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甘肃省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群众荐优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单株果实品质、抗逆性和丰产性状等为选优指标,开展了文冠果优树选择研究。通过初选、复选、决选,最终选出优树16株,其中观赏型优树2株,能源利用型优树14株。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优树采穗圃的建立及管理技术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全国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ilaBunge)栽培区自1973年以来,相继开展了优树选择工作,并初步选出了一批优树。这些优树与对照树相比较,均具有明显的丰产性状,如能在生产上迅速发挥作用,对提高文冠果的产量,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现有优树可采的接穗有限,接穗供不应求,尽快建立文冠果优树采穗圃便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所于1979年开始进行了文冠果采穗圃的建立及管理技术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整理成文。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优树无性系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Bge.)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它不仅适应性强、分布广、栽培面积大、结实早,且综合利用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种子产量低、混杂,直接影响了栽培文冠果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我国各文冠果栽培区,自1973年相继开展了优良类型的选择工作,并初选出一批优树。通过无性系鉴定,决选出了7株遗传增益大、抗逆性强的优良类型。1 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是从辽宁省评选出的优树中,采用1年生芽接繁殖苗,于1981年定植。选用20  相似文献   

4.
对通辽地区文冠果现有林经济指标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八仙筒林场及章古台村51年生文冠果大树中,筛选出全部经济性状均达到优树标准丰产稳产的优良单株4棵;每棵优树5年内平均树冠投影面积、种子产量分别为0.353、0.307、0.312、0.291 kg/m~2,且4株优树从未歇枝,连续丰产。  相似文献   

5.
胡杨无性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胡杨选优的基础上,利用优株的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胡杨根条扦插比枝条扦插平均成活率提高14.8%;同时以胡杨单芽茎段进行离体微型繁殖,筛选出H改良+IBA0.8PPM的生根培养基为最佳,获得胡杨试管苗千株以上,从而为胡杨优树快速繁殖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文冠果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文冠果选育研究。依据文冠果筛选标准选出优良单株后进行文冠果良种基地建设,而后开展了播种育苗、优树接穗嫁接、子代测定等试验,选育出文冠果良种"白山林场文冠果"一个。选育出的文冠果优良品种,种子千粒重、含油率、5年生优树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26.7%、15.1%、23.2%和35.2%,并且表现出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等优良品性。  相似文献   

7.
鸣山大枣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开展鸣山大枣的离体培养,经过摸索筛选,优树单芽茎段在“改良H+IBA_(0.8ppn)”培养基上可直接生根继代成苗;共培育出完整植株1万余株。该项技术培养的试管苗成苗速度快,苗壮,易推广,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观赏型文冠果为研究对象,利用3年的时间,通过花期物候观测、生长状况调查等方法,重点从花色、花期、花香等方面进行选优,以得到观赏价值较高的文冠果观花优树。结果表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文冠果单株花期15~20d,整个林分观花期可达30余天,具有金红、白雪、泛阳3个花系、3种花色和6个观赏类型。通过观测研究共选出15株观花优树,作为良种快速繁育采条、嫁接、组培的优良种质树,为观赏型文冠果良种繁育与推广做好良种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素用量对文冠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一年生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施氮素处理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梯度用量对文冠果幼苗苗高、地径生长及根、茎、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梯度处理对文冠果幼苗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均有显著促进或抑制的影响,氮素施用量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文冠果幼苗的生长。因此,文冠果幼苗的最佳氮素施用量为200 mg/株。  相似文献   

10.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油料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结果早、种仁含油率高、油质营养丰富等特点,素有“北方油茶”之称。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野生状态,造成类型极其混杂,单株间种籽产量相差悬殊,为使文冠果栽培事业走向良种化、品种化,我所同内蒙古自治区昭盟林研所一起,于一九七三年开展了文冠果优树选择工作,至一九七七年评选出36株优树,这些优树均比对照树增产0.5—5倍。如能在生产上迅速地利用这些优良类型进行无性繁殖栽培,则能保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植物体再生机能进行稠李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体再生机能,采用环状切根法,1棵优树可培育4-6棵根蘖苗。稠李母条最佳栽值时期为4月15日-4月20日。稠李无性繁殖的关键是保持旺盛的根系活力和及时培养白化茎苗。1株优良的稠李根蘖苗经过5a可培育10万株优良壮苗。  相似文献   

12.
刺槐优树无性系细根快速繁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刺槐优树无性系细根快速繁殖试验李周岐,薛智德(西北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1988年用根萌诱导嫩枝扦插方法对白水县1983年所选的10株刺槐优树进行了繁殖,得到了一批优树无性系初繁苗。为了尽快扩大繁殖,满足试验研究和生产的需要,1989年我们以...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冠果大田育苗的正交试验,分析鄂尔多斯地区对文冠果育苗的几种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的播种期、覆土厚度、土壤的p H值对文冠果出苗影响较大,在覆膜的情况下,5月中旬播种、覆土3 cm比较合适;贫瘠的土壤上育苗,需要施肥来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对于文冠果成苗来说,有一定的土层厚度才能较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培养条件、简化MS培养基(1/2MS)等试验处理下马铃薯脱毒苗简化扩繁技术。结果表明:简化培养基上试管苗均能正常生长,并符合移栽标准;自然光照的试管苗形态指标优于日光灯培养条件下的试管苗,MS培养基处理和培养基简化处理的试管苗株高、茎粗、主根长、根数差异不明显。日光灯光源的光照培养条件下,两种培养基处理所接的苗子在株高、茎粗、主根长、根数有一定的差异,自然光照的试管苗叶色深绿、茎段缩短、茎变粗,日光灯光源的试管苗,叶色浅、茎段变长、茎细高,两种光照条件下均可正常移栽。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八达岭林场苗圃,为培养观赏型文冠果大苗,采用无覆盖大棚下容器育苗、大地育苗两种育苗方法,对北京顺义、昌平和河北赤城3个种源的观赏型文冠果幼苗的株高、地茎和芽苗数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观赏型文冠果1a生苗的株高、地径和芽苗数无显著差异,河北赤城种源幼苗表现稍好,但生长分化严重。为了选择高生长好的乔木型观赏树,早期选择非常必要。生长性状苗高与地径为线型回归关系,芽数与苗高、地径为对数回归关系,其显著性可以用于种源评价与判明育苗、栽植措施对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云南萝芙木苗木类型和株行距对比种植试验,研究苗木类型和株行距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生苗和扦插苗间茎、叶和根生长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考虑到扦插苗具有易于大量生产、生长均一等特点,应用扦插苗造林更优;不同株行距处理间云南萝芙木茎、叶和根生长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0.4 m×1.0 m株行距处理的茎叶和根的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千年桐雌雄异株,用实生苗造林雄株占半数以上,结果雌株中也往往良莠不一,产量差异悬殊,多数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为加速发展千年桐生产,增加桐油产量,近年来产区群众积极选择优树,培育优树嫁接苗造林。 优树嫁接苗的培育,目前多数采用大苗  相似文献   

18.
紫花文冠果是我国北方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无性繁殖困难,无法大面积推广,为探索紫花文冠果的快繁技术,我们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紫花文冠果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筛选诱导绿苗、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紫花文冠果茎尖的分化增殖、生根效果不同,分化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1mg/升+6-BA1.4mg/升+蔗糖2mg/升,相对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6mg/升+蔗糖1.5mg/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朝阳文冠果的盐碱耐受程度,以朝阳文冠果幼苗为试材,对不同程度的盐碱胁迫下的株高、可溶性糖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变化进行了测定,从生长性状、体内养分和生理过程3个层面分析文冠果幼苗对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层面,文冠果幼苗对碱胁迫最为敏感,并且胁迫程度越高长势越差;在体内养分层面,中度胁迫条件下文冠果苗抗盐碱能力最强,当胁迫程度再度增加抗性开始丧失,且对盐胁迫和盐碱混合胁迫更为敏感;在生理过程层面,当胁迫程度达到中度,文冠果苗的光合作用便开始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文冠果腋芽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其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6-BA1.0·mg·L-1+NAA0.5·mg·L-1的激素组合适宜诱导腋芽和分化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IBA,经30天生根培养,分化苗基部未见生根,生根培养试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