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东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落叶松生长发育。日本落叶松在辽宁省占人工林总面积15%,蓄积量占20.9%。为提高经营水平,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编制密度控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控制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 新的林分密度控制图,是遵从生物生态学原理,引导抚育间伐对象的林分向理想林分发展的森林经营管理图。主要是用于林分各生长阶段的抚育间伐,以达到培育良材和高产等多种预期目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作为一种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在日本、美国和我国,都已开始应用于定量间伐和产量预估等方面。过往编制的密度控制图,是根据吉良龙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行山242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主要方法是选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曲线编制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等直径线是从三个曲线中选出一个曲线利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精度达98.6%。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林分密度控制图。经用未编表的标准地检验,精度达93%以上,说明该林分密度控制图符合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可在该区使用。  相似文献   

4.
白桦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抚育间伐最佳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国华  刘青 《林业科技》1994,19(3):13-14
白桦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是鹤北林业局次生林的主要林分类型。在该类型中的中幼龄林占80%以上,对该林分如能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的调节林分密度,使林分长期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不仅可以缩短林木的培育周期,而且对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云南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云南松林分生长与立木密度间的数量关系,经营好我省的云南松林,合理利用林地生产力,确定林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立木密度,从而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培育期。我们针对滇中地区的自然特点及林分生长情况,应用林分密度这个可控变量和林分因子中可测定变量之间的联系,在引用国外吸取国内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地区云南松林分密度控制图。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  相似文献   

6.
自1953年日本学者吉良龙夫在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中发现密度效应以来,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林学家相继研究了林分的株数密度与林分高、胸径、材积等测树因子的关系,也发现了林分密度效应法则,并提出一些模型。一些人甚至依据这些模型编制了一些树种的林分密度控制图。这为将来数量化集约经营森林提供了手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正> 一、编制应用数表的目的林分密度控制图,是用来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控制单位面积产量,培育目的材种以及科学营林的重要工具。该图一般都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鉴于双对数坐标纸比例较小,查找数据不便,易造成误差。我们又根据图上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编制了应用数表。以期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且提高精度。这仅是一次由图引变成数表的尝试。二、应用数表的编制方法 1.最大密度线数表的编制长白落叶松坑木林林分密度控制图(以下  相似文献   

8.
<正> 林野厅自1978年着手编制人工林资源预测资料。其概要如图1。具体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工林的调查,然后根据林分密度理论进行分析,计量地掌握林分构成因子间的关系,并把图表化为一般可资利用的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林野厅);然后,据此编制人工林收获予测表(都道府县为单位)。编制这种人工林资源予测资料的目的是掌握人工林的资源、予测收获量、  相似文献   

9.
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林分测树因子中的(?)u、(?)、V与立木密度N相互关系建立模式进行编制。它是以数图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文中介绍了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其图式模型是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五组曲线组成的,以数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日本吉良夫存1953年发现的草木植物密度与生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编制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管理图(又称控制图)系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编制而成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线、自然稀疏线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主要用来控制林分各生长阶段的立木密度,以达到森林经营的最高经济收益,具有准确、直观、便于使用等优点.随着森林经营集约度的提高,林分密度管理图将逐渐成为确定森林经营类型、定量间伐、资源清查、生长预测和造林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种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因此,弄清林分密度效应规律,掌握密度效应数学模型,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林分密度效应规律,然后详述密度效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时,常用二次回归法求解模型M=AnHB11-A12JB12N2和1/D=A21HB21+A22HB22N配制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并以此为基础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由于要经两次回归,加上其误差的迭加,所以其实际精度并不高,而利用非线性回归法则少一次求解各种模型。在编制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中采用非线性回归法求解模型M=A11HB11N-A12HB12N2配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提高了5.83%,求解模型M=A21DB21NA11DB22配制等直径线,精度达98.6%,从而使新编的林分密度控制图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编制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研究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目前杉木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抚育间伐的起始期、强度、间隔期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引用日本的理论,结合我国杉木实际生长情况,编制了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并经过检验,证明精度可达90%以上。在1980年5月于南昌召开的全国杉木第二次科研协作会上,由各地代表组成的鉴定小组对该图的编制进行了鉴定,认为该图达到了国内较高的水平,对我国杉木经营数表的研制和定量间伐等科学栽培制度的建立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建议在生产中进行试用。现将编制该图的理论、方法和精度检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松人工林集中分布的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的 10个县 (市 ) ,按照立地条件、年龄、郁闭度、生长状况等的不同 ,设置 16 6块标准地 ,用以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包括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 (饱和密度 )线、等疏密度线、等自然稀疏线等 5条曲线 ,根据密度控制图可以求算林分蓄积量、疏密度、优势高 ;可以求算林分间伐量、间隔期进行间伐设计 ;可以预测各生长阶段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等。经检验等树高线精度为 96 1% ,等直径线精度为 97 8%。  相似文献   

16.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的,目前正在我国推广使用,它可用于森林定量间代、造林设计、森林资源清查等方面。它是以林分株数密度效应为理论基础,编制成数表,然后在双对数座标纸上绘制成图,其要素为等树高线、等直径线、自然稀疏线、等疏密度线和饱和密度线。在确定上述要素时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因树种和林况等不同,其繁简各异。本文仅就确定饱和密度线的方法进行探讨。一、对饱和密度线计算方法的探讨林分在同一生长阶段,其单位面积产量随立木密度变化而增减的现象称为密度效应。它表现的特点为:单位面积产量随立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理论基础,由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与各测树因子(如直径、树高、材积等)新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而成。它是林分经营的重要工具,可为定量间伐、资源调查、生长予测、造林设计等工作提供依据。本图中的欧美类杨树,主要是沙兰杨、Ⅰ—214、健杨等无性系,是我市汶河沿岸主要造林树种。本文在搜集大量标准地材料基础上,编制了该类树种林分密度管理图供试用。  相似文献   

19.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日本林学家根据林分密度法则理论,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式来编制的。这个图式模型是由最大密度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自然稀疏线、经营管理线等五组曲线构成。它们之间关系是以林分蓄积量为变量,以密度为自变量建立起各种数学模式集中在双对数纸上,便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它是进行定量间伐、生长予测的重要工具;对森林资源的调查,造林设计和经营管理工作也能提供参考性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杉木人工林现场实际造材样木以及木材价格、生产成本、税费等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单木纯收益,并建立单木货币预估模型。以年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为辅助变量,选择Korf理论生长方程构建杉木人工林全林分模型,结合单木货币预估模型按经营类型编制杉木人工林林分货币收获表。应用林分货币收获表,既可预估林分在各种年龄时的木材产量及与材积有关的林分因子,同时还体现了林分货币收获量,在森林资源经营、资产化管理和资产评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