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热油管道低输量的安全运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围绕热油管道低输量的临界安全输量问题,分析了低输量运行不稳定的原因,总结出降低临界安全输量和防止运行不稳定的方式及具体措施,提出判断临界安全输量的方法与低输量运行时应注意的事项,为热油管道低输量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秀杰 《油气储运》2004,23(12):47-47
围绕热油管道低输量的临界安全输量问题,分析了低输量运行不稳定的原因,总结出降低临界安全输量和防止运行不稳定的方式及具体措施,提出判断临界安全输量的方法与低输量运行时应注意的事项,为热油管道低输量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缪娟  吴明  刘建锋  郑平 《油气储运》2007,26(12):7-11
针对热油管道低输量运行时安全性下降的问题,采用故障树方法分析了低输量管道易发生不稳定运行的原因,并依此建立了低输量热油管道的安全检查表评价系统。通过对低输量管道的安全评价,了解管道运行的安全程度,找出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以保证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热油管道石蜡沉积层的形态和物质组成,分析了爬坡管道石蜡沉积层微元在停输前后的二维受力情况。爬坡管道停输后,石蜡沉积层受力不平衡,随停输时间的延长,在重力差的作用下,石蜡沉积物结构发生破坏,并向低端滑移和聚集,导致再启动困难。为了使低输量运行热油管道的石蜡沉积层处于临界厚度,必须定期清管,以降低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5.
输量对热油管道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优化理论研究了输量对热油管道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获得了长度为410.5km,管径为529mm,壁厚为8mm热油管道的最佳输量范围和运费随输量的变化关系,给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系列输量点的最佳进站油温。计算结果表明:最佳进站油温随输量变化呈多波形变化,但多数计算点趋近于寻优搜索温度范围下限。随输量增加,运费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采用较大输送流速对提高热油管道的运行经济性有利。  相似文献   

6.
铁大输油管道低输量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铁大输油管道近年来输量不断下降,已经出现了低输量问题,通过对该管道低输量问题的界定进行讨论,指出铁大输油管道在低输量条件下存在加热能力不足,管道运行压力不稳,费用上升等问题,提出了加降凝剂进行热处理输送,适当降低规程中的大庆原油最低井站温度等改进措施,分析了管内结蜡对管道运行的影响,给出了管道清蜡的方法以及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7.
根据英牙外输管道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外输现状,运用PIPEPHASE软件分析管道的最大输量和最小输量.通过软件模拟正常输量下管道的沿程温降和压降,并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软件模拟数据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模拟管道沿线最冷工况下的沿程温降和压降.通过凝析油析蜡过程分析,结合管道实际运行的相关参数研究管道正反输、清管、中间加热站运行及冬季加降凝剂等技术,确定管道的最佳运行方式,确保外输管道冬季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在役埋地热油管道低输量运行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袁宗明  肖燕 《油气储运》2008,27(4):10-13
对在役埋地热油管道,当管道实际输量小于设计输量时,为妥善地解决管路沿线的能量消耗与能量供应之间的矛盾,研究一种经济上、技术上比较合理科学的运行方案,对于降低输油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经济计算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方案比较法和TLNET软件相结合求解数学模型,确定了管道输量在小于设计输量下,使管道的运行费用为最小的经济运行方案,包括管道沿线运行的热泵站数、站内泵机组的组合方式、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和温度、管道的小时运行费用、变频调速电机的转速及热站的热负荷等。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与现场实际相比较,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烧煤加热设备和输油生产管理单位,就长输热油管道能否使用烧煤加热设备、具体烧煤设备的确定以及能否降低输油成本等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受原油与煤炭价格区间以及管理机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国内长输原油管道各站场原有的加热设备不适宜开展烧煤加热设备的换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境内"三高"原油基本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实现管道输送,热能耗较大,且存在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的问题。热油管道的最佳运行状态是指既能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和停输再启动,又能使能耗最低或尽可能低的运行状态。降低进站油温是热油管道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给出了降低进站油温后的热能耗节减比计算公式,指出影响热油管道节能效果的因素有:进站油温、输量、管道环境温度或管道埋深地温、原油比热容、管输系统参数。针对原油管道运行规程规定的最低允许进站油温,依据不同情况,提出了降低进站油温的方法。热油管道进站油温存在3个关键的温度点:最小能耗进站油温TjN、安全运行最低进站油温Tjy和安全启动最低进站油温Tjq;上述3个温度数值最高者即为最佳进站油温。  相似文献   

11.
原油不加热输送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孟振虎 《油气储运》2005,24(6):22-27
基于热平衡条件下导出了利用摩擦热实现原油长输管道不加热输送的临界条件.临界条件与管道埋设状况、土质、输量、油地温差及原油物性等有关,其中临界流速与管道总传热系数和油地温差乘积的立方根成正比,临界传热系数则与流速的立方成正比,与油地温差成反比.临界流速越低,或者临界传热系数越大,越易实现不加热输送.随着输送速度增大,温降幅度下降,油流摩擦热增加.采用较大设计流速并设法增大管道热阻有利于增大热站间距、实现不加热输送,对管道的经济性运行有利.  相似文献   

12.
热油管道再启动过程是一种不稳定的变物性耦合流动.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热油管道不稳定过程变物性耦合流动的控制方程,该控制方程对于圆形管道内的非稳态流动与换热具有通用性.忽略流体物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控制方程成为常物性非稳态耦合流动的主控方程;忽略时间的作用因素,控制方程成为稳态的耦合流动的主控方程.  相似文献   

13.
含蜡热油管道稳态与瞬态的温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建  宫敬  宋生奎 《油气储运》2006,25(9):28-32
含蜡热油管道在设计及实际运行过程中,油品密度、粘度、比热容沿程随温度变化,沿线流型与流态也不断变化,这些都是计算管道温降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能量方程出发,计入析蜡潜热的影响,推导出管道沿线流量变化不大时的瞬态温度方程,并利用三特征线方法进行求解,提高了含蜡热油管道的计算精度,并为其设计计算及仿真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仪征至金陵石化输油管道为例,从点炉临界条件、停炉临界条件的确定以及仪征站最佳出站油温的计算和最大安全停输时间的计算四个方面,介绍了热油管道在不饱和输送工况下如何节能运行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因素,并从仪金管道大量停输数据中反算出确定该段管道特性的总传热系数(K)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得到水下管道安全悬跨长度的判别条件并验证其合理性。使用弹性力一重力相似理论设计模型实验,管道两端均采用固定约束,管道与水流之间的角度分别为90°、75°、60°、45°和30°,悬跨管长分别为1.00m、0.81m、0.73rn、0.70rn。通过实验比较fn≥10fs、fn≥(0.7)-1.fs、fn=5fs(fn为悬跨管道固有频率;六为水流激振频率)3种条件对悬跨管道振动的判别情况。研究表明,根据fn=5fs,即约化速度K=1的条件,计算得到的临界长度较安全、合理,并由fn=5f条件给出了不同管径、壁厚和流速条件下管道临界长度的规律图,研究结果可为水下悬跨管道的安全评价提供借鉴。(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16.
孟荣章 《油气储运》1999,18(6):12-14,50
应用HYSYS和PIPESYS软件分析了凝析气集气管道运行状态,结果表明,凝析气在较低的压力下的气-液两相流,在较高的压力下,为单相流(气相),继续增大时,则同时瞳充和两相流,并有段塞流产生。借助HYSYS软件得到凝析气的相平衡图,并以此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运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起点温度来避免段塞流的形成,保证管道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气液混输管道中常常出现由气相流量变化引起的瞬态过程,在接近现场管道的多相流环道上进行了气量变化的瞬态试验,讨论了瞬态压力特性。当气量突变后,压力波向下游传播,各点依次发生变化,变化趋势相同,而压力最大变化值沿线衰减,压力变化速率也递减。当突然增加气相流量时,管道压力突增,其峰值超过最终稳态压力值,在峰值附近有一段时间压力基本不变,随后压力降低,向终稳态发展,而突然减小气量,变化方向则相反。气量减小的瞬态过程时间长于气量增加的瞬态过程时间。小液量和大液量工况下的瞬态压力变化有所不同,两种情况下的过冲量沿线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与一般热油管道相比,热稠油管道的流动特性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给定加热温度和管段压降条件下,该管段流量的试算过程可能陷入其特性曲线的不稳定区,该区域内管段的摩阻损失随流量增加而降低;二是稠油在管道中的流动可能位于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通常用临界雷诺数2 000作为层流和紊流的分界点,而分别按层流和紊流公式确定的该点的摩阻系数有较大差别,因此对于某些加热温度和管段压降而言,可能不存在合适的流量与之对应。基于对某热稠油管道在不同加热温度、不同总传热系数和不同流量下的水力计算,得出了其一个站间管段的一组管路特性曲线,即摩阻损失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以此可以确定其不稳定区的流量区间。认为从保障流动安全的角度出发,管道应该避免在流量不稳定区间工作。  相似文献   

19.
输气管道的储气与调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气管道终端用气量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在作为民用时,供气规律将出现不均匀性,由此产生用气高峰和低谷。利用管道储气调峰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气田供气的稳定性与终端用气量的不均匀性之间的矛盾,使供气和用气达到平衡,解决的途径是通过瞬态分析方法来实现,该方法采用数学物理方法来准确描述输气管道的动态运行过程,可对输气管道各个时刻的压力和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管道储气量进行校核,计算精度大大高于静态近似法。以哈依煤气管道应用储气调峰技术为例,给出了瞬态分析中选择初始条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彩石管道(彩南-石西)在满流工况下一直采取加降凝剂处理的方式,输送效果非常明显,后因低输量影响,产生了显著的不满管流动,造成彩南来油的凝点显著升高,加剂效果被破坏.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认为其中之一的以间歇满管输送的方案可以解决凝点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