根间作尼龙网隔根塑料布隔根单作小麦;根系分布深度大小关系为:塑料布隔根尼龙网隔根不隔根间作单作小麦;小麦产量与20~40cm土层中的根质量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土壤容重与水稻生长的生态适应,首先提出了土壤物理结构性肥力的概念及其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其水稻产量效应在2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容重具有自调性,自调点在1.25~1.35g/cm3。容重过高(≥1.5g/cm3)或过低(≤1.1g/cm3)的上体可称之为不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弱或供氮动态与水稻需氮高峰不吻合,导致前期水稻生长过旺或过弱,后期根系活性差,物质积累与转化少,产量不高。而把容重适中(1.2~1.4g/cm3)的土体称之为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好,供氮高峰与水稻需氮高峰吻合,根系发生量多,分布深,后期根活力强,功能叶叶面积大,物质积累与转化率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300.0 kg/hm2、337.5 kg/hm2、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6.
多脊椎蒙古羊的胸腰椎长度及其产肉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羊群体中的3种多脊椎羊(T14L7,T14L6,T13L7)和普通羊(T13L6的比例在1996年的抽样调查结果分别为6.57%,19.67%,63.19%10.57%;胸腰椎总长度(T+L)分别为58.0cm,55.00cm,54.47cm,52.13cm,当羊多1个胸椎时,脊柱平均长2.40cm;当羊多1个腰椎时,脊柱加长3.50cm;当胸腰椎各多个1个时,脊柱长度增加5.90cm。14个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带田根系竞争和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隔根法,对春小麦套春玉米模式根系的竞争和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带田增产的重要原因,带田作物竞争因子在低肥水平下主要表现在地下,如小麦、玉米地下贡献率分别占659%和635%,而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地上因子的贡献率则逐渐增大,如供肥水平由中肥到高肥,春小麦和玉米的地上贡献率分别由564%到629%和517%到579%;带田作物根系水平分布呈偏态性,玉米根系偏小麦行向分布达30~50cm;带田根系的垂直分布与单作相似,0~20cm土层分布了小麦根重的639%~689%,玉米根重的720%~818%。  相似文献   

8.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良红壤底土酸度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盆栽试验中,每公斤干土施8g石灰石粉时,施用深度20cm的小麦籽粒产量,根干重和秸秆产量分别比施用深度10m的提高32.7%,44.6%和30.1%,但低石灰用量时,增加石灰石粉施用深度反而不利于作物的增产。  相似文献   

11.
论作物种植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种植方式是耕作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将作物种植方式分为季节种植方式、季间种植方式、全年种植方式和年间种植方式等四大类型,这对耕作学科的发展是个贡献,对深化耕作制度研究、促进耕作制度改革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元多熟种植制度复种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90年代种植制度变革的新特点,分析了间套作、复种及复种指数的意义,讨论了区别间套作的共生期标准、作物标准熟期与熟数系数以及面积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多样化的多元多熟种植条件下复种指数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马铃薯、玉米单作、二套二等距、二套二不等距、四套四等距、四套四不等距等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玉米比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均比单作玉米或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在套作模式中,产值差异不显著,但二套二经济效益比四套四经济效益高,二套二又以不等距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重茬药剂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七种重茬药剂在马铃薯上进行克服连作障碍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BT重茬剂和重茬一号能有效克服马铃薯连作危害,二者分别增产32.4%、25.0%。重茬药剂能促进马铃薯生长,但有些重茬药剂因促进生长的生效时间滞后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豆生产的发展,因重迎茬问题导致大豆减产严重,已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关键问题.针对重迎茬影响大豆生产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可迎少重、耕翻深松、更换品种、防病包衣、增施农肥、增加播量、田间调控"等技术综合组装应用于大豆生产,降低了重迎茬对大豆生产的危害,实现了大豆高产.  相似文献   

16.
烟草连作效应分析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连作对烟草在病害、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缓解和防治措施,同时对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草莓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立杰  梁春莉  于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18-13119
连作障碍是困扰草莓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通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归纳了草莓连作障碍发病症状、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便于选用适宜的早晚稻品种,在前报的基础上,本报从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上,阐明了混栽高产的品种适宜生育期以及混栽条件下品种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并得到如下结果:(1)混栽的早种品种在长沙地区宜用中熟品种,在郴州地区宜用迟熟品种;晚稻只能用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9月15日左右齐穗.晚稻的生育期太短,则穗数不足,不易提高产量.(2)混栽延长了晚稻品种的生育期.(3)混栽晚稻的总叶数,较之同期播种单插者多1.6叶,比连作晚稻栽培者多3~4叶.(4)混栽晚稻有2次分蘖高峰.(5)混栽晚稻郴晚3号的穗型比单作的小.  相似文献   

19.
Quantitative indexes such as land equivalent ratio, yield equivalent and value of output equivalent were used to evaluate output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i.e.,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rop rotation. Compared to single cropping, land use efficiencies under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rop rotation were raised by 62, 38 and 21%, respectively. The unit area yield under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rop rotation were raised by 63, 29 and 16%, respectively. The unit area value was also enhanced under sequential cropping and intercrops, 76 and 35% higher than that under single cropping. The paper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comparing farm output efficiency and build up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output efficiency of various cropping pattern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桐麦间作系统中小麦各部分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外小麦种子生物量差异显著,系统外的小麦生物量高于系统内;同一间作模式内生物量分布受距树行远近影响,处于模式中央的小麦各部分生物量都是最大的;影响小麦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和穗密度,间作模式和距树行远近对小麦种子生物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小麦总生物量影响较小.桐麦间作系统内外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差异较总生物量的差异小;影响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其次为距树行远近,而间作模式和小麦穗密度对其影响甚小;不同小麦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一致,在桐麦间作系统麦田东边,豫西832各部分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减小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减少5%;矮早各部分的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增大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增大6.5%,小麦种子生物量平均增大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